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200)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投资艺术家不成, 那就投资艺术!

“投资艺术?”花不完的员工在听到领导的提议后,都瞪大了眼睛。

“对。”梨歌环视员工一圈, 提出一个关键性提议,“投资艺术。”

对这点员工很快从最初的惊愕中恢复过来。

公司的确可以投资艺术。

这不是刚投资艺术家获利吗?所以梨总想着趁势再次投资一波?

那怎么投资艺术呢?

“在投资多个像持扇人这样的乡土艺术家。”

“我们的紫云英田可以派上用场,为他们特意办一次秀场来展示。”苏笑提议。

梨歌现在听不得紫云英。

“请持扇人帮忙扶持, 有了持扇人的盛名加持,肯定也能很快吸引来流量。”

梨歌也听不得持扇人。

“那我们怎么投资艺术呢?”

梨歌很是笃定,她说:“我们要投资一个村庄。”

村庄?

大家怀疑自己听错了,但看同事都面面相觑就知道梨总的提议太过石破天惊。

“投资一座村庄里所有的农民, 将他们培养成为艺术家,在村落里建造一座艺术馆, 让艺术走进村庄,也让村庄走出艺术。”

梨总这是疯了吗?

这脑洞也太大了吧?

员工们实在是跟不上梨总的思路。

古往今来,谁能有这样的思路?

“梨总……”这时候还是小洁一如既往提醒梨歌,“您说得是要培养农民吗?”

“是啊,农民。”梨歌认真点点头。

看着下面员工质疑的眼神,她理直气壮:“农民怎么了,艺术一定是多高大上的东西吗?”

“最早的艺术不过是猿人吃饱后在岩壁上绘画在无聊哼唱,这不也是艺术吗?”

要从艺术的起源来论,是这样没错,

但是经过这几千年的演变,艺术早就成为部分实利阶层的特有武器。

在这个阶层以外的阶层来说艺术,似乎都是无稽之谈。

“可是,就算你的理论成立……”苏笑怯生生发言,“古往今来,也没见哪个投资家做过这种事啊……”

员工们拼命点头,如果真的有利可图那为什么没有人投资过?

“怎么没做过?”梨歌笑,“我们毛主席不就做了这件事吗?”

几千年来的沉寂村庄建立起了一个个识字扫盲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习认字,统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被一批批战士耐心驱散。

愚昧、封闭、落后的村落终于吹进了文明现代的风。

“谁说我们的农民不懂艺术?”

“谁说艺术就一定是高堂之上独享?”

梨歌的态度坚定而决绝:“我们花不完,就是要再次做这件事。”

员工们再次被说服了,一半是梨总的态势唬住了。

那下一个问题。

投资哪个村落?谁来牵头。

“我可以做这次牵头人。”小蕊踊跃发言。

梨歌决定不给小蕊一次机会,持扇人的成功让小蕊成功登上了梨歌的黑名单。

“我家乡吧?”文文回答,“我老家在沿海,比较富庶,村里还有两家企业。”

大家都赞同文文的老家。

江浙沿海的村落经济一般比较发达,都说仓廪足而知荣辱,物质富足后才有心情思考精神世界。

再者这里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很高,也方便对他们开展后续的艺术培训。

梨歌却摇摇头。

她能冒这个险吗?

江浙有的村比市里还发达,万一真的培养出那么几个艺术家怎么办?

她神秘一笑:“我自有安排。”

等散会后员工还在热烈讨论这件事:

“到底挑那个村的啊?”

“都没做过这件事,也没个参考的章程,说实话真的有点慌。”

“这次梨歌要指定谁做牵头人啊?”

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获得这个机会,因此各个暗暗期待。

没有人知道,等散会后梨歌就坐电梯走到了公司下面的大堂里。

大堂里有物业雇佣的清洁工正在辛勤劳作。

梨歌随口问:“阿姨,你是哪儿的人啊?”

阿姨抬起头,她对梨歌还有点印象,是十八层工作的一个孩子,因此她没有戒心,笑眯眯回答:“是黄土高原上一个村子。可偏僻了,也就前几年才脱贫。”

“是这样的,我们公司要投资一个村子搞艺术,我看阿姨你总是在这里……”

梨歌瞥了她一眼手里拿着的墩布,“擦地都特别干净,觉得你人肯定很麻利,所以想问问能不能投资你老家?”

保洁阿姨惊呆了。

她擦地这么多年,路过的人就是问路和给她递垃圾,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过这样的事。

她的反应在梨歌意料之外,她说出第二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阿姨,你愿意入职我们公司工作吗?”

*

好说歹说,费了好大的力气梨歌才说服这位保洁阿姨。

这位保洁阿姨叫毛芳,她答应了来公司上班,却坚持自己要做保洁:“别的我不会,我也不敢。”

长期在底层丛林社会里生活,她不敢相信任何人,也绝不会相信天上有掉陷阱的事。

要不是这一年经常看到梨歌给保洁们送公司多出来的奶茶水果,每次见面都笑眯眯跟她打招呼,她连来都不会来。

梨歌只好同意,她要是提供得条件太好反而让阿姨心里生疑,先慢慢一步步来吧。

这件事宣布后在公司里引起轩然大波。

“大厦的保洁阿姨?”

先前公司的员工虽然有卖手机的、有厂妹,但至少都识字,年级也小,学习能力都很突出,至少有一点办公室办公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