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妈才是重生文大女主(188)

几经周折才吃到这顿火锅,但吃完后,他们一家人居然没有一个不满意的。

父母满意口味,张生满意服务质量,张太太满意美甲款式,儿子满意变脸表演。

结账的时候,老板还因为昨天跑空抱歉,真的打了88折。

张生怀抱着批判的心态来,最后走出门时,已经在心里打算:回去后要跟每个朋友推荐春熙火锅。

不止如此,张生还立刻给蓉城分部的唐沛珊去电。

他对春熙火锅大赞特赞,然后说:

“沛沛,以后我们港分行所有的应酬宴请,你都要定在春熙火锅!”

唐沛珊听完哭笑不得:“Boss,你怎么不早说你来蓉城还想吃春熙火锅,那儿的老板是我姐妹呀。”

张生一听大喜,立刻表示他还想再吃一顿,要她立刻帮忙订位。

春熙火锅这次重新开业,既好吃好看又好耍。

激动如张生的人,不计其数。

每个来排过队吃上火锅的人,都表示物超所值,心满意足。

蓉城卫视派来的官方记者,在步行街采访外来游客,问他们队春熙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结果——

十个游客有九个都说:

“是电影院对面那家蓉城老字号,春熙火锅!这个店太有蓉城特色了,又漂亮又好吃又好看服务又相当好,比那些米其林餐厅还巴适!”

这次的街头游客采访,本来就是官方发布的任务。

九成游客都提到春熙火锅,蓉城卫视的记者,就扛着摄像机,又到焕然一新的火锅店拍摄了好几个镜头。

这个春节,再度火爆的春熙火锅,不仅登上了本地新闻频道。

甚至,还在总台的《新闻联播》里露了一次脸。

虽然只有几秒钟,但还是精准地被钟家的人捕捉到了。

正月初六这天,钟慧仪下午在店里备菜备战时,突然接到从老家打来的电话。

她一接起来,电话那端起码传来三四个人的声音。

“慧仪慧仪,我是小姨。”

“慧仪,什么时候有空来舅母家……”

“姑姑我是钟豪,你太牛了!”

乱糟糟的一通哄闹后,母亲方巧兰的声音才从那端清晰传来:

“慧仪啊,你现在没在忙吧?”

钟慧仪:“还好,不是特别忙。但过一会儿上客,就会很忙了,有什么事吗?”

“没有。”

方巧兰声音很高昂:“今天咱们家请拜年客吃饭,大家在《新闻联播》里看见你的店,非要我给你打个电话跟你说两句。”

钟慧仪一下就笑了。

母亲娘家在山沟,嫁过来这么多年天天听闲话,她现在的声音一听,就很有扬眉吐气的爽快。

自己能让母亲打翻身仗似的高兴,她很满足。

但钟慧仪却并不表露,只说:“也不是第一次上本地新闻了,没必要这样。”

“什么本地新闻?”

却听方巧兰更骄傲洪亮地说,“那可是19点全国都能看见的《新闻联播》!”

“慧仪啊,第一个看见的人还是你爸呢。”

方巧兰简直乐开了花,告诉她:“当时你爸就忍不住抬嘴角了,他这个人啊就是嘴硬,心里早就不气你了。”

母亲劝她:“慧仪,今年有空就回家看看吧,大家都挺想你的。”

“是啊是啊!”旁边一堆人起哄附和,“我们都想见钟家最成功的大老板哦!”

钟慧仪起码有三十年,都没感受过家族里的这种热烈期盼,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犹如衣锦夜行。

也许,她真的该回家看看。

但钟慧仪沉默片刻,到底也只回一句:“再说吧,最近走不开。”

女儿态度谈谈的,方巧兰也不在意。

她又兴奋而温柔地叮嘱她几句,又把听筒给亲戚们,一人讲一句。

最后钟慧仪不耐烦应付,强行挂掉了电话。

她去翻昨晚的《新闻联播》,果真看见一段播报春熙步行街的报道,出现了春熙火锅。

钟慧仪当机立断,打出新噱头——《新闻联播》认证的蓉城老字号火锅!

在她有意打造“蓉城老字号”品牌,又上了饥饿营销手段,再加上《新闻联播》的噱头,三管齐下。

外来游客用餐,基本都会将春熙火锅列入首选。

春熙火锅从正月初一,一直火到正月十五。

这次的扩店升级大成功。

钟慧仪得偿所愿,春熙火锅真的被她打造成了,蓉城美食的一张名片!

第70章 往事

春熙火锅再次红遍全城, 声名远播,在2002年的这个春节狠狠地火了一把。

钟慧仪的三项策略,让春熙火锅背靠春熙步行街, 受益于文旅宣传,直接一夜乘风而起。

这个春节只要来蓉城旅行的, 无人不知春熙火锅。

如此被肯定,火锅店在本地顾客的心中, 也随即提升一个档次。

他们再有亲朋过来, 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春熙火锅。

而这样一家,见证春熙路从旧到新, 又建设得相当有蓉城特色的美食店,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就在钟慧仪打出《新闻联播》认证老字号噱头后,省电视台的记者找上门来。

省里要做一档美食节目,第一期,就想讲火锅。

“能不能来你店里跟踪拍摄几天?”

记者问她, “还要对你本人进行专访,到时候老板你会和火锅店,一起出现在节目里,你愿意吗?”

这是官媒的记者,节目不盈利, 要免费取景和采访。

但相应地,火锅店上节目也是免费,免费的宣传谁会拒绝呢?

上一篇: 职业写手 下一篇: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