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妈才是重生文大女主(28)

她拿着钱,费尽心思操持一大家,最后得到了什么?

没有一个人记她的恩。

他们都觉得这些钱是丈夫林志成赚来的,孝敬父母,帮衬兄弟姐妹,那是林志成这个长子争气。

对她,所有人都觉得她是强势霸占家业的自私儿媳,只嫌她给得还不够多。

尊重和权利她一点没拿住,反而是丈夫这个甩手掌柜得了全部。

既然如此,那就试试给林志成掌一次权。

绷紧了一辈子,钟慧仪也想知道:如果让丈夫多拿一点,让丈夫不再做什么都不用管的耙耳朵,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

当然,鉴于丈夫爱赌的恶习,这个权怎么放放多少,必须有讲究。

大钱肯定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上。

仔细斟酌思量一番,钟慧仪有了方向。

“每个月贷款1000块,生活费1000块,麦麦的补习费加生活费800,还要给她每天十块零用钱。再跟你以前一样,还要额外的1000块备用金。”

她开出移权的条件:“除去装修费,你每个月固定给我4100块,以后所有摆摊的收入就都归你。”

装修是大头开支,尝试放权这几个月带着装修费,就等于握住了大部分营业额。

而且她有装修经验能最大限度省钱,多要的4000能全存起来。

从林志成的角度看,却是——

努力摆摊一个月收入起码3万,给老婆4000,装修均摊过来就算一个月1万5,那自己兜里也还能剩下1万块呢!

而从前,他一个月就只有1000块!

老婆的开销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他以后可支配的钱翻了10倍不说,还能让拿钱的老婆改看自己脸色。

不吵不闹就达成了目的,林志成赶紧同意:“好,就按你说的办!”

但他加一条:“不过——装修费得按我询价的标准给你。”

钟慧仪盯他一眼,瞬间看穿他所有小九九。

没经验丈夫怕她贪多的装修款,殊不知越是相熟的人给你报价越高,这样才好给你打折。说是用最好的材料,报价比市场低那么点,但其实用的就是普通料。

里里外外扒你几层,最后你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上辈子房子门市的装修全是钟慧仪亲自操持,她去跑绝对比丈夫询价更便宜。

她当然不点破,只装作不情不愿点头:“行。不过这个月比较特殊,我托了范亚仙的关系才买到门市,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你要再给我5000。”

林志成也知道春熙的门市不好买,但他立刻行使权利,扣掉前天给的1000块,打折成4000。

老婆没吭声,带着女儿出门的时候也不笑了,一副憋屈的模样。

林志成看着却无比畅快。

一下楼,林麦就急得不行:“妈妈,你怎么能把钱真给爸爸管?”

她提醒妈妈:“爸爸那么喜欢打牌,他肯定会把钱都输光的!到时候妈妈的新门市怎么办,又怎么买大房子住?”

女儿对此的担忧真是跟从前一模一样。

上辈子林麦有次在学校中暑晕过去,钟慧仪去帮她拿书包回家,从掉落的的日记本上看见女儿写:

“周晓晴家好大好漂亮,她一个人就有三个房间!”

“如果爸爸能不打牌把钱输掉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不用跟奶奶堂弟挤一个房间了吧?我不贪心,不用一个人占三间屋,只要有小小的一间,只属于我自己的屋子就好了。”

“爸爸昨天打牌又输了。

好想快点长大,长大我就可以自己给自己买一个小房间……”

她总为丈夫打牌忧心、生气、吵架,每一次对账心疼钱,女儿都听在耳里。

日积月累,小林麦就认为,都是父亲打牌把钱输掉了,所以他们才会一家五口挤在出租房内。

钟慧仪蹲下身来,心疼地抱住女儿。

“不会的麦麦。”她笃定地许诺,“门市妈妈已经买到手,就算爸爸把钱输光了,之后妈妈也能用新门市赚更多钱。妈妈会给麦麦买大房子,以后麦麦会有卧室、书房、衣帽间,还会有游戏房!”

她看着女儿的眼睛,笑笑:“周晓晴三间房,妈妈以后给你预备四间,好不好?”

林麦瞪圆眼,妈妈居然现在就知道自己羡慕周晓晴家的房子了吗?

可这辈子她压根没写那篇日记吧!难道是上周末,自己再到周家时,还是不经意流露出羡慕了?

这么敏锐的妈妈,怎么就犯糊涂轻易地要把经济大权交到爸爸手中!

就算她很希望父母离婚,那肯定也不愿意是在父亲败光家产后啊。

再说了,上辈子父亲赌了一辈子,输出去早不知道有几套房,可妈妈是什么反应呢?

“钱没了可以再赚,你爸打牌有我跟着,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可控的小赌,总比那些炒股买豪车包小三的强。”

“别怕,你爸还算听话,况且家里大钱都在我手里,完全不用担心。”

妈妈无法改变爸爸,最终在心里说服了自己接受丈夫这个缺点。

她宁可一宿一宿地去各个茶坊盯梢,也从未想过要因此而跟父亲离婚。

林麦不敢想,假设家里经济给父亲掌控,而妈妈又不愿离婚的场景!

“妈妈,我害怕。”

虽然妈妈一脸笃定,但她还是愁死了,“万一爸爸把新门市和未来的大房子也拿去赌呢?”

“不会。”钟慧仪目光微凛,“我不会给他机会。”

她早已不是从前那个被蒙了心的蠢货,未到那一步,她就会果决地离婚。

况且,除去她要求的4000块和装修费,林志成还要付房租、摊位费、货款,甚至还要被他妈吸血,最后手上根本剩不了几个钱。

上一篇: 职业写手 下一篇: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