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面馆[美食](212)
她自以为很小声,其实萧岱就站在姜月微身边,听了个一清二楚。
饶是一向严肃谨慎的瑞王,在听到秦筱筱当面蛐蛐他的时候,也尴尬地低头轻咳了几声,惹得姜月微都憋不住笑了,只有秦筱筱一脸莫名,还在问姜月微笑什么。
不用工作的一个月对姜月微来说倒是过得很快。
十二月初,有家小酒馆终于在主任求爷爷告奶奶声中开业了,还只有秦筱筱自己。许静早就回宝岛省了陪她爸爸去了,这边都甩手给了秦筱筱,俨然成了她的店。
不过许静也没亏待她,让她年后直接拿三成的分红。给自己干活就是不一样,秦筱筱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秦筱筱还是羡慕姜月微每天能在家玩,她还没玩够呢。
其实姜月微哪有她以为的那么清闲,早上就得早早起床,做那些要给酒馆的点心。等秦筱筱一走,姜老太太也和崔奶奶去烈士陵园练太极,一练就是一上午,说是元旦他们有个文艺汇演,他们要跳太极扇的。
偌大一个院子里,又只剩下姜月微一人。
她要洒扫院子,看看两边院子里的瓜果蔬菜哪些熟了,再做好午饭等两个奶奶回来吃,然后又是午睡。醒来给自己做点下午茶什么的,玩一会儿手机就又到了做晚饭的时间。
姜月微也没出去旅游,之前她倒是想趁着休息的时候去以前走的地方看看,可那天晚上,她拉着秦筱筱给她算了笔账,只是装修,还不算以后的租金,她现在还欠着奶奶十几万呢。
好在柳阿姨是个仔细的人,监工的时候还帮她省了不少钱,就连买桌椅也是她转了好多家,挑了最有性价比的一家。
然后,姜月微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秦筱筱给她算成本,这一算又让姜月微头大——秦筱筱说她每天的营业额得最少三千,她才有希望把在五年内把奶奶的钱还上。
营业额三千,她得一天卖出两百多碗面。有活动时还行,平时真是要了她的命啊!
姜月微绝望,问秦筱筱还有什么办法。
秦筱筱两手一摊:“你又不做外卖、只做堂食,天气冷热都很受影响。只能加一个早点了。”
可姜月微还是犹豫,开业以后做早餐会不会太累了。不说做早餐肯定得四五点起床准备,就算只做包子,打豆浆,哪怕九点开始卖都要忙一阵。
更何况那附近的写字楼大多是九点上班,九点她再卖能卖给谁。
外卖她肯定是不想做的,之前在A大食堂的时候,她也听刘磊说过,外卖这中间水分很大,她没经历再搞这些,更何况她一再坚持面条要当场吃,尤其是汤面,坨了影响口感,还不如不吃。
姜月微想了几天,终于下了决定:“提前开业吧,我准备再上卤味和包子。”
早餐,只有她和柳阿姨两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只能再在别的地方上下功夫。
她闲聊时提起,崔奶奶也觉得不错,还建议她:“如果有人能烙小饼子就好了,卤味剁碎夹在饼里,来不及吃面的客人买一两个带走,最好不过了!”
她又让秦筱筱算了一下,这样搭着卖点卤肉和烧饼,比做早餐划算很多。
包子还要发面拌馅,还要再占一个锅,姜月微打算先搁置一边,以后再说。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卤肉的样式也能做多一些。
姜月微把添置火烧和卤味对柳阿姨说了,柳阿姨一拍大腿:“之前小罗他们的卤肉的家伙什都留着,我都给洗干净了、还消了毒,你放心吧,直接拿来就能用。不过再加上火烧的话,你忙得过来吗?”
姜月微想了想,“这倒是不难,我和面的时候顺便和出小烧饼的面就好,做烧饼也比抻面条省事,不过就是少了烤烧饼的炉子……”
柳阿姨笑着说:“我家有啊!不过就是烧炭的,还是十几年前的那种,我准备让我老头子卖烧饼、我卖包子,不过后来他就……趁现在还没开业,先找两个人挪过去,到时候你要是信得过阿姨,就教给我,我帮你弄。”
别看之前柳阿姨泼辣,倒是很有分寸。
但凡和技术、秘方沾边的事,都是吃饭的家伙,不能随便告诉旁人。
姜月微笑了,“不放心您也不会用您了。”
柳阿姨也乐了,也是,店面就那么丁点儿大,她们又成天圈在一起,真有心偷学,早晚也能学会了。
其实火烧这东西,说简单也很简单,百个人有百样做法,姜月微喜欢吃外面酥脆掉渣,里面宣软层多,这样的火烧就算单吃也有味道。
至于卤味,除了牛杂面要用到的红油牛杂,她也准备再卤一些牛腱子,就只用酱卤、再冷藏切片,牛腱紧实有嚼劲,蹄筋晶莹剔透,也软烂好吃。
姜月微不打算做辣味的,她想用它搭配辣椒油或是辣椒酱,夹在火烧里,又是不同的风味。
再做一些卤猪头脸、猪耳朵、还有牛头脸之类的,反正都是能夹在火烧里带走的,单卖也可以。
这些卤味要用老卤,第一天起一锅卤水,之后每天结束要烧滚存放好,第二天再添新水新料、再烧滚才行。
之前她都是用电饭锅起一锅新卤,里面有鸡腿鸡蛋什么的,这次她也打算起新卤,不过就是每天卤一锅素的。
开业之前的晚上,姜月微辗转难眠。
她看着那张纸上秦筱筱给她算的几个数字,又开始瞎捉摸。
要不然让柳阿姨把包子也做出来,包子这一块就算是分成。既然有了包子,她有想着要不干脆把烧饼也加进去馅儿,多做个肉烧饼和素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