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142)+番外
天幕上出现了吸铁石相互吸引和互相排斥的原理。
秦始皇嬴政有点好奇少翁和栾大的师父是谁,能教出这两个徒弟,可见是有真本事的,倒不是说真是仙人,而是肯定有过人之处。
扶苏琢磨着,要不要临时加戏,给张良看一场皮影戏,用已故韩王的口吻劝张良效忠秦朝?
就是不知道张良信不信鬼神。
他想到了天幕盘点过的《史记》中有关张良为自己的兵法贴金的记载,打消了在张良面前装神弄鬼的想法。
张良自己就是个装神弄鬼的祖宗。
【自卫青和霍去病两位战神病故之后,汉武帝不知适可而止,派出去的士兵比以前多得多,但是领兵的将领不给力,损失也是多得多,对外战争胜少败多。
常年征战,可以说是穷兵黩武了,激起了民怨,起义不断。
汉武帝晚年又十分的迷信,“巫蛊之祸”牵连甚广,数十万人因此丧命。
好在太子刘据的血唤醒了汉武帝,没有再昏庸下去,不再打仗了,而是与民生息,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汉朝。】
汉高祖刘邦:“……”
在他看来,刘彻是想把烂摊子留给刘据收拾,结果刘据被嚯嚯没了,其他儿子又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只能自己收拾烂摊子,不然就等着天下大乱吧。
可怜刘据,摊上了这么个爹。
汉武帝刘彻长舒一口气,好险,差点就要像唐玄宗李隆基一样上“十大败家皇帝”榜了。
只是,这世上真的没有神仙吗?
若是没有神仙护佑大汉朝,又怎么会出现天幕异像预警?
他有点向往两千多年以后的世界。
【好了,这期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这天下午,历朝历代的君臣们都期待天幕能够再次出现异像。
第71章
历朝历代的君臣们早上看完了天幕盘点,对下午抱有期待,但是下午天幕并没有显现异像。
果真惊喜每天都有就不叫惊喜了。
第二天一早,天幕异像如期而至,看预告,这期视频是盘点名医系列。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这期视频又到了盘点名医系列。
东汉末年至三国期间,出现了三位比较有名的神医,被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是沛国谯县人,和曹操是老乡;张仲景是南阳涅阳县人,和迁到荆州居住的诸葛亮也算是老乡;董奉是侯官县董家村人,妥妥的东吴人士。
上天还是公平的,“建安三神医”被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瓜分了。
往期视频盘点了神医华佗,这期视频就来盘点医圣张仲景和董奉。】
天幕上出现了“坐堂医生”四个大字。
随着这四个字的消失,天幕上出现了门庭若市的景象。长沙太守张仲景大开衙门,亲自坐堂给百姓们看病。
太守办公的地方成了医馆。
【东汉末年的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由此可见,张仲景是个很大的官,却没有官威,愿意方便替百姓们看病,大开方便之门。】
华佗有点佩服张仲景的奇思妙想。
这真是把衙门当成是自家开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啊。
不过人家也有这个资本。
太守是整个长沙郡最大的官,在当地没有人能管得了。
他身为民,时常给官员们看病;张仲景身为官员,时常给百姓们看病,和他反着来的,看来当官也不影响为百姓看病。
不过他当初拒绝入仕也不后悔。
让他当官,他也当不上太守这样的高官,无法像张仲景这样自由地给人看病。
长沙太守?这个官职在如今的乱世有点危险。
【张仲景这个名字为大家所熟知,他还有一个不出名的名字叫张机,机是名,仲景是字。从“伯、仲、叔、季”来看,张仲景应该是排行老二。
张仲景似乎是被正史给遗漏了,并没有出现在正史记载当中。
有关他当过长沙太守的记载,应该是在唐朝以后,说他在建安年间担任了长沙太守,猜测他当太守的时间段应该是在赤壁之战前后。】
【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充满了战乱与纷争,别说是太守了,就连州牧、刺史,都有可能在同一时间段,由不同的人担任的情况出现。
比如朝廷任命张某担任某地的刺史,而当地刺史这个位置上已经有人了,不把朝廷派来的人当回事,名义上刺史这个位置是朝廷派来的人的,而实际上管理此地的并非是朝廷任命的官员。
那么张仲景会不会是这种情况呢,所以正史中才没有记载?
张仲景这个长沙太守不是虚名,而是实际在地方上就任了,为了百姓们看病方便,而把每月的初一、十五定为坐堂的日子,大开官衙大门,让百姓前来看病。
正史上记载的历任长沙太守也不是徒有虚名,也是实际就任的。
这就有了冲突。
也就是说,张仲景身为长沙太守,坐堂问诊很有可能只是民间传说。因为正史也有遗漏的可能,所以不能断定张仲景就一定没有当过长沙太守。】
华佗:“……”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名气不亚于华佗。
我们通常认为张仲景在东汉末年时的名气没有华佗响亮,主要就是因为张仲景这个人没有被载入史册,而华佗在正史的记载中十分详细。
如果张仲景当长沙太守是真实的,那么他在东汉末年时的名气绝对不亚于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