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117)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怎么?这是变相裁员?

这个小姑娘看着年纪小小,上来就这么大动作?

梨歌少不得要安抚大家:“绝对不会裁员。”

“这里有我们花不完公司的其他同事,大家可以问问,公司平时的风格就是这样。”

再三安抚之后, 农场员工仍旧难以掩饰自己的惊讶。

原本想着农场要倒闭,担忧自己命运。

谁知道一觉醒来忽然改了命?

开完会后他们还晕晕乎乎的。

直到第一批胆大的员工从财务那里领了工资回家,

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老板真的没骗人。

这下才像是忽然活泛了过来,

纷纷领钱,

回家。

过年喽!

剩下的翻过年再说。

你还别说,

新东家给的薪资很丰厚,

一个熟练工能到6000,这在当地算是高薪了。

何况这只是带薪休假。

听那个小姑娘,

不,

梨总,

说等开始上工后还会根据工作量加工资。

应该不会骗人吧?

别的不说, 那些在农场值班的同事已经领到了18000。

简直是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这下大家对于即将到来的未来忽然充满了憧憬。

说也奇怪,

以前的公司天天扣着大家加班,大家恨不得赶紧走。

现在公司提前放大假,大家却有些恋恋不舍。

没有慷慨激昂的会议发言,

不需要打鸡血的讲话,

也不用假大空的口号,

只需要真金白银,整个农场的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忽然空前高涨。

现在就等年后大施拳脚了!

至于三位自告奋勇留守农场的同事待遇也不差。

农场里有职工宿舍,

梨歌还特意叫小洁去购置了最环保的家具软装,

务必使员工在千里之外的农场也感受到公司的温暖。

“至于来回交通嘛,每周大家都可以飞机往返岷江市,来回还是头等舱,公司全部报销。”

梨歌照样很大方。

“吃饭上也不能委屈,在这里雇一位五星级大厨。”

那还了得?

仙桃本就觉得亏欠公司,因此忙拦住:

“现在就很好了。我们跟农场同事吃食堂就行。搞特殊化不利于开展工作。”

“那就给农场也换五星级大厨。”

梨歌毫不含糊。

车厘子看着记账本不住摇头。

这个农场还没开始赚钱,就已经花了一亿多了,

这样下去那还了得?

可这些都是前期必要的开支。

只能盼着以后农场能尽快盈利,弥补上成本。

最后一件事是命名。

农场的名字当然起名叫相思农场。

“致敬三毛嘛。”梨歌的理由很充分。

“我们的花不完名字也挺响亮。”小洁有些遗憾。

目前为止叫这个名的都改运成了顺风顺水命,就连快倒闭的农学书店都能起死回生。

梨歌笑笑没说话,

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起名的好不好?!

希望这家农场能破除花不完的风水。

她再也不想花不完了!

花得完!

花得完!!!

*

同事几个从飞腾市回到岷江市迎来了考试周。

全宿舍就将心思全都放到了考试上。梨歌也不例外。

虽然这学期她们忙着工作赚钱,

但好在有文文这样的学霸提供各科笔记,整个宿舍的功课没有落下。

期末考试顺利完成。

最后一科考完时大家都觉得自己像被吸干了精血,

这期间梨歌也接到了一次系统任务,还好金额只有几十万,

梨歌给农场添置了一些大型机械,这任务就轻松完成了。

相思农场的开支并不低,人员工资、机器维护费用、电费,

这些乱七八糟费用加起来可以说是昼夜烧钱。

有了这个大宝贝系统发出的任务再也不难完成了。

考完期末,花不完公司召开春节前最后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议题一很郑重:

农场怎么播种?

其他三位驻地员工已经做好了功课,

在视频那头提建议:“梨总构想的种大豆高粱做不到。”

“高粱五一前后播种,8月下旬成熟,大豆春季4月下旬,到9月收,这两者不能同时种,只能每年轮播。”

那怎么种呢?

“我走访发现,东北这边的主流做法是玉米——玉米——大豆,一年种两拨玉米,最后种大豆,这样套种能达到土地使用率最大化。”

一块土地一年居然能收三茬庄稼?

同事们都齐齐惊讶,

怪不得是祖国粮仓。

梨歌能这么做吗?

她忙摇头:“还有什么别的套种方式吗?”

“最近倒是流行一种轮作方式……玉米和大豆之间种的不是玉米,而是亚麻。”

“亚麻?”

大家虽都是农家子女但对亚麻倒不是太了解。

“是的,亚麻,亚麻籽可以榨油,亚麻杆纤维可以织布,是一种经济作物。”

梨歌最关心的当然只有一个问题:“亚麻费钱吗?”

王仙桃翻出个笔记本现场给大家算账:

“亚麻的种子费用30块钱一亩地,人工和农药肥料加起来也不过180,算下来200块钱成本。

但它的利润回报并不高,一亩地亚麻可以产600斤,一斤亚麻纤维两块钱。算下来也就是1200块钱。利润是1000块钱。

可是玉米地的话一亩产量1400斤,一斤玉米两块钱,算下来是2800,种子15、肥料250、打药100,扣除成本500后还剩下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