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断案实录(272)
不过这些暂时不能告诉崔叙,倒不是不信他,而是觉得在桑蓁没有答复之前,她不信让她与宋家有联系。
虽然宋先生的风评是好的,但是难保不会有其他差错,从崔叙之原因提起宋先生和宋家三郎的情况来看,宋家其他人可能还不知道此事。
崔叙重要稳下心神,他知道桑榆不是无的放矢的人,她既然这么说了,那么必然会放在心上,“你若是愿意,在中秋的时候,我想让你们先见一面。”
桑榆点点头,“我会同蓁娘说的。”
“好。”崔叙应道:“我希望我们可以彼此依靠。”
桑榆笑笑,生了开玩笑的心思,“崔寺正家世显赫,才华横溢,弱冠之年便身居高位,还需要依靠我一个小娘子不成。”
崔叙闻言,正色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桑仵作前途无量,我还要靠你提携才是。”
桑榆被崔叙逗逗哈哈大笑,只当他是在开玩笑,想着如今崔叙恐怕还以为自己也宋家之人,她嘴唇轻抿,想着要不要先同他通个气,以防止之后被吓到。
对于自己的身份,桑榆并不打算瞒着他,一来是没必要,只要宋家查下去,她的身份早晚会曝光。
二来是因为他相信崔叙并不会因为自己身份的问题而转变想法,真要是这样,她索性就不要他了,她一个娇俏的小娘子,还怕没人娶吗?
桑榆刚刚想开口,马车突然晃了一下,两人身形一顿,话也被打断了。
外面传来路崖的声音,“阿郎,桑小娘子,我们到了。”
桑榆和崔叙对视一眼,合声一笑,之前的紧张气氛也随之烟消云散。
“我先回去了。”桑榆的眼睛亮晶晶的,“你若是有事要忙,不用来找我的。”
崔叙低声道:“好。”
他确实有事要忙,这两日估计顾不上桑榆,“十五那日,拨汗那国使臣会从朱雀大街路过,我会叫人在茶楼订好位置,到时候你可以去瞧瞧。”
“嗯。”桑榆狠狠点头,这样的盛事她确实想去看看,既然崔叙有心安排,那她大方接受就好了。
崔叙摸了摸桑榆乌黑的长发,“记住我说的话。”
桑榆还是点点头,心想,你说的话多了去了,我哪里能都记住?
“下去罢!我就不送你了。”崔叙收回手,含笑催促。
桑榆抿了抿唇,突然靠近了崔叙的脸庞,在他的侧脸“吧唧”一下,印下一吻,然后不等崔叙反应过来,迅速跳下马车跑开了。
温热的触感在崔叙的侧脸散开,如柳絮般轻柔,亦如火烧般热辣,崔叙愣在原地,手不自觉地抚上那处脸颊,耳尖迅速染上红晕。
守在门口的路崖满头雾水,他先是瞧见桑小娘子跳下马车,头也不回地离开,紧接着,就听见自家阿郎低沉迷惑的笑声在马车上传来。
路崖犹豫了一会儿,小声地问了一句,“阿郎?”
里面的笑声渐渐收熄,崔叙的声音重新变得沉稳,“走罢。”只是那声音中带着的愉悦怎么也掩饰不了。
“哎,哎!”路崖惊醒过来,一鞭子甩在马背上。
马儿受了疼,嘶叫一声,拖着青布小车离开了永安坊。
第二百五十四章:新酒
人果然不能冲动,一冲动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桑榆回到东隅居后,脸上热辣辣的,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她早就想这么干了,崔叙的脸又白又嫩,亲起来的口感实在不错,想到崔叙呆愣的样子,桑榆不禁笑出声,原来他也有傻乎乎的时候啊。
这种感觉不错,唔,她下次换个地方亲。
丹娘从后院出来的时候,就见桑榆双手着脸,坐在黑斑长桌前傻笑,整个人都荡漾了,她这是遇到什么好事了?
“小娘子,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丹娘手里抱着一个酒坛子,吃力地往里面挪。
桑榆回过神,连忙上前帮忙,“事情已经办完了,我就先回来了,蓁娘呢?”
两人合力将酒坛放到木架下方,丹娘一边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一边回道:“去张家玩了,听说张娘子得了新种子,叫她去瞧瞧。”
桑榆服气了,蓁娘不是一个喜欢外出的人,能叫她动弹的,一定是非常吸引她的,“哎,怎的就喜欢种地了呢?”
没听说芙娘子夫妻有这喜好啊,她也不曾听到宋家之人爱种菜的传言。
丹娘捂嘴笑道:“还别说,蓁娘子伺弄出来的菜长的又快又水灵,吃起来都比买来的香甜。”
桑榆翻了一个白眼,这个时候没有什么科技与狠活,菜都是百姓自家种出来的,能有何区别?“我这几日都在家里,中秋快到了,咱们也该准备一下。”
丹娘闻言,感慨良久,“是呢,这还是我头一次在外面过中秋,总觉得跟做梦似的。”
平康坊的中秋节是整个长安除了皇宫之外热闹的地方,尤其是夜里,那些达官贵人从宫中出来之后直奔平康坊,将里面挤的水泄不通。
还有不少文人骚客汇聚一堂,舞文弄墨,若是能入了某个小娘子的眼,第二日就能传出一段佳话,名满长安。
不过,热闹都是旁人的,她们这些卖身卖艺的小娘子,光是笑着迎客,脸都要笑僵了。
桑榆知道丹娘想到了以前的日子,她歪头笑道:“现在好了,今年的中秋节,咱们三个一起过,也燃几盏灯在门口。”
与上元节灯会不同,中秋燃灯是一种特有的中秋习俗,每家每户用竹条扎成灯笼,悬挂在家屋高处,亮灯时,屋里屋外灯火通亮,显得格外温馨,这样的习俗也叫“竖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