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10)

作者: 鸦瞳 阅读记录

宁氏一族同样有兵甲,自然不服气。自此,才有了宁氏尚武,与陈氏一争“俚帅”之位的事情。

七娘听故事听得极其认真,半晌,才意犹未尽地总结道:“所以,这回按下葫芦起了瓢,是因为宁氏家主觉得自己有机会做俚帅?”

张九龄点头:“这是蛰伏久了,迷了心智。好在连州刺史还算是个清醒的。”

张九龄到任广州也不长久,对底下的人还不熟悉,索性扭头问长史:“这宁刺史往日为人如何?”

长史垂眸:“是个爱民的好官。难得他岭南四氏族出身,却没有被利欲熏心。他家的小郎君唤作宁斐,那在豪酋间也是声名远扬,娘胎里出来就是位天才。只可惜……”

张九龄还没见过比七娘更天才的孩子,瞧了她一眼,追问:“可惜什么?”

“可惜宁小郎君刚被宁氏家主点名培养,便生了一场病,身子落下病根没法习武。这在宁家可是没法当继任人的,这才送回连州了。好在宁刺史与正头娘子疼爱小郎君,都由着他整日沉浸书卷与下棋中。”

长史犹豫一瞬,继续道;“说来也怪,小郎君去了连州,身子反而好了许多,还为连州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今日这金矿之事,恐怕就是宁刺史得了小郎君的提醒。”

张九龄越听,越觉得这宁斐与七娘有些相似之处,便打趣道:“这回去连州寻矿,便叫阿翁瞧瞧,你与这宁小郎君究竟谁更厉害。”

七娘的好胜心被激起来,挽起袖子就去拔腰间小剑:“哼,他都不能习武,肯定打不过我。我的剑技可是师祖都夸呢!”

张九龄不免扶额笑了:“谁要叫你打人家了,我是说比比这里。”

他指了指脑袋。

“哼,打一顿多简单。”

七娘有些露怯,她可不会下棋,读书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过谨夫子教的书就丢了学业。

张九龄看出七娘的心思,觉得这正是个好机会。若能叫同龄人刺激得七娘发奋读书,倒真是好事一桩。

他没来得及取笑几句,身边的长史又忍不住插话:“万万不可啊,七娘子,还是不要招惹他为妙。”

七娘扁嘴不服:“为什么,这还没比呢!”

长史硬着头皮:“因为,这位宁小郎君虽不能习武,却精通了宁氏六朝以来的制毒技艺。”

第47章 了不起的朝阳群众!

从广州到连州, 车马走山道最快也得三四日。张九龄的身子骨经不住颠簸,七娘又年幼,驾车郎只得放缓了速度, 七日后才抵达顺头岭驿馆。

顺头岭是骑田岭古驿道的转圜处, 越过这里, 便能进入郴州地界。两州来往行商士子不在少数, 因而,此地的驿馆规制也比普通的高一些。

张九龄下了车,回头看向脚下这条古山道。

青石板顺着地势铺开, 一直蔓延到林木掩映的山岭另一端。这条古道自秦汉时期开始修筑,是由当地百姓们一点一点亲手造出来的。①

这时节南方正喜落雨。

七娘向来不怕淋一点小雨, 站在石板道的水坑里头踩几下,惊喜道:“竟然不滑诶,张阿翁。”

她说话的时候,宁刺史正带了两名属官与张九龄见礼。驿馆外人声嘈杂, 一晃便盖过了七娘这句赞叹。

宁斐离她最近,索性接话:“因为这些石板都经过仔细打磨。七娘子不妨蹲下瞧瞧,上头有许多雨天防滑的凹槽。”

七娘也不管是谁接了话茬,只蹲下身摸了摸石板凹槽,点着小脑袋叽叽咕咕道:“修路修路, 肯定要方便人和马匹走动,才能叫好路。待会儿得建议张阿翁, 新驿道也要注意脚下打滑的问题。”

七娘琢磨完正经事, 起身时忽然反应过来:“你怎么知道我是谁。”

头顶的雨已经被伞沿遮挡, 七娘回头, 看到宁斐在为自己撑伞。上下打量之后,她忽然往后蹦了好大一步, 防备道:“你是那个宁家的毒郎君!”

张九龄旁的没听到,就听到这一声“毒郎君”。

小老头讪笑两声,忙走过来揪了揪七娘的耳朵,低声斥:“调皮。”

宁刺史却不在意,笑呵呵介绍道:“不碍事,这是家中幼子宁斐,虽瞧着性子沉静,却开得起玩笑。都督不必介怀。”

宁斐也温和道:“张都督,七娘子,按着族中排行唤我宁十四便好。”

七娘听许葭讲了太多岭南人用毒的轶事,虽然宁斐长得好看,却完全没法扭转她对“毒郎君”的可怕想象。于是,小女郎站得远远的回个礼。

张九龄哭笑不得:“就这样你还打人家。”

七娘在外人跟前挺要面子的,扒拉着张九龄的衣袖催促:“不是说发现的矿规模很大,不知道从何入手开采嘛,张阿翁快别说闲话啦。”

这话叫张九龄肃了面容,看向宁刺史:“你信中说,不只是顺头岭发现了金矿,桂阳岭也发现了两座银矿和锡矿?”

宁刺史拱手:“正是。”

“只怕后续桂州等地炸山筑路,也少不得会发现新矿山。”

这就是张九龄亲自跑一趟的原因所在了。

若只是偶然发现一处矿产,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只是这些日子,连州与郴州借着黑.火.药炸山发现了不少矿产,才叫张九龄意识到,整个岭南的筑路开启之后,新的财富分配也是问题。

大唐矿冶历来由少府监掌管。

或许是少府监理不过来举国的矿产,朝廷便将私人开采权下放了。

唐律规定,天下诸州铜铁等矿所在,除过西北边境禁制私采、铸造钱币以外,其余诸道允许私人开采,只是要由官府收取一笔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