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世界都以为我和我马甲是一对(156)

作者: 四海孤舟 阅读记录

从那以后,天璇收敛了许多,有意无意地躲在镜子里,不再时常打扰星浔为乐了。

一次又一次,他看着星浔在天方才蒙蒙亮时就起来练剑修炼,直到三更半夜才沉沉睡下,看着星浔无数次带着一身血腥气归来——说不清哪些是她的血,哪些是敌人的血——面不改色地为自己处理伤口,然后伤刚好就再次提剑出门历练……

不知不觉,他心中的怨恨和怒气被一点点削减,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恐惧,和一些他不愿承认的敬佩。

这个女人,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可就是这么一个疯子,一步步成为世人敬仰依靠、被赞誉“仙风道骨”的仙尊。

……

收拾完天璇,星浔发现镜子旁的一盏青灯灭了,这大概就是天璇的命灯了。

它本该在千年前就熄灭的,火苗微弱,明明暗暗,却茍延残喘直到今日。

再次细细观察原主的洞府,确定没有遗漏的东西了,星浔收起原主的笔记,去山峰上其他地方走了走。

有几个院子应该是很久没有人住了,里面空荡荡的,柜子里却留有一些孩童的玩具。星浔猜想,这些院子曾经的主人,或许就是原主的几个徒弟。

关于原主的亲传弟子,星浔在邀月城里也听说过不少传闻,许多说书人对此津津乐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t文学城

大徒弟姜柏舟,自小与青灯古寺为伴,生性沉稳,沉默寡言。习剑之后,她将剑法与佛理相结合,自立禅心剑道,尊号“菩提尊者”。

二徒弟姜柏云,性情活泼洒脱,狡黠灵动,继承了原主以杀入道的路子。她最为人乐此不疲提起的特点,便是尤其喜爱美酒。

传闻,她初次出秘境游历时,沉迷游山玩水,散漫不羁,尤其嗜酒,整日留恋酒肆之间,醉醺便眠于云上,枕着云霞入睡。

一日,有一妖修走火入魔,疯狂弑杀,闯进人族领地,将要大开杀戒。恰好随着云彩飘到此地的姜柏云惊醒,拔剑斩出入世来的第一剑,一剑杀敌于百里之外,平息祸患。

于是经此一战,世人皆知她“醉卧枕云雾,醒起弑妖孽”,她便因此得尊号为“枕云尊者”。

这两位,星浔自回宗门以来,都已经见过了。

然而,如果那些说书人没有误传,那原主应该是还有第三个弟子的……

不过这位小徒弟大概是声名不显,修为成就不及两位天骄师姐,所以有关其传闻并不多。

罢了,之后总有机会见到的。

星浔来到后山,找到了原主笔记中的竹屋。

一靠近,星浔就感知到周围的灵气如水波一般荡漾开,和她产生了一种联系,与此同时,她脑海里浮现出竹屋附近的一草一木,以及站在屋子前的自己。

看来原主早有布置,若有人擅自靠近这里,她会第一时间发觉,甚至可以引动四周的灵力绞灭侵入者。

不过,想到仙尊的屋子里放着魔尊的画像,若是原主没有设防,那才是怪事一桩。

推开尘封已久的门,屋内景象映入星浔眼中。

画,四面八方全都是画。

有些画像画着一个模糊不清的人影,似乎连作画者自己也不知晓画中之人的具体模样。

接着画中的人影渐渐清晰,应该是“原主”终于能够看清并记住其形象,其中大部分是边迟月,或是在战场上业火缠身的形象,或是侧着头,好像在与其他什么人对话,或是……

每一幅画,几乎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其中还有一些画,所画的人是莫枕眠,歪着头撑着下巴,脸上带着令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星浔上前,轻轻抚上画卷,指尖掠过笔触。

她似乎能透过它们,感受到原主作画时无尽的迷茫、困惑。

“奇怪……”仔细对照着这些画,星浔微微皱眉,“还有一些模糊的人影,身形与边迟月、莫枕眠都对不上。”

看着看着,她越是觉得那些人影眼熟,她一定曾经见过,但一时间又说不出来。

思索许久,没有得到结果。于是星浔把一些画收了起来,打算带在身边慢慢看,指不定之后哪天忽然就看出来了呢?

自离开邀月城后,她就一刻不停地奔波,见原主的故人、探索原主的过去,现在不免感到精神上的疲倦。

“回洞府休憩片刻吧,”星浔幽幽叹气,“算算时间,本体可能也正在赶来的路上了……”

我应上青云(7)

十仙脉之一, 垂首山上。

明媚的日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易玦踩在年久失修的石阶上,抹了一把额头渗出的薄汗, 仰头看向晴朗的天空。

根据太阳的方位,易玦估计时间大概快要到正午了,而她从清晨五六点开始攀登,如今只才堪堪爬了个山脚。

这山路实在不好走, 还没到半山腰,已经时有陡峭险峻的山势。

久经风雨摧折的石阶上爬满了湿滑的青苔, 其中不少台阶已经布满裂纹, 甚至坍圮了一小半, 不知名的野草、菌类自碎石之间冒出, 顽强地向四周生长蔓延。

垂首山, 真当是不负“垂首”盛名, 道阻难攀。

一只由雾气凝聚而成的小人从易玦衣襟处探出头, 手脚并用地爬到她肩上, 悠然坐定,开口提议:“已经努力一个上午了,也是时候停下来休整片刻, 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这正是莫枕眠前往魔界之前, 给本体留的分.身小小莫。

“我感知到前方路旁恰好也有旅人休息,你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紧,”说着, 小小莫伸出小手, 拍了拍易玦的脸颊, “正午日头太大,可以适当避一避, 顺便养精蓄锐,接下来的路可能更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