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151)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叶兰蕙本就没觉得她会立刻相信,无所谓地摊了摊手。

“你觉得我是在瞎编?无妨,你大可以回去问问你的母亲,问问她,你是否出生在一个叫兰若寺的地方,她生你的时候是否难产,以及你名字的由来。不过,我劝你不要同她说起那个嬷嬷的事,也不要提为何要问这些问题——”

说着,她忽然凑到许兰茵耳边,小声对她耳语道:

“有些福气啊,你就自己揣着,暗暗享了就是,一旦说漏了嘴,可就什么都没了。”

说完眼带深意地看了她一眼。

许兰茵被她这番话说得六神无主,慌乱了阵脚,没等她撵人,便抬腿跑了出去。

出去时还遇上了听到有人上门闹事便急忙赶来女儿院子里查看情况的叶氏夫妇。

许兰茵同他二人打了个照面,心下大震,当即也顾不得什么,拔腿一阵风似得跑出了院子。

叶母半是疑惑半是担忧地问道:“兰蕙,这是怎么了?”

叶兰蕙闻言,上前亲昵地挽住了叶母的胳膊。

“没什么事,阿娘,只是有人上门撒泼罢了,她以后都不敢再来了。”

听她这么说,叶父叶母才放下心来。

许兰茵一路快马奔回了家,便直奔母亲蔡氏的院子而去。

没过一会儿,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一样,失魂落魄地从蔡氏院子里出来。

她惨笑一声——

被她一直鄙夷的商户之女,原来,竟是她自己。

那对在她看来一身穿戴俗不可耐、满是市侩气的夫妇,是她的父母。

而她一直引以为傲的侯府嫡女身份,却根本不属于她。

她从小便与父母长得不像,只因为,她原本就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

从始至终,在知道真相的叶兰蕙眼里,自己一直都是一个跳梁小丑,冒用着她的身份,过着原本属于她的人生,却不知死活、大言不惭地反过来指责她是个小偷。

自那日之后,许兰茵便将自己关在家中。

蔡氏还以为她是因为含章公子成亲一事受了刺激,便过来安慰她,心疼地将她抱在怀里,并保证一定为她寻一个更好的男子作夫婿。

可此时在许兰茵心里,她哪里有这个底气呢,原先看不上的那些世家儿郎,若是照着她原来的出身,她统统都是配不上的。

她整日惶惶不可终日,害怕万一有一天,叶兰蕙说出真相,她如今拥有的一切,可就什么都没了。

于是便不再反对母亲蔡氏为她择选亲事,反而异常上心起来。

蔡氏虽奇怪,却也欣喜于女儿终于开窍了。

许兰茵心里想得却是,趁她现在还是侯府嫡女,一定要尽快挑选出一门好亲事。

只要她嫁过去,那即便将来事情被揭穿,可木已成舟,她依旧可以倚仗夫家傍身。

她稳了稳心神。

没错,事情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无论如何,她不能就这么认命。

碧空如洗,梧叶潇潇,蝉鸣声渐渐远去,也带走了夏日的喧嚣。

秋色悄然爬上枝桠,七月如期而至。

随着七月一同到来的,还有姜问渠、叶兰蕙二人的婚事。

大婚那日,荣国公府正门大开,红绸垂檐,锦毯铺地。

正门前站在人群最前头的,自然是今日的新郎官——姜问渠。

只见他一身大红色喜袍,正眉目含笑地同前来赴宴的同僚们说着话。

这些“同僚”是什么人?那可都是跺跺脚玉京都要震上一震的大人物,寻常人只敢远远看看,根本不敢上前。

——其实实际情况却是,那几位大人好不容易才逮到一次可以凭借年龄优势说道、揶揄这位年轻的天子近臣的机会,都不舍得就这么进门去,因此轮番上阵,语重心长地同他“传授”起作为过来人的经验。

姜问渠一一笑应,让他们过足了“长辈”的瘾,一堆人这才心满意足地进了府去。

吉时一到,姜问渠便同迎亲队伍一起从荣国公府出发,去叶府接引新娘。

最前头是迎亲仪仗开道,新郎官与两名迎亲使者骑着高头大马紧随其后。

这两名迎亲使者今日也是满面春风,正是新郎的两位弟弟——姜问筠与孟端。

如今,玉京城最好看的几位少年郎都集聚一处,无怪乎会引得无数女子竞相上前围看,一时间欢呼声、笑闹声不绝于耳。

一阵锣鼓夹杂唢吶的乐声自街头传来——是迎亲的车队到了。

此时,叶府门前亦是十里红妆,光嫁妆就有一百二十八抬,送亲的车队与抬嫁妆的队列横贯门前整条长街。

今日几乎全玉京城的人都出动了,都想凑热闹来看看这玉京第一公子娶亲的大场面,观者填街溢巷,行人比肩继踵。

两家迎送亲的队伍也不吝啬,吉祥钱更是如雪花一般漫撒向两边围观的人群。

接上新娘后,一路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大家相互挤搡着、嬉笑着,朝着荣国公府涌去。

还没到荣国公府门前,就看见整条巷子都停满了车。

世家贵族前来赴宴的马车挨着墙根停得满满当当。

稍微来晚点,连马车都停不下,只能从巷子这头进去,到了府门下车后,再由小厮将马车朝巷子另一头驶去,以防堵住了迎送亲的车队。

人群与车队缓缓行至荣国公府门前,锣鼓声与鞭炮声交织在一起。

而后新郎下马,新娘下轿,由喜娘、傧相和捧花烛小儇一路接引至喜堂。

此时荣国公夫妇早已在喜堂等待许久。

姜澂鱼同昌平公主她们几个却有些按捺不住,听见外面鞭炮声一响,就知道新娘子接来了,全都一溜烟跑出去看,又跟随着人群一路到了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