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助敌国太子一统天下(126)
又在笑话他。
林阙脸上的冷硬维持不下去,可心里还是有着一股气,这几年他恃宠而骄,也有胆子甩脸子了。
云歇拉着他回去坐下,给宝月递了一个眼神叫她离开,随后才安心哄道:“听说你这几天休息不好,我特地配了安神汤过来,里头的药材都是我亲自抓的,快喝了吧。”
久病成医,云歇这些年也是长了不少本事。
林阙抿唇,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你……今天怎么过来了?”
云歇笑容不改,“邵秋传消息过来了。”
林阙默然。
那个死狐貍,传消息倒是快。
林阙脸上的表情彻底挂不住了,他立刻转身过来握云歇的手,“我……”
“你拿主意就好。”
林阙一愣,“你不气?”
“子阙,你早不是燕王宫立头那个事事都无可奈何的小孩子了,你登基至今已有四年,是一个合格的君主,我不把你当孩子看,你也别小看了自己。”
云歇继续道:“如今燕国乱成一锅粥,陈国内乱,草原那边又重新分裂成大小各部,其中有半数都愿与我宣国交好,边境线上一片太平。”
“国内,这几年你打贪官,除豪强,减免赋税,流民草寇数量大大减少,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平头百姓都向往在宣国生活,国库也有盈余。”
“谁也不知道燕国会不会在明天冒出个可以力挽狂澜的人物,陈国的兄弟会不会突然想开握手言和,子阙,这样的时机,随时都可能消失。”
其实如今的宣国还没有恢复元气,只是宣国的位置并不适宜耕种,而燕国陈国的位置都比宣国要好,恢复的时间也会更短些。
而真等到他们恢复如初,可会对宣国手下留情?
答案是绝不。
所以,趁他病,要他命。
林阙垂头,“子歇懂我。”
云歇轻笑:“如今西北蠢蠢欲动,等你大军在外,宣京空虚,想必那位国公爷也会有所动作了。”
林阙捕捉到关键词,猛地抬头,“你不与我同去?!”
马踏燕国,报仇雪恨,那是云歇的梦。
而云歇只是一如既往的轻笑,“子阙,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这些年戎自明过得顺风顺水,你一离开,他肯定按捺不住,我得留守宣京,为你守好家。”
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曾经云歇做梦都想杀进燕王宫,亲手将那老皇帝的头颅砍下来,供奉在祖坟灵前,这个梦渐渐化成了执念,随着云家枉死的魂魄一起,夜夜入梦折磨他,直至今日。
但,结果更重要。
只要那狗皇帝死了,至于过程如何,还重要么?
并不。
林阙缓慢的眨着眼睛,大脑思绪翻飞。
最后,他只是缓慢而坚定的点了头。
云歇懂林阙,林阙也懂云歇。
…
四月十七,
皇军出征。
天子御驾,安国侯简赋雅随军出征,聂良安、房琢紘、赵忠时、王诩正……
这两年冒头的将领全都跟着去了,另带大军三十万,东西南北四大营空无一人,宣京空荡。
与此同时,昔日林阙在燕王宫所受之苦,还有宣国左相“云然”的真实身份,还有当年燕国云家的遭遇,都被人宣扬出去,为这般兴师动众讨伐燕国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理由。
这些年,林阙和云歇这对君臣在民间的名声可是十分的好,消息一传出去,不少百姓自发的为军队送粮送药,倒真有了军民一家亲的模样。
送别当日,云歇站在城楼之上,眼瞧着军旗的影子一点点没入地平线,直到眼睛都感到酸涩才收回了目光。
虎生估摸着时间,适时提醒道:“公子,时候不早了,该回了。”
云歇转过身,由着虎生扶着他走下城楼,他如今位高权重,无论走到哪里,身后明里暗里都跟着几十号人,却也只有虎生能够近他的身。
云歇面色不改,嘴唇并没有多大的弧度,“消息都传出去了?”
虎生垂头,动作自然的整理着衣襟,“传出去了,戎自明很快就能得到消息,只是公子,我不明白,宣京距离西北如此遥远,消息还传递的那么快,戎自明真的不会起疑心么?”
“他当然会。”
二人转过一个拐角,巡逻的士兵从他们身旁走过,行过礼后有投入自己的任务。
云歇在此时驻足,回望逐渐远去的巡逻士兵。
“你瞧。”
虎生不明所以,顺着云歇的目光看过去,却没有瞧出不一样的东西来,“不就是几个巡逻的士兵么,这不是很常见么?”
“这在宣国很常见。”
云歇继续道:“三年前,林阙从战场归来,而后一立推行给士兵发放饷银一事,只要是在职做事的士兵,都可以按月得到俸禄,这在以前,在如今的列国,都是小有地位的军官才有的待遇。”
而在如今的宣国,是全部士兵。
这是一笔极大的开销,这几年里,宣国有半数的国库都花在这上,这项曾被诸多大臣极力反对的政策,却在短短几年内带来了显着的成效。
这个时代的百姓并没有什么爱国情怀,乱世之中,明天头顶上的皇帝就可能换了新人,而他们永永远远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之上,无论上头的主子是谁,他们永远都是小心翼翼的活。
只有给了切实的利益,才会叫他们爱戴,只有给了真实的关心,才能将他们拧成一股绳。
后者太难,所需时间又太久,但前者很容易。
毕竟自己掏钱自己卖命,和别人掏钱买你卖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