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面馆[美食](215)
“不说那些恶意差评或者专门来搞你心态给你差评的人,就是还要和骑手、顾客两方沟通、还要让利平台这事,你就忙不过来。姐我觉得你还是先运营好线下,等人手够了,你也能腾出空来多弄些菜品,再上外卖也不迟。”
姜月微又把这段话讲给柳阿姨,柳阿姨似懂非懂,一切还是听姜月微的安排。
不过这样姜月微也省事多了。
两人又开始准备着营业。
第一天开业,姜月微算了一下客流量,准备的不多不少,就一百五十份的牛杂,卤味也只是先准备了一锅肉一锅素,素的还是和原来一样,都是鸡蛋豆皮、海带和藕片什么的,今早用电饭锅新起了锅卤水,放了这些进去。火烧她倒是准备了大概五锅的面,一锅能出二十个火烧,也算够了。
卤料姜月微想了想,还是加了一点点辣,香口却不会呛辣,夹在火烧里只剩满口余香。
姜月微最后又查看了一遍备料够不够,柳阿姨从外面跑进来:“小微啊,你快出来看看,门口好多花篮呢!”
柳阿姨看着比姜月微还高兴似的,招手让她赶紧出来。
“花篮?”姜月微还不知道这条约定成俗的规矩,还以为是那种挎在手臂上沿街叫卖的,将铁盘推了进去,好奇地跟着柳阿姨走了出去。
她刚走出厨房,还没走到门口,就看见门口外一束大半人高的花篮,是真的花篮,用暗红硬纸包了几层,里面搭配了几种花,倒是好看得紧。
姜月微还纳闷这是什么,也以为只有一个,走出门口时才看见,店门两边都摆满了花篮!
一边是条细窄的胡同,花篮只能迭着放了两排,另一边怕不好看,也和这边一样,错落着迭放着。
好在是这样,不然得把隔壁都占了。
两排花篮排列得好看,和新装修的店、新粉刷的墙放在一起,这景色煞是好看。
花店老板笑着对姜月微道了几声恭喜,在姜月微懵懵懂懂地问询中,花店老板才恍然地拍了一下大腿,“嗐,这些哪能是我送的,上面都有卡片的,你可以看看呀。小姜老板你人缘不错呀,每个来我这儿定花篮的人都说怕你开业时太冷清了,要定许多,还是我给拦下了。这一人一个都这么多,多了真没必要。”
姜月微这才看见花篮里面有卡片,她一一看去,许多都是大柳树巷的商户的:有老王大哥,他说陪女儿期末考试完,一家三口去旅游了,来不及赶回来,还是让裁缝店老板娘帮忙订的,自然也少不了裁缝店老板娘那份。
还有宇文和新的咖啡店老板一人送了一个。
说来也是好笑,咖啡店老板整天试新的咖啡,给自己喝成了胃食管返流,只能吃一些面食。他又是南方人不会做,听了宇文的话来面馆吃面,还是吃姜月微做的鸡丝汤面、阳春面这种慢慢好了很多,他一个南方人也硬生生地养成了吃面的习惯。
当时他就想给姜月微送锦旗,被宇文骂着有病拦下了。
这次,咖啡店老板给姜月微贺卡上写着“感谢微姐,救我狗命”,姜月微嘴角抽搐,这是当初想写在锦旗上的话,倒是被他写在贺卡上,还是送过来了。
这个时候,对面的酒馆还没人,秦筱筱刚忙完从里面出来。
见到花篮,她揽着姜月微的脖颈得意的说:“看,那个最大最好看的,就是我送的!当然还有静姐的意思,嘿嘿。”
花店老板也笑,实际上她插的花篮都是一样的,收的钱也一样。
不过这种订单她还是头一回接,她是没想到大柳树巷竟然这么团结,氛围还不错。
她好奇地问姜月微:“以前你就在这儿开店吗?我还没见过你。”
花店离这边有五六个胡同那么远,老板也不经常来这里。
不用姜月微开口,秦筱筱这个“经纪人”就开始介绍起来,花店老板这才想起来似的说:“原来这儿就是那位老太太的面馆啊!之前吃过几次老太太的手艺,确实不错,还没尝过孙女的,肯定是青出于蓝,有机会一定来试试。”
花店老板就是说个客套话,其实她哪记得这边的面馆啊,她也不喜欢吃面,就来过一次,还是姜老太太在的时候。她只记得牛杂不错,但是面就一般了,机器面,不怎么筋道。
没想到秦筱筱却看不出眼色似的,还说:“今天就试试嘛,开业大酬宾诶,今天打八折哦!”
一碗牛杂面才十五块,打个八折也就便宜三块钱,她也不是吃不起,但她中午是真的不想吃面条。
花店老板笑得牵强:“今天小姜老板肯定忙,等过两天吧。”
她说着就忙不迭让姜月微签收,赶紧跑了。
看着花店老板落荒而逃的背影,姜月微无奈地摇头笑着,对秦筱筱说:“你也得看出来,她对面馆不感兴趣。”
秦筱筱笑了笑,没说什么,转移话题问她:“我中午也去面馆吃,今天吃什么?”
她当然知道花店老板不感兴趣了,她去订花的时候就知道了。
虽然花店老板没有恶意,但总是明里暗里看不起面馆似的,觉得面条这种快碳只适合干苦力的人吃,换句话说,就是贫苦人才吃的。
当时秦筱筱就觉得是不是穿越回古代了,一个花店老板还搞上阶级歧视了!她当时气得不行,但人家也没明说,她顶了几句就想着算了。
没办法,这附近只有这一家花店,大家还都从她家订花。不过,这老板倒是觉得姜月微人缘这么好肯定有过人之处之类的,虽然没见过姜月微,倒是真心夸了她不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