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说(68)
小悠:“所以汉成帝死得很突然,不可能提前预知自己的死亡,也就不可能提前拉着许废后陪葬,那他为什么赐死许废后呀?”
大姑:“官方说是‘谋图复位’而被赐毒酒。”
小悠:“‘谋图复位’,是想重新当皇后的意思吗?”
大姑:“是的!”
小悠:“当时的皇后赵飞燕听说此事之后,那还容得下,于是心生一计……许废后命丧黄泉——悲惨吶!”
大姑:“但是种种迹象显示,许废后的死跟赵飞燕没有关系,导致许废后死的原因是一个名叫‘淳于长’的人。”
小悠:“这是什么人。”
大姑:“算是许废后的二姐夫。”
小悠:“算是?”
大姑:“许废后的二姐名叫许孊,曾嫁给龙额思侯,后寡居,与宣陵侯淳于长私通,成了淳于长的妾。”
小悠:“原来是这么个‘二姐夫’,还真是只能说‘算是’了。这关系够乱的呀!淳于长怎么害死许废后的呢?”
大姑:“淳于长骗许皇后说:‘我能向东宫请求,重立许后为左皇后。’废后就通过姐姐私下贿赂淳于长,并几次通信表示感谢。”
小悠:“‘左皇后’是什么‘皇后’?”
大姑:“如果皇帝立两个地位一样的皇后,就会分别叫她们左皇后和右皇后。在那种情况下,淳于长也知道废掉赵飞燕这个皇后不太可能的,于是就骗许皇后让她当左皇后,与赵飞燕平起平坐。”
小悠:“哦!就这样?汉成帝就杀了许废后,那也太小气了!”
大姑:“史料记载表明,真正让汉成帝动了杀机的,不是许废后想重新当皇后的意愿,问题是出在她与淳于长的‘几次通信’上。”
小悠:“就是许废后给淳于长的感谢信?”
大姑:“是的。”
小悠:“有什么问题?”
大姑:“许废后给淳于长的感谢信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淳于长回信了。”
小悠:“回个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呀!”
大姑:“淳于长在信中有惑乱与犯上的语言。”
小悠:“那也是淳于长的错,为什么要处罚许废后呢?”
大姑:“信中戏侮许后,言辞轻佻。”
小悠:“什么意思?”
大姑:“调戏!”
小悠:“淳于长竟然调戏许废后?”
大姑:“嗯!而且不只一次。”
小悠:“所以,在汉成帝看来,许废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淳于长的‘轻佻’,就是出轨了——这才是导致汉成帝杀许废后的真正原因!
汉成帝自己左拥右抱不说,而且人家许废后也只是通了几回信,又没有实质行动,说不定人家许废后只是顾念着靠淳于长‘挽回帝心’,不敢得罪这根‘救命稻草’,才容忍他的言语轻佻,并不是真的对淳于长有什么想法,却因此而丧命了……唉!”
司马
小悠:“大姑,许废后的死,有没有可能,幕后主使人是赵飞燕吶?”
大姑:“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跟赵飞燕有关。”
小悠:“赵飞燕这一手,高明呀!”
大姑:“小悠,你怎么总扯着赵飞燕不放啊?”
小悠:“大姑,不是我扯着她不放,而是这件事的背后,肯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八成就是赵飞燕,原因就是‘抢男人’!”
大姑:“何出此言?”
小悠:“大姑,我是这么想的。许废后的死,是因为淳于长的调戏,而主要证据就是淳于长写的信,这信许废后肯定不会给皇帝前夫,不对,那时许废后仍然是‘贵人’,皇帝还是她老公,所以应该说这信许废后是不会给她老公汉成帝看的,淳于长只是色胆包天,又不是傻,他更不会告诉汉成帝呀!但汉成帝却知道了,那肯定是有人告诉他的呀!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我猜,真相只有一个——赵飞燕!她有动机,也有能力这么做!”
大姑:“想得很好!下回别想了!”
小悠:“怎么了?哪里不合理了!”
大姑:“合理,但没必要,因为皇帝怎么知道的,史书有记载。”
小悠:“啊?史书写了?没有啊!《汉书》中没给淳于长列传呀?许废后这一段,也没写是谁揭发的呀,难道是《佞幸传》?我看了,也只有一句‘成帝时期士人就有张放、淳于长;哀帝时期就有董贤。’——只有一个名字,大姑,你从哪看出那么多信息的?”
大姑:“《资治通鉴》!”
小悠:“这超纲了!难怪我没看到!那上面说了是谁告发的吗?”
大姑:“嗯!”
小悠:“是谁?”
大姑:“王莽!”
小悠:“竟然是他——西汉王朝的终结者!淳于长和许废后怎么得罪他了?”
大姑:“许废后应该跟王莽没有过节,跟王莽结仇的人是淳于长。但需要说明的是,王莽告发淳于长时,并未提及‘书信’的事,只说了淳于长收取许氏贿赂。淳于长因王莽告发而免官并被送回封国,为了回到京师,淳于长做了一些事,被汉成帝盯上了,关押拷问之后,淳于长自己供出了‘书信’之事。”
小悠:“所以,许废后的死,可以说完全是淳于长作的,如果真要再找一个负责人,也只能是王莽,根本扯不上赵飞燕,跟什么‘抢男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大姑:“嗯!”
小悠:“这个淳于长怎么得罪王莽了?”
大姑:“这可就说来话长了。”
小悠:“那就长话短说!”
大姑:“要短说就简单了,就一句话:‘朝堂争权,殃及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