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742)
肃成帝疑惑。
“此话何解?”
太后正色道。
“曾经的藩国,现在已经成为天啓管辖下的藩地,但是,那裡住著的还都是曾经藩国的子民。
“想更好地治理藩地,就得安抚民心。
“尤其他们才经历过战乱,对我们天啓是千百个不服。
“在这紧要关头,魏玠激化双方矛盾,岂不是在生乱?
“万一刺激瞭藩国人,让他们生出反抗的心来,这后果谁来承担?”
肃成帝觉得有些道理,兀自点头。
太后又动之以情,语重心长地劝慰他。
“母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瞭让你坐稳皇位。
“魏玠此人狼子野心,若不趁他势弱时除之,日后必然卷土重来。
“曾经我们为他所控,皇上都不记得瞭吗?”
肃成帝渐渐动摇,但并没有当场认同太后的想法。
他隻说瞭句。
“朕与几位大臣商议商议,再做决定。”
肃成帝离开后,太后坐在椅子上,眉头紧皱起来。
一旁的宫女多嘴道。
“娘娘,皇上从前亲近您,如今好像慢慢冷淡瞭,不知是否受人挑拨。”
太后立马冷下脸来。
“让人盯紧皇上,他见过什麽什麽,说过什麽话,本宫都要知晓!”
……
藩地。
昭华怀孕七个月时,魏玠逐渐清闲下来,把城中事务交给下面的人办,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昭华。
他时常带她在外散步、晒太阳,但仅限于王宫内。
王宫以外的地方,怕有危险,从不让她出去。
那条能够通往城外密道,他派人严密把守,以防再发生有人从外闯入刺杀的事。
魏傢那些族人对此颇有微词。
他们私底下没少劝他,当以重建魏傢为重。
但魏玠直接把他们“赶”出王宫,给他们划瞭一大块地,让他们自己捣鼓。
就是这般简单粗暴,叫人措手不及。
对于魏玠而言,眼下最紧要的,便是昭华顺利産子。
他不想外人打搅,做好万全准备,迎接他们孩子的到来。
就连産婆也都提前安排好,不止一个,让她们住瞭进来。
婢女经常在昭华面前夸赞。
“驸马真是细心呢,什麽都想得到。”
昭华反倒觉得,他就是做得太多瞭,不如静静地待著。
比如当下,她环顾房间,看著那些莫名多出来的摇床,以及各样的大小玩意儿,不得不抱怨一句,连下脚的地儿都没瞭。
相较于魏玠的兴师动衆,昭华更想要个清净。
这源于她第一次即将为人母的紧张忐忑。
不知道生産时会遭遇什麽,也不知道是否能够顺利,因而时常胡思乱想。
不过,在藩地産子的好处便是,不用理会皇城那边的纷繁杂扰。
可该来还是会来。
这天,皇城来人瞭。
第九百七十一章 圣旨,褒奖惩戒?
突然降临的一道圣旨,打破瞭一直以来的平静。
昭华和魏玠一同行礼,听那官员宣旨。
圣旨不过寥寥几言,针对魏玠处斩瞭藩国王子一事,肃成帝既有褒奖,也有惩戒。
好在惩戒不重,隻是罚瞭一年俸禄。
魏玠起身接旨,神色晦暗难明。
那宣旨的官员低声道。
“魏大人,这次是皇上宅心仁厚,您才能逃过一劫,下次可要仔细著,凡事先问过皇上的意思,妄自揣度圣意,是大不敬啊!”
魏玠从容道。
“皇上厚恩,我自当谨记。”
那官员又笑眯眯地看向昭华。
“长公主,这是太后让下官带给您的厚礼。”
隻见那红佈被揭开后,露出裡面的送子观音像,散发著一股叫人不适的香气。
“公主,太后娘娘说,您将要生産,希望这观音像保佑您祛病消灾、遇难呈祥!”
昭华淡笑著让婢女接下,眼底拂过一道冷色。
皇城那位太后送的,能是什麽好东西?
魏玠与她想的一样。
外人走后,他便让人将那送子观音放入库房。
昭华坐下瞭,镇定地开口。
“皇上此番没有借机发难,倒是难得。”
“皇上驳瞭太后的提议,大事化小瞭。”魏玠一副对皇宫情况瞭若指掌的样子。
昭华唇角轻扬。
“我也听说瞭,那母子俩渐生嫌隙,似乎和外戚干政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等不及常恒上位,现在倒是个不错的机会,可以趁虚而入。”
魏玠深深地瞧著她。
“不必试探我。你有孕在身,我哪裡都不会去。”
昭华抿瞭抿唇。
“那你就得多等几年瞭,值得吗。”
魏玠笃定地回她,“当然。”
……
如昭华所言,肃成帝和太后矛盾诸多,这次他没有按照太后的意思处置魏玠,二人又起瞭争执。
太后当著他的面抹眼泪,哭诉自己入宫后多麽不容易。
“当初贵妃想害我,我装傻充愣,才保住瞭一条命,后来怀著你,我是千防万防,甚至装病躲进冷宫,才顺利生下你。
“我怎麽也没想到,你会对为娘起瞭防备心……我说的,你不信,别人说的,你倒信以为真。
“难道做娘亲的还会害你不成?”
肃成帝到底还是个孩子,看到生母这样委屈痛哭,自责不已。
他一时间慌瞭神,抱住太后安抚。
“母后,都是朕的错!朕怎麽会不信你呢,母后辛苦将朕养大,朕都记得的。母后别再哭瞭,朕以后都听您的!”
这晚过后,母子二人短暂的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