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宝鑒[红楼梦](52)

作者: 玥佚 阅读记录

词结尾有一句“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词人夜不能寐,听纱窗风雨,正是宝玉《红豆曲》“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的来处。

第四句“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典出南宋诗人吕本中的《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中有一句:

“家事不随王事了,

新愁常接旧愁生。”

吕本中是抗金名臣,因忤逆秦桧被罢官。

第五句“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玉粒”典出明末诗人吴伟业的诗《题二禽图》:

“旧朝虽去主人空,

剪雨捎风自在中。

却笑雪衣贪玉粒,

羽毛憔悴闭雕笼。”

这首诗也是以虫鸟喻事,意思说旧朝主人去后,燕子依然自由,风雨自在中,讥笑鸽子贪图“玉粒”,羽毛憔悴被关在雕笼中。

诗中以雪衣鸽子比喻那些贪图清朝功名利禄的大臣。

“金莼”典出“莼鲈之思”,晋灭东吴之后,张翰不愿在晋朝为官,便借口思念家乡的莼羹鲈鱼,弃官回家,后人常以“莼鲈之思”表示思念故乡之情。

这里以金比喻清朝,咽不下清朝的玉粒和金莼,不愿在清朝为臣之意,以表对故国忠贞不二之心。

第六句“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典出唐代诗人杨达的《明妃怨》:

“汉国明妃去不还,

马驼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

羞对单于照旧颜。”

这句也与宝玉向紫鹃索要菱花镜契合,宝玉向紫鹃要菱花镜,可谓一物多喻。

第七句“展不开的眉头”,典出唐伯虎的词《一剪梅》。

宝玉最后的一句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也出自这首词。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红豆曲》中这句“展不开的眉头”便来自唐伯虎《一剪梅》中的“愁聚眉峰尽日颦”。

无独有偶,李清照也作过一首《一剪梅》,里面有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合得上这句“展不开的眉头”。

一位才子,一位才女,将古今相思之情写到极致,作者引用此典,正是表达相思的主题。

第八句:“捱不明的更漏”同样典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行香子天与秋光》中的词句: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流落到了江南,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文物散佚,写下了很多感伤思乡的词作,同样表达的有国破之殇。

最后一句“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典出辛弃疾的词作《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词人借水怨山,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借由山水景物作家国沦亡之叹。

宝玉的曲说的是对黛玉的相思之情,他的悲愁喜乐四字酒令说的却是宝钗。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宝玉的酒令为什麽要悲愁和喜乐倒过来说,其实是在影射,酒令所说之人皆是叛臣贼子,改嫁之人。就连清人的祖先也曾是明朝的臣子。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点明薛宝钗是个大龄剩女。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指婚后宝钗劝宝玉求取功名,逼走宝玉出家。

可是什麽悲哀的事情,忽然就“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为什麽?因为她又焕发第二春了。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此句应在苏轼的那首《蝶恋花》上:“墙里秋千墙外道”的墙头马上。

后文贾珍的两个妾佩凤偕鸳打秋千顽耍,脂批:“大家千金不令作此戏,故写不及探春等人也。”

说明宝钗已不是大家千金,而是给人做了妾。

因为贾雨村,字时飞,他又写过“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话,贾雨村曾替薛蟠乱判过葫芦案,可谓与宝钗颇有渊源,所以很多人猜宝钗后来改嫁贾雨村,给他做了妾室是有道理的。

袭人与宝钗可视为一人,袭人改嫁蒋玉菡,宝钗自也会改嫁他人。

因前面一曲给了黛玉,四字酒令给了宝钗,所以最后一句酒底“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写二人,一树梨花给了钗黛二人。

所以潇湘馆里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宝钗初来贾府,住的是梨香院。她吃的冷香丸就埋在梨树下。

黛玉的梨花,是唐伯虎《一剪梅》中的“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的刻骨相思。

而宝钗住的是后来戏子居住的梨香院。她的“雨打梨花深闭门”,是“珍重芳姿昼掩门”的虚僞,当初为了求得一个好姻缘,她可以不分时辰的到怡红院串门,更何况日后,她可不是“凭尔去,忍淹留”的主儿,她是“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即使没了根基,她也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作者脂批中写宝钗埋在梨树下的冷香丸:

“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作者已经写明,即使日后离了宝玉,宝钗亦能自安,她是冷心冷情的人,是不会念着与宝玉的情分,为宝玉独守空房的。

上一篇:流火 下一篇:草莓绵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