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请君谋她(123)

作者: 小山阿咩 阅读记录

他对我说的话好像并无异议,甚至松快地轻点着头,唇畔没有丝毫被我拆穿的不满。

“二是,你更想让他们针对我,让我只能选择和你合作。因为你一直都知道,我是谁。”

因语速极快,我话说完时,总有些喘。

瓷瓶最终被他夹在指尖,瓶口有些松散,他慢条斯理地把封口压实,睨了我一眼,悠哉打趣道:“话说得这么快,着急回去?”

他还瞥了一眼香炉鼎,似是好心地补了一句,“这香燃尽后,她也不会回来。”

……

他的脑袋,能不能拿来给我当木鱼敲!

我吃瘪的样子,他一向很乐意看到。

他嘴角的笑意更甚,像是蜜糖浸润,让我有种他在同我闲谈趣事的错觉:“父王无端病故,因他遗诏,月氏只能扶持我上位,但月氏嫣为新后是必然。高家无女,为求平衡,我只能册立斛律长女入宫为妃。”

“我向来不近女色,却莫名对女子情根深种,甚至不惜和太后做对,誓不低头。如此反常的行径,言徵当然觉着不对。”

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忽抬眼来看我,面露真挚中却是十足的促狭兴味,“对了,言徵是谁,你知道的吧。”

……

算了,先听正事要紧。

“那段时间,只要是和那女子相关的事情,我总是不受控制。甚至为了将她纳入后宫,逼月氏低头,朝堂之上我不听劝阻,任意发落。”

“我记得左都督,是因为右脚先踏进朝堂被我卸职,左司马是因为迈左脚的时候抬了右手,内丞相是因为步子比旁人大了半寸,我就把他们都丢进了大牢。对了,那女子是谁,你知道的吧。”

“后来敏敏凭空出现,摸到了言徵府上,我才知道原来苗疆巫蛊之术,真的存在。对了,敏敏是谁,你也知道的吧。”

他每说一句,都要调侃我一句,好像在他看来,口舌之上能占上风,是天大的胜利。

“情人蛊真是个好东西。”

意犹未尽的神情,我不禁腹诽他是真的有些毛病。

他慢吞吞地将白瓷瓶塞进枕头底下,抬眸看着我,“我还是头一回知道心动是什么滋味,忍不住的靠近,忍不住的讨好……”

我忍不住地敲了敲床框。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破天荒没和我针锋相对。

“我斩杀了三个弟弟,尸首丢在乱葬岗,没人敢去替他们收尸。其余三个,两个被我褫夺封号,充作苦役,一个被我赶入王陵终身不得出。赫连喻恩,你知道他是哪一个么?”

丧心病狂的手足相残,他却说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临了还有心思和我打趣。

“你待胞弟,总得宽厚些。”帝王之家,血雨腥风,我见惯了竟也不觉得他残暴,“你为了脸面,对外只说他病弱,长居王府。当初你以赫连喻恩的名义,堂而皇之出现在使团之列,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没有人生疑?”

许是我的语气太过苦恼和好奇,听起来亟待他人帮我解惑。

他开口依旧得先揶揄我一句走个过场:“赵姑娘冰雪聪明,看不穿其中门道?”眼里漾开不知从何而来的喜悦紧接着道,“赫连一族后继无人,月氏才能名正言顺。”

顺水推舟

原来一直就是他设好的局。

“祖父在位时,月氏扶持我父赫连枭,宗政扶持三王叔赫连昶,朝中双方势力分庭抗礼,王庭也算安稳。恰逢北境战事频繁,三王叔主战,而父亲主和,所以一时间争得水火不容。”

“祖父雄心未泯,决意拓展疆土,自此宗政朗月大掌兵权,月氏势力被打压,父亲在朝中亦举步维艰。但战事连绵百姓流离,终对国运不利,祖父最后还是接受了和谈。后又为平衡势力以保政权,我姑姑赫连舒雅被指给了宗政朗月的小儿子。”

他略微停顿,像是在思考如何把故事说的简明扼要。

门外恰好响起一阵鸟鸣,更像是故事中存在感极强的句读。

他朝我袒露心扉,叙说过往,那我自然没有开口打断他的道理。

“这门亲事作废后,宗政势力日渐式微。但十三年前那场乱战,金梧军队势如破竹抢据上风,三王叔就想借军功扭转朝中局势,可惜却死于澧朝枪下。”

他抬眸看了我一眼,我眨眨眼睛没发表意见。

他嘴角扯出一抹不易察觉的苦涩,轻叹一声接着说道:“金梧夺嫡之争就此落下帷幕,父亲被封为太子,那一年我七岁,母亲突发癔症不治而亡,恰逢澧朝来的和亲公主嫁入王府,我也就此养在她膝下。”

他的手摆放在膝上,骨节分明,端正的姿态,也像是没有感情波动的旁观者。

他的眉眼更像是藏在雾天,远山层峦最深处的神秘,情绪深掩,更是捉摸不透。

“我虽是长子,但我母亲是身份卑贱的侍妾,我养母亦和澧朝有斩不断的关系,所以我自小就不受人待见。是以金梧王这个位置,从未有人想过会落在我头上。”

赫连喻时十岁时,金梧王就下旨把他丢入军营无人看顾,此事确实为真。

但他在军中得以历练,又结识左膀右臂,此事也是真。

所以恐怕那个时候,金梧王就存了磨练保全他的心思。

“祖父几乎是全力扶持高家和斛律一族,因为他知道,宗政不会再选一个十年,来赌一个未知的君主。月氏更加是把握机会,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宗政势力就退出了朝堂。”

“后父王即位,月氏宁执掌后宫,她无所出,只能扶持由月氏旁系所生的三王弟。父王不加阻拦,有时甚至会将政事交由三王弟打理。他在位三载,直到最后重伤不治,我赶赴王庭也没能见他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