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56)
……
次日一早。
宫中内侍前来传话:“陛下口谕,着长宁郡主李乐央、潮州刺史李白一道入宫觐见。杨娘子早就听闻李刺史精通诗词音律,圣人便有意指定词牌,叫刺史为娘子做词一首。这可是天赐良机,刺史可要好好把握住。”
李白脸色微变,早就不愿做这种媚上行径。
七娘却笑着递了个眼色,钩吻便上前给人封了赏钱:“多谢提点。”
李十二白过了这么多年,依然没有改过一身的狂士傲骨。只不过,每当他犯轴的时候,身后都会有个小徒弟冷静地拔出一柄小剑,毫不留情地往他屁股上一刺。
从前他是让着,躲着,闹着。
如今,他是根本打不过。
李十二白左右无门,只得认栽。
*
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内。
杨国忠戍卫,贵妃伴驾,正陪着李隆基听梨园子弟新练的一支曲子。一墙珠帘相隔,是高力士在侧殿置了桌椅,正帮着李隆基处置一些平日里的奏疏。
曲正酣处,门外李白与七娘求见。
李隆基被搅了兴致,也不见不快,只看杨玉娘一副期待的样子,便笑道:“李太白的诗确是极好的,朕倒是还没听过他作词。也许多年没见长宁了,不知丫头片子长得多大了,叫他们进来吧。”
须臾,师徒二人带着半倾风雪,入殿内行了拜礼。
李隆基笑着挥挥手:“今日都是自家人,不必跟朕生分了。来,长宁,坐到朕身边来,叫朕仔细瞧瞧。”
七娘今日特意请钩吻上过妆,放大了五官与持盈真人相像的那一部分,更添小娘子的纯真之态。李隆基只抬头瞧过一眼,便忍不住感叹:“像,越发出落得像玄玄了。”
七娘明知故问:“什么?陛下,我很像谁吗?”
“自然是像你阿娘。”李隆基隔空伸手虚虚点了她的眼,“这双眼与她有七八分相像了。那时她还是无忧无虑的公主,被先皇与朕护着。”
若非为了这个女儿,也不会主动辞去公主封号。
李隆基因为这份虚无缥缈的血缘联系,心中泛起一丝涟漪,难得生出了怜悯之心。
罢了,这孩子自小离开亲生阿娘,若陇右一行她能有些作为,留在天策府内,借以压制蕃将也是可行的。
七娘不知天子这番筹谋。
她只觉得帝王虚伪至极,忍不住在心中翻个白眼。
当初玉真自请辞去公主封号,也没见他护佑半分,还不是为了削弱大唐公主的权势。又何必在这里假惺惺的感慨呢。
她懒得再与帝王扯皮,余光扫过杨贵妃,笑问:“听说陛下想要我阿耶为贵妃作词一首,是哪一首词牌呀?”
李隆基被七娘这故作天真的一打岔,连最后那一点戒心都放松下来。笑道:“就清平调吧。梨园中人新排了曲调,朕听着很不错,贵妃也喜欢,就以此为爱妃作词一首。”
他看向李白:“爱卿以为如何啊?”
帝王看向李白的眼神,带着旧怨未消的丝丝不满。
李白却权当没看到,只拱手一礼,答道:“陛下,臣多年不作词,有些许生疏了。”
李隆基冷笑:“哦?爱卿不是一贯标榜自己是出口成诗词吗?胸中锦绣成团,如何能够生疏,莫非,爱卿去了一趟岭南,锦绣都变成了一团草包?”
这话可就是对士子的挑衅了。
李白狂劲儿上来,七娘那点叮嘱顷刻间烟消云散:“锦绣便是锦绣,怎会无故变成草包。只是锦绣身上都有些个毛病,轻易不见于人前罢了。”
“哦?说来朕听听。”
李白微微俯首,出口的话却十足大逆不道:“须得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才能做得出这一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清平调》!”
第69章 陇右风沙,不是盖的!
殿中鸦默雀静。
侧殿内, 高力士翻阅奏疏的声响也同步止住了。
李白狂言妄语越说越有气势,七娘不动声色挪到他身边,闻到一股熟悉的浓香酒味儿。她抬头瞄了一眼, 只见李白脸颊陀红, 显然有备而来。
七娘一瞬福至心灵。
怪不得师父来之前灌了一坛子酒, 这是借着醉酒, 打算再做一回狂士;
那她要不要也趁机故弄玄虚,要点好处?
思索仅在一瞬,七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打破殿中宁静:“陛下娘子勿怪,我阿耶最爱喝酒, 每回越是醉酒,做出的诗歌才越绝妙。今晨听到陛下有诏,当即就喝了一整坛子下肚。”
杨国忠就在殿前戍卫,闻言一脸不信, 正想插话,却被李隆基挥手阻断:“李太白斗酒能一夜唱诗百篇,这在长安不是秘闻了,朕听高力士说起过,此人确实是醉酒常出佳作的。”
高力士此刻也在侧殿坐不住了, 拢了袖子垂首进来,立在帝王身侧。
老皇帝正揽着贵妃, 半靠在七宝床前。
七宝床并非真的床榻, 而是帝王宝座, 其上镶嵌的各色珍石光彩夺目, 消耗人力物力之大,可见奢靡。
此刻, 大唐帝王抚着宝座一侧,忽而笑问:“爱妃觉得,李白这要求如何?”
杨玉娘内心咆哮,面上却做出一副读不懂气氛的妩媚宠妃模样,往李隆基怀中一藏,极尽娇羞:“三郎不是说,一应都要给妾最好的吗?那李太白有些脾气,费一点心思得来,不才显得这首清平调珍贵,更配得上三郎将它送给妾。”
美人在怀,娇声软语。
老皇帝登时昏了头,他本就没把李白这样狂傲的文人当回事,自然也不介意给他点甜头,借此博得佳人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