昭华(671)
然而,等他出瞭宫门,那脸上的淡然随和就都退瞭去,取而代之的,是可怕的缄默。
随从早已听闻风声,担忧地问。
“大人,难道真要让太上皇回来?”
要知道,当初大人为瞭逼太上皇退位,费瞭很大的劲儿。
肃成帝以为是小孩子玩傢傢酒?怎能如此没脑子呢!
魏玠唇角轻压。
“皇上大瞭,开始有自己的主见瞭。
“不过,不要紧。
“他犯蠢,可他身边的人不会犯蠢。
“本相若是逼得太紧,反而会让皇上起疑。”
随从听明白瞭,“还是大人处事谨慎。”
还足够有耐性。
如魏玠所料,他还没出手,太后那边就先坐不住瞭。
她将肃成帝叫到自己宫裡,苦口婆心地劝他。
“皇上,您怎可做出这种事来?
“太上皇不能回宫啊!
“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您难道不明白?
“太上皇还未老迈,他当初被逼著将皇位传给你,是因为被魏相强行冠上病重的借口。
“现在他的‘病’好瞭,离开玉阳山回到宫裡头,万一他又要拿回皇位呢?
“届时,我们母子还会有活路?
“在他看来,我们早就和魏相是一伙的瞭,他不会真心待我们的!”
肃成帝脸色纠结。
而后他隻说瞭一句。
“可那毕竟是父皇啊,朕怎能眼看著他被人害死……”
太后立马捂住他的嘴,紧张兮兮地警告他。
“谁会害太上皇?
“皇上,这样的话,以后一个字都不能再提!”
肃成帝拿开太后的手,稚嫩的脸庞显出一丝成熟的忧愁。
“母后,其实,朕都知道,魏相把持朝政,朕不过是他的傀儡。
“这个皇帝,朕做得并不开心。
“朕想救父皇,毕竟我们是血脉至亲。而且,魏相不是也没说不同意吗?”
太后也思虑瞭许久。
最终,她冒出一句。
“皇上,要麽不做,要麽就做到底,不如借此机会,一并将长公主调回来吧。”
第八百六十六章 回皇城吗?
“将皇姐调回来?!”
肃成帝犹豫不决瞭。
这件事,他不敢想。
毕竟皇姐和父皇的处境不同。
她在昌平城没有危险,如果回来,那就未必瞭。
太后握著他的手,苦心解释。
“皇上想把太上皇接回来,就得想好后招。
“比如,在这朝中,谁能成为您的仰仗,为您抵抗来自魏相的压迫。
“而今朝中几乎都是魏相的追随者。
“唯有长公主,因著困兽之斗,不得不向您投诚。
“虽说长公主早已失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那位南山王,将来若能得到您的扶持,还是能与魏相斗上一斗的。
“皇上,我们得看三步,走一步。隻有把后路铺好,才能安心做抉择。”
肃成帝听明白瞭。
他佩服母后的智慧,不像他,隻顾眼前,做事太冲动瞭。
“谢母后指点,儿臣知道该怎麽做瞭。”
太后看著自己的儿子,无奈地抿唇一笑。
“跟母后客气什麽。饿瞭吧,不如就在母后这儿用膳?”
“好。”
脱去龙袍,肃成帝还隻是个九岁孩童。
他保持著孩子的天性,叫人怜爱又心疼。
太后悄然抹瞭抹眼泪。
她在后宫默默无闻,生瞭皇子也不曾得宠。
原本隻盼著她和孩子平平安安,从未肖想过皇位。
可天意弄人。
在那个寻常的晚上,王位砸到她儿子身上。
彼时,她也是欣喜若狂的。
而如今,她隻剩下后悔,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魏相这样的权臣,对于皇帝而言,太过可怕。
她就担心,等他完全拿到大权,就会自立为帝,将对付太上皇的法子,用在皇帝身上。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未央宫的太后同样心系儿女安危。
她担心远在昌平的女儿,恨自己无用,帮不上一点忙。
还有那正在带兵打仗的弟弟。
担怕他有个闪失,以致她们母子三人再无依靠。
后宫不干政。
战场上的消息入不瞭后宫。
因而直到现在,太后都不晓得战况如何。
都以为,藩国的这一战,天啓胜券在握。
大军已经突破藩国最强的东南防线,与大漠的精兵会合,南北夹击,共同向著藩国的中央腹地推进。
然,即便胜算很大,藩国的负隅顽抗,也令天啓十分头疼。
带兵打仗,很多时候打的是补给战。
藩国也深知这个道理,每次被敌军攻破一城,就会事先挪走城中粮草,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光。
越是深入藩国内城,天啓大军就越是力不从心。
一把火过后,城中能吃的东西几乎都没瞭。
等著朝廷派粮草过来,总不是那麽及时。
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饱。
何况是活生生的人。
于是,在粮草问题上,褚思鸿身为主帅,已经多次向朝廷奏请。
可即便肃成帝点瞭头,下面的官员做事,总会拖沓。
又要经过那麽多级官员,不止到得晚,还一次比一次少。
褚思鸿带著的大军,几乎全被耗在藩国境内。
昭华也一直在留意著战事。
听闻这消息后,她很是担心。
“这是相当危险的。
“那些被打散的藩国将士,万一他们再集合起来,反包围住天啓的大军,形势会更严峻。
“如果他们再切断粮草补给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