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珠饭馆[美食](243)

作者: 雪刀 阅读记录

林芳菲神色黯淡下来。

一片冰凉落在脸颊上,她抬起头。天上稀稀疏疏地落下雪花来。

“下雪了。”车子里, 吴桂芳惊讶道。袁如珠打开车窗,伸手接飘落的雪花。这是清河今年下的第一场雪。

李长贵微微蹙眉, “得赶紧回去了,不然雪下大了路上不好走。”

晚上九点多,车子抵达清河村。

“姐姐!爸爸!妈妈!”小夏小秋见他们回来了, 连忙冲过来。嘟嘟和小白也冲过去。

“穿这么少跑出来干啥!快进屋去!”吴桂芳呵斥道。

一进屋,暖热的热气便扑满而来, 瞬间抵冲掉身上的寒气。袁如珠脱下外套, 目光落在茶几上。

茶几上, 瓜子, 米花糖, 雪花酥,小蛋糕,薯片, 鸭脖, 草莓以及车厘子等等零食水果乱糟糟地铺了大半个茶几。地上还散落了些许瓜子薯片碎渣。

“我们就半天不在家,你看你们俩把家里给造的!”吴桂芳瞪了瞪小夏小秋,弯腰收拾乱糟糟的茶几。

小夏红着脸去拿扫把扫地上的食物碎渣。

袁如珠稍微收拾一下后去洗了个热水澡。洗完澡出来时, 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

明儿就是冬至,今天突然降落的雪仿佛是在迎接明天的冬至。

次日醒来时, 外面的白光似乎是曝光过度一样, 白得过分。袁如珠推开窗, 一片雪白映入视野。

外面到处都被雪花覆盖着,若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覆盖着雪色的院子,流露出一种纯净无瑕清幽宁静的安然意态来。

袁如珠望着漫天散落的飞雪,忽而发现一片雪白里的几抹红。

穿着大红棉袄的小夏和小秋在院子边上堆雪人。同样穿着红衣的嘟嘟和小白在他们脚边转来转去,不停地去拱地上的雪堆。

“姐姐!你醒啦!快来堆雪人!”小秋发现窗后的袁如珠,向她招招手。

袁如珠先去洗漱。她洗漱完,吴桂芳给她端了一碗热汤饺。她坐在屋檐下,一边吃热乎乎的汤饺,一边看小夏小秋堆雪人。

“积雪浮云端,瑞雪兆丰年!”小夏搓着雪球,大声吟诗。

小秋跟着他学:“积雪浮云端,瑞雪兆丰年!”

他们的帽子衣服上全是雪花,睫毛上也飞着雪花,然而他们完全感觉不到冷似的,兴致勃勃地刨着地上的雪。

袁如珠问:“你们俩不冷啊?”

小秋丢下手里的雪球,风风火火跑过来。她掀起外套里的毛衣和秋衣,“有暖宝宝的,一点也不冷!”

以前下雪时,小秋跟着小夏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是没有暖宝宝贴的。家里哪里有那些闲钱给他们买暖宝宝暖身子。只能多穿点衣服保暖。

虽然穿太多堆雪人打雪仗行动不便,但家里没那条件,也没办法。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家里有钱买暖宝宝,贴着暖宝宝,不用穿那么多衣服,玩雪也更方便。

袁如珠给小秋喂了一个饺子。皮儿薄馅儿大的饺子,吸满了汤汁,烫得小秋直呼气。她吃了两个饺子又去堆雪人。

雪越来越大,袁如珠喊道:“雪大了,你们别玩太久,小心冻感冒了。”

“知道啦!”

越来越大的雪让袁如珠心里有些发愁起来。雪大,路上不安全。她由衷地希望今天的食客能少来一些。

她端着碗去灶屋,“幺姨,今天你们去接货的时候,饭馆那边人多不多?”

“多,可多了,你幺姨爹和蛮子他们现在在那边站岗维持秩序呢。”

这么大的雪,还是有这么多人来吃饭。袁如珠低语,“雪太大了,不太安全。”她拿出手机搜天气预报。

如果天气预报准确的话,下午两点差不多雪就停了。雪能停就好,袁如珠稍稍放下心来。

吃完了饺子,袁如珠打着伞去如珠饭馆。

“下这么大雪还修路呢。”漫天飞雪里,袁如珠和正在修路的村民们打了声招呼。

“只要不是下雨就还行。”村民黝黑的脸上飘着雪花,雪花衬得脸更黑了,“路早点修完了,咱们也能早点用上。”村民说着,用力搓冻得发红的手。他的手背上淤了一块,是冻疮。

眼光扫过他手上的冻疮,袁如珠说:“多穿点,别冻着了。”

“没事儿。”

袁如珠迟疑道:“有贴暖宝宝吗?”

“暖宝宝是啥?”

那就是没贴暖宝宝。袁如珠压紧围脖,防止冷风灌进脖子,转身返回家。

很快,她拎着一袋子暖宝宝来到路边,说:“家里买多了,你拿去用吧。”

“每个人都贴两片,很热乎的。”袁如珠抖掉肩膀上飘下来的雪。

村民们连忙道谢,“如珠谢谢你了。”

“没啥,你们赶紧贴上吧,我先走了啊。”袁如珠转身去如珠饭馆。

村民们互相给对方贴上暖宝宝,没一会儿,暖宝宝开始发热。背部的暖热缓缓烘进四肢里。

长了冻疮的村民摸摸发热的后背,“这还真挺管用,老热乎了。”

暖宝宝一块钱一片,他们以前都舍不得买。袁如珠一下子给他们送了那么一大袋子暖宝宝,得好几十块钱呢。

摸着手上的冻疮,村民的眼角湿润起来,“如珠那闺女心善……”

“是啊。”

此时袁如珠已经到抵达村东如珠饭馆。

“卖热水袋嘞,热水袋嘞!”

“暖手宝,便宜又实惠!”

吆喝叫卖声在雪花里绵延不绝地穿梭。

有村民见食客们冻着了,于心不忍,就把家里的碳炉子拎过来,给食客们取暖。

被冻得发抖的食客们见到碳炉子,久旱逢甘霖一般感动地快哭了,“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