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完,根本花不完(116)
抱团磨洋工、推塔、人浮于事、能力不够,这都是潜在雷点。
可她使眼色使得眼睛都麻了梨歌也没改口。
亏损好啊,
要的就是这些员工继续延续过去的精神,连年亏损。
这样败家系统的任务不就躺着都能完成了吗?
最后有一百多员工留了下来,都是基层的雇佣农。
这也能理解,中高层管理者不会事到临头才谋出路,他们早就各显神通了。
梨歌承诺不会降低这些人的薪资待遇。
第二,财务交接。
车厘子接过财务报表时惊讶得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损益表上净利润那一栏赫然写着-3072501.00。
她不死心,
把手里明细账、台账、总账都翻了一遍。
“主营业务收入减去成本,加代销加其它业务利润,扣管理财务费用,加投资收益,减营业外支出……”
车厘子喃喃自语着新学的损益表规则,
不断在计算器上戳戳点点。
“没做错。”对方财务很坦诚,“你们钱都付了,我没必要这时候给你们假账啊。”
去年亏损300万。
车厘子把这个消息带回来大家都震惊了:
“农场交易时隐瞒了这件事!”
“没有隐瞒。”
小洁语气沉重,
“交易交割前对方要出具报表,我和梨歌都看过。”
“飞腾老总早就告诉过我们他们连年亏损。”
对此梨歌也有说法,
“我们之前接手哪个项目不是亏损的?”
还真是。
大家沉默。
第三,厂房设备交割。
这些腾飞老总倒很实诚:“我按照固定资产清单,一样都不会少。”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能人一一核验。
王仙桃自告奋勇:“我愿意留在这里慢慢做这件事。”
羊衫和小蕊也愿意:“我也行。”
刚进公司她们急着做出成绩。
再说公司对员工这么好,她们不回报那还是人吗?
第四件事,农场下一步的发展策略?
目前是冬天空置期,地已经施肥翻地起垄了,
因此她们有机会慢慢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是种老品种玉米,还有我们的有机蔬菜。”
小洁的提议还是那么四平八稳。
“这么好的地养小龙虾浪费了,绝对不养。”
祝五年女士排除了一个选项。
“如果是水田就好了,可以尝试一下五常大米。”
牛眉发散思维。
“种秋菜,黑土地上春夏不缺蔬菜,我看市场说饱和但秋菜还要依赖南方运输
,不如我们种秋冬蔬菜,来个北菜南运。”
东北人苏笑提出了更适合本地的建议。
员工大都赞同小洁,
花不完公司几次线上销售积累了大量粘性很高的粉丝。
他们对买不到的老品种玉米和有机蔬菜念念不忘 ,
这时推出肯定不愁销量。
可以预想到时候肯定是躺着都能收钱。
梨歌能让这种事发生吗?
能吗?
她立刻拒绝:“不行。”
理由也很充分:
“20万亩地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我们面对的不是网上的零售客流,而是全国各地的批发厂商。”
如果说以前靠营销能吸引散户,
那么以后我们靠的就是物美价廉来吸引批发商。
“有首歌,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么我们就种大豆和高粱吧。”
“就算套种玉米,也要种市场上流行的玉米品种,不能再种老玉米了。”
就这么定下来了。
大家看着眼前落满白霜的黑土地,心里都升起一股豪情。
是啊,20万亩地,足以在粮食市场上掀起一番波澜。
梨歌也很高兴,
20万亩地,稍稍亏损一下那得获得多少系统奖励?
何况以后还能玩玩玉米和大豆期货,那不是躺着赔钱?
她看着广袤无垠的黑土地,
不由升起一股豪情,念出《欧也妮葛朗台》里拿侬的一句台词:“我真的会到手这件金线毛衫吗?”
真的能到手这件金线毛衫吗?
第65章 种亚麻玉米
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农场目前的工人开会。
新官上任嘛, 总要烧三把火。
工人们脸上带着几分了然,
站在农场礼堂里等着一番慷慨激昂的宣讲。
上场的居然是个小姑娘。
怎么?
是秘书?助理?还是主持人?
没想到又有个小姑娘宣布:“这是我们花不完公司的董事长梨总。”
工人们连鼓掌都忘了:这小姑娘也太小了吧?
听说农场卖了一个亿,
就是她买的?
小姑娘不管是性别还是年龄, 都不符合大家对于出手就是一个亿的老总的想象。
他们没顾上鼓掌老板也无所谓,
只笑笑就继续发言。
简单介绍了公司和自己姓名后宣布:
“现在是农闲期, 正好让大家休息休息,除了值班同事, 剩下的人就回家放假过年吧。”
啊?
过年?
现在才1月份啊!
大家面面相觑。
“现在放假。”
梨歌第二次宣布了一遍,
“一直到年后再回来干活。要不这土地冻着你们也没事干啊。”
反正待在农场也是干待着, 与其每天磨洋工不如让他们早点回家过年。
“工资照发。”
车厘子宣布财务方面的安排,
“对了, 如果有留下值班的同事, 工资按照平时的三倍发放。”
厂里的员工都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