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栖春山(48)
一股滞胀的思绪,深深充塞于盛轼的胸腔间。
假令当初他答应她,带着她一同来雁荡山,她根本就不必遭受这些险厄。
甫思及此,盛轼垂下眼,袖裾之下的手,紧紧攥紧,手背上青筋狰突,筋络以大开大阖之势,一径地蜿蜒入臂弯。
一个时辰后,第七、第九兵团传来消息。
第七兵团在山谷中搜寻,与刀九会合,都并未寻到王妃的尸首。
这证明沈春芜很可能还活着。
第九兵团封锁了山口,没有发现人迹。
目前,仍没有沈春芜的下落。
盛轼眸底添了一重霾意,拂袖起身:“本王去山谷看看。”
席豫本是想要陪同,盛轼却道:“你去半山腰的山亭,替本王办一桩事体。”
夜色朝着深处走,雁荡山的山谷深处,一片喈喈虫鸣声间,沈春芜缓缓从晕厥之中醒转过来,眼前一片混沌,一种剧烈的酸疼开始从五脏六腑蔓延开去。
她好像是从雁荡山的山亭上坠落下来的。
奔月和刀九护送她去雁荡山,途中遇到了大批刺客。
当时有个刺客打算从背后偷袭她,她挽弓射出一箭,射中他的同时,被他狠狠拽下山亭。山崖虽然陡峭,但胜在崖畔生出了很多斜树,她下坠的时候有这些树杈做阻力,让她堪堪保住了一条性命。
意识恢复清明之后,沈春芜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冰冷的地方,双手被反绑在后背。
她这是在何处?
“醒了?”近侧传来一阵冰冷阴鸷的声音。
沈春芜反应过来,是将她拽落下来的刺客。
她想要坐起身,却被他粗鲁放倒,随后,她的脖颈上抵着一道锐冷尖利的东西。
是剑。
“杨渡给你了什么东西,那日在水榭中,又同你说了些什么?”
沈春芜没料到刺客第二句问话会是这个。
杨渡给她寄贺礼,约她在亭中叙话,这些事除了襄平王府的人知晓,她从未对外声张。
对方又是如何知晓这些内情的?
难不成,从狱中回来后,自始至终都有人在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唯恐她觅寻出沈家冤案的证据,趁机杀人灭口?
这种想法让沈春芜不寒而栗。
偏偏她眼睛坏掉了,对身边所蛰伏的危险一无所知。
似是对她的沉默感到不悦,刺客耐心渐失:“不说,是不想活命了?”
那冷剑朝她的脖颈送入半寸,凉薄的空气之中,蓦地撞入一股淡淡的血腥气息。
沈春芜感受到脖颈上传了一阵撕裂的疼,有温热的液体,沿着肌肤流了下来。
搁放在寻常,她早已惊惶意乱,但在目下的情景之中,人惊恐到了一定程度,反而镇定下来。
沈春芜深呼吸一口气:“我可以将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你。”
刺客完全没有收剑的打算。
沈春芜舔了舔嘴唇,咳嗽数声:“不过,我非常口渴,能否先去帮我弄些水来?”
“别给我耍花招,”刺客不耐道,“我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
沈春芜平静道:“此事说来话长,你若不弄些水来,倒不如干脆一剑杀了我。”
沈春芜说着,就做出了一副引颈受戮的样子。
惯常听人饶命的刺客,见此状,有些措手不及。
杀了王妃,其实对他百弊而无一利。
此番来雁荡山的真正目的,就是套话,而非索命。若是索了命,那无异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权衡再三,刺客捣剑入鞘:“我去河边取水,若发现你作出花样来,我第一时间杀了你。”
一番威胁后,刺客去寻水了。
临行前,沈春芜隐隐听到了一阵树枝窸窣的声音。
好像是刺客用树枝将出口掩藏住了。
如此,她此刻所身处的地方,很可能是一处洞穴。
沈春芜轻轻挪至洞穴出口处静静谛听,发现刺客行走的声音一深一浅,并不十分平稳。
一个猜想浮上她的心头。
当时在山亭上,自己很可能是射中了他的腿,他现在腿上有伤,行动也是不利索的,要不然,他早就将她掳掠至雁荡山外,何至于窝藏在此处里?
不知为何,脑海里又出现了一个名字。
目下已经入夜了,她坠崖的消息,奔月和刀九想必已经告知给盛轼了,也不知晓他可有来山中寻她?
不过,他这会儿肯定动怒了,毕竟她没有乖乖听他的话,又四处乱跑了。
这山洞藏在隐秘处,怕是不太好寻。
沈春芜不愿意坐以待毙,刺客刚刚外出寻水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这给了她逃生的机会。
当务之急是先解开绳子。
沈春芜先反向摩挲了一下腕骨上的绳结,发现系法虽然复杂,对她而言,却不难解开。
畴昔随阿父救治病患,要包扎伤口,沈春芜学习了很多种系法,这种系法与绳结的绑法有共通之处,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死结”,表面看上去根本解不开,但往往暗藏关窍。
沈春芜没费多少工夫,将绳结解开,撑着洞壁缓缓起身。
她在山壁上做下了记号后,下一步是赶紧逃出洞穴。
沈春芜扒开凌乱的树枝,刚钻出洞壁,一股凛冽冷风朝着身上突突袭来,她不自禁打了个寒噤。山间温度极低,空气降下了一层薄霜,她一晌搓着手,一晌朝外走。
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狗不理不在身侧,沈春芜心中毫无方向感,难免感到彷徨与害怕。
幸亏自己此前在奔月的陪同下,来京郊攀山采药多次,早已积累诸多经验,才不至于在此情此景中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