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
春熙火锅北京分店门口的人,越聚越多。
林志成眼睁睁看着,晚上来排队的人,比中午更多了一倍。
并且,从店里走出来的顾客,和从前在蓉城一样,无人不是夸赞。
“原来这就是蓉城的火锅,居然能有四宫格、六宫格、九宫格,想吃什么味道的锅子都有!”
“这老板真聪明,来咱北京开店儿,还知道在调料里上醋碟和麻酱,太会因地制宜了。”
“最绝的是那个韩式酱,我吃烤肉最喜欢那个酱,但烤肉太油,涮火锅正合适。”
“这春熙火锅的服务真绝了!我儿今天刚好生日,一堆服务员居然举着牌子,唱着歌就上来了!”
“还有那个扯面表演,太有意思了,我不吃都想点一份瞧瞧。这老板到底是怎么想到的,真是天才。”
是的。
这次北京分店的开张,钟慧仪又弄了好几项创新。
除了因地制宜,对调料台进行了大调整,弄了川味麻辣、北京麻酱、韩式烤肉、日式酱油以外,她还上了免费的蛋炒饭和蓉城特色冰粉。
在北京演川剧的成本太高,每次都要把剧团请过去,成本太高。
钟慧仪打算,开业这一周把生意带起来后,以后就没周末才在北京演一次川剧。作为补充,她就把扯面表演,加入了北京分店。
北方人本来就更爱吃面食,她认为,扯面表演在这边肯定效果更好。
果真,今晚卖得最好的菜品,就是扯面。
至于生日表演,也算是未雨绸缪加误打误撞,双重好运了。
本来,灯牌是为了庆祝曾静的纪录片开播,才去定制的。
原计划是要让员工们载歌载舞,大势庆祝一番,打造“海底捞生日”般的新噱头。
万万没想到,《舌尖上的烟火》并没有播起来。
它的内容质量和形式无可挑剔,但它被分到的时段太烂,这个年代的营销又还不发达。
《舌尖》的收视率并不理想,成为了一颗蒙尘的明珠。
除了钟慧仪和钟麦,没有几个人能看到它的光彩。
曾静赴约时,春熙火锅的分店座无虚席,却衬得她更落寞。
约好了要一起庆功,最后成功的却只有钟慧仪一个人,她难免尴尬和失落。
这样的情况下,庆祝自然只能取消。
不过,由于钟慧仪未雨绸缪,本来就打算今年,把“海底捞生日庆祝”的服务也提上日程,所以生日灯牌也一早做好。
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撞上了。
当员工们拿着生日灯牌,唱着“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舞动时,店内的热闹程度,简直比川剧表演还有过之无不及。
全方位营销,所有特色服务同时开展,再加上够硬的好味道。
春熙火锅服务强,味道棒,花样多的名声,一夜传开。
今日开张的分店,成为了北京最闪亮的新星,从正午到深夜,顾客就没断过。
那年圣诞初次开张的盛况,如今,钟慧仪又在北京成功复刻。
今天之后,春熙火锅绝对会是北京最出名的,外地美食。
络绎不绝的客流量,让钟慧仪一颗心完全揣回了肚子里。
只要顾客愿意为噱头而来,她就有办法,将这些凑热闹的“临时顾客”,通通都发展成为长久的老顾客。
北京分店,虽然没能蹭到纪录片的热度。
但因为钟慧仪舍得砸钱做广告营销,至少本月内的生意,肯定是不用愁了。
她和钟麦预想中的,全国知名火锅品牌暂时是达不到,但做成北京西城区的口碑店,维持日常的上座率肯定不成问题。
当晚,母女俩坐在包厢,和钟慧仪请来的朋友们,举杯欢庆。
春熙火锅的分店,在北京打响了稳当的第一枪!
而同一时刻。
服务员走向店外,对站了一天的林志成说:“您好先生,现在里面有空位了,请问您还需要用餐吗?”
林志成抬头,看着春熙火锅金碧辉煌的招牌,听见里面的鼎沸人声。
半晌,他摇摇头,终于还是转身走了。
其实林志成今天从来的时候,就没打算要进店用餐。
为什么要来,连他自己也不是太清楚。
或许是北漂久了,听闻熟悉的人与事,忍不住想来看看。
或许是心中的仇恨放下后,觉得应该再有一次体面点的告别。
又或许,是他内心深处,还存在着最后的一丝侥幸。
但在分店外站了一整天,看这里车水马龙,远望女人的游刃有余,摇曳生姿。
林志成已彻底认清:他与钟慧仪早已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再无任何交集可能。
钟慧仪步步生花,飞入了一个他再也无法企及的花花世界。
而他林志成,早已跌回阴暗艰苦的底层,从此汲汲营营只为生存。
时至今日,与其踏入她的世界自取其辱。
不如,从此陌路,再不复相见。
林志成步伐越走越快,仿佛稍慢一拍就要被羞耻和无尽懊悔抓住。
他仓皇而逃,再没有出现在前妻面前的勇气。
*
北京分店的好生意,一连持续一周,天天爆满。
一如钟慧仪所言,只要这些人走进店里,她就有办法把他们长久的留下来。
开业当天生意好不算什么,但能维持一整周,天天晚上排长龙。
这基本就能站稳脚跟了。
等一个月后,大家新鲜劲过去了,客流必然要下降。
但钟慧仪的目标不是网红点,而是盈利。只要北京分店能盈利,就代表异地分店的形式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