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233)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但工人们都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举措各个都让他们大跌眼镜。

第一条,梨总提出“我们厂里要把原先的托儿所重新办起来。”

看到这条工作群里的消息工人们私下都炸了:

怎么回事?

那是上个世纪才有的福利待遇,怎么现在又重新开始?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们的厂子现在还没有开始盈利吧?

不管他们怎么想,梨总还是重新把原有的托儿所建设起来了。

原有的托儿所地址是现成的,里面只要简单买下桌椅和一些简单的教具,请人擦拭干净就行了。

至于托儿所的员工嘛……

这让员工们再次纳闷。

以前托儿所还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有老师的,只不过那些老师早就遣散了,而且她们中年级最小的也要50岁了,根本没法来重返岗位。

这怎么办?

没想到梨总的解决方法很简单:

“招聘,优先从员工家属里招录符合条件的幼教和保育员。”

这个消息放出去后死水一般的厂里一下就不淡定了!

招人啊!

近期工作不大好找,随便一个岗位都有很多人竞争。

而厂里幼儿园招聘幼教老师需要有幼教资格证、保育证、健康证这些基础证件,除此之外居然没什么要求。

现在幼教老师有多卷呢?

有的地方招聘时要求会一门乐器,会舞蹈等小众爱好,就这还不一定上呢。

这个幼儿园居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而且这个工厂位于山区,离市区有一个小时车程,

家属和工人两地分隔,因此还是有不少家属看见通知就跃跃欲试的。

当然还有人也有顾虑:万一倒闭了怎么办?

明眼人都能看明白这个幼儿园根本不盈利,就是个花钱的无底洞。

现在让家属千里迢迢来这个山区面试考试,

工厂转手率很高,几年内就换了好几任老板,这个梨歌老板干两月又甩手怎么办?

到时候幼儿园倒闭了,岂不是耽误了家属?

因此也有人就没来报名。

当他们过几个月知道幼儿园老师的工资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当然这是后话。

这个消息放出去后还是有不少人来报名的。

梨歌统一交给文文来负责招聘事宜。

最后招聘了12个人。

没招聘中选的也不气馁:人家本身公示了胜出者,其中学历、证书、经验各方面都遥遥领先。

再说这也不存在黑幕,梨总平等地不认识每一个厂里的工人。

要是以往公司老板肯定会把这些岗位都安插给自己人,但梨总二话不说就全部采用了公开透明的遴选方式,别的不提,那些参选者大家都知道,都是工人们自己的家属,谈不上内幕。

再者,大家第一次对自己的岗位产生了自豪感。

想想啊,能帮家属解决工作。

这些年也就高工、高校教授、部分紧缺专业的博士生能帮家属解决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岗位能帮家属解决工作?

除非……

除非是很遥远很遥远的计划经济时代,工人还能有给家属的厂办附属机构的劳动机会。

工人们忽然感受到了久违的职业自豪感。

自工作一来他们的工作就又累又脏,工作服脱了身上还透着机油味,出去坐地铁都会被人嫌弃捂住鼻子。

大家不说妄自菲薄吧,但至少没有那些在编制的,干白领的腰杆挺得直。

可这回公司能给家属提供工作机会,一下让大家找回了自信,在家人跟前也多了一份自豪感。

即使自己家并没有合适的岗位,可在亲戚朋友跟前谈起也多了几分与有荣焉:“我们厂能给家属提供一个工作岗位。”

每个班次设置了三位老师,总共六位老师六位保育员。

实在不是梨歌抠门。

是因为一共就收了6个孩子。

最后决定按照年龄建小班中班大班,

小班从2岁的孩子收起,大班限制到6岁。

为什么2岁呢?因为花不完的员工除了享受国家法定生育假之外,还额外享受假期,可以让家长抚养小孩到两岁。

等休完假孩子正好2岁,正好方便送进托儿所。

算下来每个老师看一个孩子,妥妥的一对一服务。

梨歌也想多招,但两个老师看一个孩子就实在有点夸张,

因此她只能努力给老师工资待遇上提一提。

一位老师的工资是1万元。

几乎赶得上本部的工资了,

不过本部员工都不眼红,

一来她们可以三五不时拿奖金,二来看小孩啊,这工作简直是值得这个价钱。

消息传出来后,厂里其他职工都惊讶坏了:

一万?

厂里工资最高的熟练工原先也差不多就是一万五,

市里面的幼儿园多的是五千的月薪,

私立就不更用说了,有的就三两千,

就算最好的双语幼儿园老师们这证那证也不过这个钱。

比起来这个价格这份工作简直太好了吧?

而且厂里幼儿园的工作也太轻松了,

哪个幼儿园老师不是看一班孩子?

一会老师我饿了,一会老师我冷了,

还要应付有些多事家长吩咐“我家孩子每个小时都要喝一杯水,麻烦老师喂一下,把视频发给我。”

总之一天下来眼里的光都荡然无存。

可是这个幼儿园是一个老师加一个保育员两人看一个孩子。

外面最贵贵族幼儿园也最多能做到1V1,这家幼儿园居然能做到2V1。

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