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77)
第80章 进发潼关!
七娘挎剑立在殿内, 比起跪地请见天子的皇太子,气势上更胜出几分。
这是李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七娘相见。
从前,李亨总在长安听天子近臣们提起这个小丫头, 还当只是个爱惹是生非的。后来, 她摇身一变成了宗室女, 还是亲姑母玉真的女儿, 李亨便以为天策府的事情是帝王用血亲压制蕃将的手段,没有警惕起来。
而今,他就这般跪在地上, 看向七娘身后两队陇右军,眼中的杀意几乎一瞬间要达到顶峰, 最后却在对上七娘时全都收拢下压回去,换上一副好脾气的面具。
李亨自然而然起身,才发觉七娘的身高几乎与他一般平齐,因而那丝压迫感并没有被巧妙地打破。
于是他轻咳一声, 端着皇太子的架子道:“长宁受陛下急诏,姗姗来迟,怕是还不知道昨夜杨贼御前偷袭,陛下因此龙体受损还在休养,谁都不见。此刻, 只怕不适合再回长安去。”
七娘眼神在李亨与高力士、陈玄礼之间一转,便猜到几分事情的原委。
难怪郭驿长传讯, 要她务必带兵前来“拨乱反正”。要不是知晓天子已经驾崩, 她或许就被还蒙在鼓里的李亨说服了。
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七娘便笑道:“诛杀杨贼一事, 陈将军这个禁军统领自然是救驾及时, 当居首功,高内侍护佑天子左右也是忠心耿耿, 我等难及。只是,陛下既然龙体有恙,就更得回京师才能得到更好的照料,有河、陇大军在,回长安一事大可安心。高内侍,陈将军,你们说呢?”
高力士笑:“长宁郡主有心了,奴这就去回禀圣人。”
他巴不得叫三郎回长安妥善下葬帝陵,自然愿意做个顺水人情,站七娘这头。至少,不能叫李亨这时节另起灶头。
而陈玄礼却是被大殿外一眼都往不到头的步骑兵吓住了。想到方才七娘说他“救驾有功”,连忙上道地点头:“此言有理,圣人的身子要紧。高内侍且去,我就守在外头。”
两人一唱一和敲定此事。
偏偏李亨觉出猫腻,还没有实力进去一探究竟,只能任由他们跟七娘安排了接下来的行程。
“此番河西主力赤水军已经先行一步前往潼关支援。我等晌午就原路回长安,陇右军开道,禁军护卫陛下左右。”七娘看向陈玄礼,顿了顿,“太子殿下,可有异议?”
李亨最擅长的就是韬光养晦。
他才过而立之年,鬓发斑白,还要窝着一肚子火,对一个比他还小几岁的小娘子赔上笑脸:“圣人为重,社稷为重。”
七娘皮笑肉不笑:“殿下果真有担当。”
六月的午后阳光正烈。
幸蜀之行才走一半,帝王中道崩殂,又要抬着人折回长安城去。
高力士担忧这么热的天气,尸身会加快腐烂,那气味到时候可遮掩不住,临出发前,便私下里问郭驿长要了许多冰。
说来也奇怪,长宁郡主一到马嵬驿,这里就什么物资都立刻充足了,再不复前几日潦倒破败的劲头。
郭驿长问过七娘的意思。
七娘垂着眸:“若是只要冰,就给他们。”免得老皇帝的尸体臭了,也是个大麻烦。
她又道:“玉娘呢?”
郭驿长是唯一知晓杨玉娘假死的人,连忙将藏身点告知七娘。
七娘点头:“带她随军,暂且先扮成伙夫。等出长安再说。”
杨玉娘没有像阿尔法的八卦里那样死去,死在马嵬驿的反而是李隆基。这件事让云端阿尔法警醒起来,不愿再为她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讯息。
或许是阿尔法为了弥补过失,判定这个世界历史偏移度过高,将七娘所在的大唐打为了“虚假平行世界”。
七娘一笑置之。
这就是她生活的真实的大唐,他们一群人愿意倾尽所有救唐,去弥补过失,迎来真正的盛世,哪里会有半分虚假?
马嵬驿之行,她忽然反应过来,改变大唐的是万千同行者齐心合力,而非她一人之力。
阿尔法大约是怕了这种力量。
……
御驾启程回京师,比来时可要气派威武得多。
七娘骑在一匹黑鬃烈马上领军开道,俨然是此刻的全军之首;而所谓的帝王只乘坐一顶白丁可用的小轿,已经发硬的尸身折成扭曲的姿势,与冰相拥长眠。
过金城、咸阳两地时,城中百姓听闻是边军赶来平叛,道两旁都来了不少人相迎,胆小些的也藏在暗处探看着,比帝王西逃那日可要热闹得多。
七娘驭马,低声吩咐身侧的阿寻:“听说蜀地进贡的十余万匹彩帛抵达扶风了?”
阿寻答:“是。七娘子想要这批货?”
七娘诧异地看一眼阿寻:“说什么呢,咱们可是跟着师父从陇右稳扎稳打吃苦耐劳,才有的今日,你这么说,显得咱们像个打家劫舍的。”
阿寻虚心求教:“那你的意思是……”
“你去问问高内侍,陛下可愿意下一道诏书,将此物的一半厚赏给护驾有功的军士们,再把余下的赐予京畿一带州县,加固城防,以便城中百姓与大唐同进退,共御敌。”
阿寻这几年在陇右各军之间奔波,俨然已有了长进。听七娘的话意,便知道她是在为夺潼关铺垫了。
潼关天险,本就已经是长安最后一道壁垒。
之前哥舒翰、高仙芝和封常清三员边军大将都没能守住,这次河西、陇右、安西、朔方四地主力军即便来京救驾,心中多半也生出怯意,有了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