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78)
唐军如今首要便是夺潼关。
高仙芝手下那八千余人应当是撑不住了。七娘此去不怕人少,只怕人人都装模作样不尽力,那这平叛之事不仅成不了,只怕自己都得做人刀下亡魂。
因而,她要赶在入京时安定民心,以重利提升士气。最好,能趁机将长安城的左藏库变成军需库,如此一来,粮草和勇夫二者大概率是不用愁了。
很快,高力士那头回了话。
这个忠心耿耿的好奴婢,在国事上一向是比帝王要清醒些的。他知道此举最有利于保住大唐,能叫三郎平安下葬,去地下也好面见列祖列宗。
这才权衡再三应下来:“入京之后,圣人会命中书省制诏,长宁郡主不必挂心。”
阿寻带着高力士的回话归来,七娘却并不欢喜。
今日已经入夜。他们只能在渭水这头休憩一晚,明晨再过便桥回长安。
七娘坐在篝火边,示意阿寻去看便桥上那些烧焦的痕迹:“看到了吗,这就是杨国忠的心黑之处。他想烧了便桥阻断安禄山叛军,同时也是彻底断了长安人的一条活路。”
阿寻眼尖,发觉这火似乎是人为扑灭,开口问:“是杨国忠放火烧桥,老皇帝心中不忍,又叫人折回来灭了火?”
“当是如此。”
“……”
阿寻默了许久,很难说出此刻心中的感触。
早些年他活在天子脚下,帝王对悲田坊内许多苦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今幡然悔悟,很难叫人再能心生波澜,为之效力。
更何况,他如今不过一死人。
想到李隆基已死,阿寻心中莫名一轻。
却听七娘又道:“人活千面,便是大恶之人也有小善,更何况是曾被高歌颂德的圣人。如今他虽然走了,高内侍这里为了他主子的身后名,也肯定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等他入了京师,我这天策上将的一层假皮只怕就会跟皇太子一般被针对。”
大战在即,她决不能叫这些事左右整个战局。
阿寻遂问:“七娘子是想入京之前,处置了他?”
七娘摇头:“高力士和陈玄礼在,朝廷才能短期内相信陛下只是中风,为我们争取时间。高力士暂时不能死,但可以将这事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至于怎么谈?
自然是借着陛下驾崩瞒而不报之事,外加皇太子李亨分兵欲据一方,有这二者在,高力士还暂且不敢、也不能动她。
马嵬驿初见李亨,七娘就知晓,这位皇太子是不能放出长安的。
一切源于阿尔法向她显示的最后两则八卦——
【八卦1:李亨遮道请留之后,于朔方治所灵武称帝,派文臣房琯参赞军机统领大军,直取二京。房琯三日内兵败,大军投敌,成为耻辱。
对战时,房琯当真在大规模进攻中使用战车,并用耕牛做牵引吗? (0/1 未完成)】
【八卦2: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道掌握主动权,外加颜真卿坚守平原,眼看要夺下史思明所守范阳,却被李亨以“关中优先”的缘由召回。
郭、李二人走后,史思明接连攻陷九门、常山、河间、平原等地,最终致使河北道再无人敢挂一面大唐旌旗吗?(0/1 未完成)】
七娘听到这八卦时,心中简直有滔天怒火。
房琯一介文人,还以为梦回春秋战国呢?时隔一千年竟还敢用耕牛拉兵车,光明正大正面进攻。房琯高居庙堂只会纸上谈兵固然可恨,可这么重要的夺取两京之战,李亨就堂而皇之交给一个文臣统领,哪里有帝王该有的模样!
再说郭子仪、李光弼勤王。
二位将军明明已经直驱叛军大本营了,却被连翻催促召回,足见李亨其人目光狭隘,只看得见两京片瓦之地,却看不到整个大唐战局,如何还能指望他看向更远的他处?
朔方军乃至大唐,绝不能交到这样的人手上。
七娘主意已定,行动起来更是迅猛彪悍。
她竟趁着高力士身边禁军交接班时,故意撞破了李隆基已死的事。
守卫被陈玄礼慌忙遣去远处。
看高力士面色乌黑,七娘先发制人,反咬道:“陛下驾崩为何不公之于众?高力士,你隐瞒此事是何居心?”
高力士阴沉着脸:“当年陛下同意长宁郡主入天策府,奴是反对的。如今想来,似乎还是小瞧了郡主的野心。”
七娘无惧于这种冒犯试探,正面对视高力士:“如果,想要盛唐延续千年万年也算野心,那我确实有不小的企图。”
“高内侍,可愿与我协作?”
或许是这句话打动了高力士,叫他想起少年时候跟随李隆基的种种热血沸腾时刻。
他叹一口气。
罢了,不过是个宗室女,等平叛之后夺回二京,处置李亨,李唐终究还会是李唐。
三郎的盛唐,定要交到值得托付的皇子皇孙手中。
高力士终究是同意了,暂时与七娘统一战线。
六月二十三日。
帝王尸身浸在冰中,运送回长安。
当日,长宁郡主李乐央以护驾之功,被“天子”正式命为诸军之首,掌兵符,带领四军主力,向潼关进发!
第81章 我李白亲亲的闺女!
六月末, 暑热正盛。
七娘携李白等人拔营潼关,领余兵与赤水军、高仙芝会合。
潼关城的热土被毒阳晒得滚烫。
高仙芝做完最后的部署,回首看看寥寥无几的老弱伤残, 闭目片刻, 打算以身殉城。
须臾, 他遥遥瞧见城下战壕处有人下马奔来, 他肩头擎着一面大唐将帅所用的旞旗,走近了便能瞧见上头绣着一个方正的“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