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理寺断案实录(271)

作者: 三七之间 阅读记录

桑榆白了他一眼,“没什么好说的,我来长安寻人是真的,我和桑蓁的耶娘死于凶杀,我们姐妹逃过一劫,依着线索从江南来到长安报仇的。”

寻人也没错,不过寻的是仇人罢了。

崔叙再次愣住,万万没想到桑榆竟然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说了出来,困难艰辛,心酸仇恨一概不提,只说是要报仇。

为耶娘报仇谈何容易,她只是一个小娘子,做的还是世人不屑的活儿,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找到凶手?

可若桑榆说的是真的,那么宋芙当年之死就不是意外了?

宋芙意外走失已经让宋家人耿耿于怀多年,这样的消息若是传到老师的耳朵里,只怕宋家能掀翻整个长安,“那你有线索了吗?”

桑榆想了很久,闷声回答:“没有。”

她当年也不过是躲在假山洞里,听得了几个模糊字样,哪里有什么线索可寻,来到长安也不过是想查一下关于当年那件事的记载。

可是长安的纪律比她想象的还要严谨,大理寺与刑部互为对头,她想去查都去不了。

想到这里,桑榆突然眉头一振,眼前可不就是一个机会吗?怎么说她都救了窦玉成一命,到时候找窦尚书走个后门,兴许就能有所发现呢?

说起来也是桑榆运气不好,当年桑蓁的耶娘救了她之后,他们夫妻忙着生意,常年四处奔走,那时候桑榆并不想出风头,只想在深宅大院里当一条咸鱼,所以对他们夫妻的生意和人际了解不多,连带着有什么仇人对家都不知道。

后来出了那事,她基本上是无迹可寻。

而桑蓁年纪小,加上大病一场,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

桑榆为了躲避追杀,这些年连他们夫妻死去的宅子都不曾去过,更别说查到什么线索了。

桑榆原本打算先到长安找出当年他们夫妻的那桩案子的档案,然后顺藤摸瓜查找线索,想着总有一天她能找到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她都来长安大半年了,还是一无所获,而且还离刑部越来越远。

桑榆郁闷的不行。

崔叙也跟着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你可曾想过,你耶娘还有亲人在世?”

桑榆头也不抬地摆手道:“不会,阿耶是个独子,他耶娘在阿耶成家后不久相继去世,至于阿娘,听说是发大水的时候捡来的……”

说到这里,桑榆猛地抬起头,“你是说?”

崔叙对上桑榆震惊的双眼,缓缓点头,“我想,我知道你阿娘的身份。”

第二百五十三章:亲吻

桑榆惊讶地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喉咙似乎被堵住了一般,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桑榆从来没有想过桑蓁还会有亲人在世,当年芙娘子曾开玩笑地说过,她命薄亲浅,小小年纪便被耶娘丢弃,若是不是桑蓁的祖父祖母救了她,她小命早救没了。

后来她大了之后,顺理成章地与桑蓁的阿耶成亲,两人竹马青梅,相知相许,日子过的还算红火。

芙娘子知书达理,精明能干,又对万事万物怀有敬畏感激之心,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她才会在行商的路上救了同样成了孤儿的桑榆。

桑榆曾经听过一句话“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桑榆想,这大抵说的就是芙娘子。

那时候她初来大兴,言语不通,独身一人,瘦弱的身子连站都站不稳,彼时大兴艰难,有钱有势的人大鱼大肉,贫苦百姓啃树皮为生,饿殍遍野。

可以说,若是没有芙娘子,也就没有现在的她。

桑榆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桑蓁已经没有亲人了,不曾想竟然还能冒出来认亲的?

“把你知道的告诉我。”桑榆崩着脸,手握成拳,她相信崔叙不会骗她,可以她做不到就这么无缘无故地相信,“他们是谁?他们是要带走蓁娘吗?”

崔叙没有听出她话中的意思,只以为桑榆乍然听到消息有些口误,他将桑榆的手包在自己的手心,试图安抚她,“阿榆,你冷静些,你见过他们的,宋先生,你还记得吗?”

宋先生?桑榆狐疑地看着崔叙,“你说宋先生是?”

崔叙柔声道:“是,若是没猜错,你们的阿娘应该是宋先生的幼女,宋芙。”

桑榆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喃喃低语,“宋芙,江芙?”

崔叙拉紧桑榆的手,沉声解释。“他们想见你和蓁娘,你可能不知道,宋芙有三个兄长,其中她的三兄是人称“秋棠先生”的宋亭舟,他这么多年一直在江南找寻你们,他…… ”

崔叙的话突然止住了,他感觉到桑榆反握住着自己的手重了很多。

崔叙带来的“惊喜”实在太大了,桑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么多年她已经习惯了和桑蓁相依为命,陡然冒出来的亲人将她原本的计划打的溃不成军。

她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出一口浊气,再睁眼,眼里已经满是清明,她看着担忧的崔叙,靠近他的胸前,低语道:“莫要说了,我要先回去想一想。”

崔叙松了一口气,需要想一想,也就说明桑榆并不排斥,“好。”

桑榆见崔叙还是很紧张,连忙安慰道:“你且宽心,我不是小儿,我知道你的意思。”

无非是想让她们不要记恨宋家,也不要拒绝给宋家相认的机会,亦或者害怕她多想。

其实桑榆真的没有想太多,实在是这个消息来的过于震惊,她一时间有些消化不了,再则桑榆觉得,认与不认乃是桑蓁的事,她才是真正可以做主的人。

桑榆作为与桑蓁相依为命多年的姐妹,能做的就是告诉她,询问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