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57)

作者: 鸦瞳 阅读记录

不过,帝王还是拿乔,眯眼问下首处:“若做不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词,你待如何?”

李白笑得桀骜:“臣若做不出,自愿摘下这顶进贤冠。不过,只怕陛下没这个机会。”

“好。”李隆基深深望一眼李白,“爱卿如此自信,朕可就拭目以待了。高力士,命人取元日宴上赐重臣的酸鱼羹来,朕要为爱卿亲手再调制一碗。顺道,在七宝床边另设桌案御座,你亲自服侍。”

这就是答应了御手调羹和力士脱靴的要求。

至于贵妃捧砚,李隆基却有些不乐意。

七娘看出这一点,眼神从杨国忠身上扫过,先李白一步开口:“娘子身子弱,做不得这些粗活,杨参军与娘子同宗同族,代为行事,以表忠心如何?”

被点名的杨国忠一怔。

李隆基倒是很欢喜:“不错,爱妃身子弱,就不做这些了。杨国忠,你去磨墨捧砚。”

圣人发了话,杨国忠自然无有不从。

很快,几个小内侍将桌案御座抬到了七宝床前,布陈好之后,连忙低头退下去。

谁也没见过这等阵仗,还当李白是哪个新提拔上来的蕃将。

李隆基斜靠在七宝床前,正被杨妃哄着为李白调制酸鱼羹,帝王威仪尽失;

高力士这几年再未服侍过帝王以外的人,此刻也弯身蹲下,低声请李白入榻上,亲手为他一一除去官靴;

杨国忠从前不过是个纨绔子弟,磨墨之事向来假手他人,此刻也弓身半跪在矮桌前,强颜欢笑着为李白磨墨、捧砚,不敢惊扰他一丝一毫,免得被当成写不出词的借口。

李太白环顾一圈,心中只觉讽刺。

就在此时此刻,身处宫中,他这个做师父的忽然理解了七娘在岭南所做诸多出格之事。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哪有什么出不出格的,不过都是天子太过无状,不得不做些什么自救罢了。

李白心有感触,一首《清平调》跃然于胸中,于是抬笔一气呵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得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一首完整的词做好,李隆基也捧着酸鱼羹到了身前。

李白趁着帝王唱词的工夫,自顾自接过他手中那碗羹一饮而尽,而后扯过帝王的大袖擦了擦嘴。

还要叹一声:“咸了。”

七娘看的惊呆了。

这几年在岭南呆久了,她都快忘了师父身上那股子狂劲儿犯起来,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

李隆基对这种指定词牌填词本来没抱太大希望,觉得再好也好不出天去。谁知李太白当真叫他惊喜!

帝王正要夸赞两句,回神发现手上空了,袖子也被臣子扯了去擦嘴。

老皇帝脸顿时黑成一片。

七娘赶忙和稀泥道:“如此一来,龙巾拭吐和御手调羹都做到了。陛下贵为天子还愿意礼贤下士,一言九鼎果真大气。阿耶能得此待遇,当真是三生有幸!”

老皇帝一贯喜欢被捧着。

此刻,被七娘先发制人架起来,他也不好再发怒责难李白,只能咬牙切齿问杨玉娘:“爱妃觉得这词做得如何?”

杨贵妃糊涂人装到底,满眼都是崇拜:“妾甚是喜欢,太白先生的诗词果真妙!”

李隆基见状,只好捏着鼻子再夸一次醉醺醺的李白,为着面子,还得赐他金帛做赏。

唯有高力士袖手听过这首清平调之后,眼中露出一丝诧异与疑惑。

这词好似暗含深意,将杨贵妃比作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难不成是意在提醒陛下?

高力士对旁的事情向来不多争抢,为人谨慎持重,也算是约束手底下的人。按理,他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宦官。只可惜,这人有一颗极度愚忠的心。

他效忠的从来不是大唐帝国,而是李隆基一人。

此刻,高力士决意为陛下盯着杨玉娘。

一出闹剧将尽,众人各有收获,杨贵妃却有些焦急。她还未曾与七娘说上话呢,往后没了公孙大娘从中传递消息,只怕她要联系七娘更难了。

七娘余光察觉杨玉娘的焦躁,面不改色笑道:“陛下,娘子实在太好看了,我觉得比以往那些宫妃都要美。”

李隆基对这话十分受用,点了点她:“你这鬼灵精的,幼时每回见朕,都要盘算着薅点。说吧,这回又看中什么了?”

七娘一本正经:“才没有。我是听说娘子喜爱用荔枝,潮州改良了荔枝良种,今年种的荔枝个大皮薄,素手轻轻一剥就汁水横流,可甜了。等五月我差人送进宫来?”

杨玉娘喜用荔枝,这一点帝王也是知晓的。

从前,她长在剑南道,便常吃蜀中自产的荔枝,只是终究比不上岭南这头供御的好。自打入宫之后,老皇帝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专程派人在荔枝季往返于两地,只为供应杨贵妃食用荔枝。

杨玉娘是个小鸟胃,一个人能吃多少荔枝。不过都是帝王为彰显皇权的自大之举罢了。

听七娘这番提议,李隆基畅笑:“难得你有心,还顾念着朕与爱妃。朕就特命你为荔枝转运使,每年采摘季,你的人走驿站运送,一应待遇俱全。”

七娘得了便宜,见好就收,开心应下来。

只要能送荔枝进宫,就能夹带着送些别的进来。再与杨妃联络,也不是难事。

杨玉娘终于安心,笑着上前拉着七娘的手,道:“妾谢过长宁郡主一番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