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26)

作者: 鸦瞳 阅读记录

梅舟诧异:“让我统领,岭南道的大都督当真放心?”

七娘只笑着不说话。

能造得出仙槎、看得懂图纸,就已经说明许多问题了。岭南正值用人之际,这时候,无论是张阿翁和师父,还是她自己,都不会吝啬于给有才学技艺之人一个机会。

这同样也是在为岭南创造新的生机。

梅舟感受到其中的信任,忽然有些感动,就好像他那一点微小不值一提的热忱,终于被伯乐看在眼中。

他抚了抚衣摆,正面向七娘深深一揖手:“定不辱命。”

*

开元十九年,入夏。

几件意外的小事件不声不响开了头,却注定要璀璨绚烂,在一些人的生命里留下抹不去的回忆。

夏日里草木葳蕤,十九岁的杜甫出了家门,漫游到吴越一带,听闻岭南这一年来有许多新变化,禁不住起了好奇心,转道南下。

与此同时。

东都洛阳城外,十三岁的杨玉娘收拾了包裹细软,毫不留恋地登上马车,按照三叔父杨玄璬的意思,入长安攀寻本该属于弘农杨氏的泼天富贵。

女帝离世已有二十六载。

二十六年间,许多事情尘归尘,土归土,都已不似故年。唯有李唐皇室帝王的猎艳范围,依旧被有心人刻意地局限在女帝创组的“李武韦杨”四氏之内。④

李武韦杨所连成的婚姻集团,甚至透过了高力士的层层筛选,将李隆基越缠越紧,包围蒙蔽。

昨日的武惠妃如此;

明日的杨玉娘也未尝不可。

想到这里,杨玉娘垂眸自嘲一笑,莫名记起一个人。

去年此时,她曾在南市永泰楼撞到一位小娘子,听人唤其“七娘”。在那之前,她们也曾在长安有过一面之缘。

七娘似乎总能看穿她故作柔弱的伪装。

即便如此,还是悄悄告诫她,寿王很弱,不堪为嫁。

没成想,她在东都呆了一年,日日苦练杨家娘子必须擅长的歌舞音律,举盏对饮,最终还是被叔父推上了“嫁皇子”这条路。

近身伺候的婢子打断了杨玉娘出神思索,笑吟吟搭话:“这回为寿王殿下选妃,杨氏已经早早在京中做好打点,大爷说了,五娘子便是什么都不做,至少也能得封个孺人(王妾室)回来。”

杨玉娘柔柔一笑:“长安的路,哪里是那般好走的。”

婢子听不懂,她却也不欲解释,撩开车马边的帘子望向外头。

武惠妃是个不够聪慧,却又野心过度的女人。寿王殿下身处储君之争,有这样一个母妃就好似在漩涡正中,即便是个厉害角色,也断不是她的首选。

更何况,殿下似乎还是个怯懦胆小的。

杨玉娘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击着车窗边缘,想到了兴庆宫龙椅上的圣人,慢慢画了个圈。

她打算入京之后,再去寻一次七娘。

这次,她可不会再轻易离开长安。

第54章 储君之位摇摇欲坠。

入夏之后, 岭南潮热多雨,潮漳道的修筑进度并不如意。

今日一早雨又呈滂沱之势。

李白踩着夯土道上砸出来的水坑,啪嗒啪嗒跑进尽头的雨棚内, 摘了斗笠蓑衣, 叹道:“照这么天天下下去, 这路今年秋收之前都别想修好。”

棚内, 七娘正抱着一本兵书研读,身后是阿寻在风炉上煎着一壶山茶水。听到这话,都忍不住往棚外头张望一眼。

七娘收了书:“这一段又得返工重来?”

李白坐在另一头, 端起茶碗饮尽,才道:“强夯土埋下去, 夯锤才举起来,就又下雨了。油布遮是遮了点,但看这雨势,只怕用处不大。”

这已经是修筑以来第三次耽误进度了。

七娘这些日子为了修路, 也曾用八卦值兑换出“水泥路”的相关学识。

水泥确实是个好东西,只需要生石灰、铁粉这些东西做原料,利用炼铁高炉的温度,便能搅和出一种全新的材料用来铺设驿道。

七娘跟李白一开始还为此激动不已。

后来,在潮阳县内尝试性地铺设过之后, 他们便发现了水泥的弊端。这种路面够干净,不怕水不怕晒, 但对马掌的磨损过大, 即便搭配上鲜卑人的马蹄铁, 也只适合马匹日常驾车短途, 并不适用于驿道疾驰。

要修驿道,还是得靠最实惠的夯土路。

师徒俩异口同声地叹了气, 七娘忽然想起个意外之喜:“对了,师父。先前的水泥虽然不适合铺设驿道,却是用来加固城墙的好东西。潮阳县子城和外郭城的土墙都快倒了,咱们什么时候试试?”

李白诧异:“夯土墙?”

“不是,原料是用水泥加上碎石子、砂,和水按照一定量搅拌起来的。”七娘抿了抿唇,“这东西也叫作混凝土,坚固耐用,防火防水的,这才是能防御外敌的城墙呢。”

李白挑了挑眉,对此物上了心:“记着了。等这边驿道收尾,我会写信给都督,请他定夺。”至于潮阳县,今年才刚有好转,暂且还是别折腾了。

七娘顿了顿,想到了戚翁提过的“偶有水匪侵袭”。又觉得应当也不至于这么倒霉,便点点头应下来。

雨势来得又凶又急。

阿寻将一壶刚煮好的热茶分别给两人添上,又热了从家里带出来的鼠壳粿和钱仔粿,热气腾腾地用盘子盛着递上桌。

这两样都是潮州人喜爱的小食。

鼠壳粿是年节祭祖时必不可少的,它用田埂上野生的鼠曲草熬出汁,与猪油、糯米粉调和成粿皮,再包了豆沙、虾子或肉馅儿,拿个桃形的木印模一压,就能用鲜竹叶裹上上锅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