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归鸾(重生)(152)
还未等拜堂,却听见外面一声高呼:
“陛下驾到!”
闻言,所有人慌忙出门前去接驾,呼呼啦啦跪了一地,接着是一片山呼万岁之声。
陆廷渊一身常服,正阔步往这边走着,只见他目不斜视,径直走到姜问渠面前,虚扶他起身。
“含章今日大喜,朕作为表兄,岂有不到场之礼。都平身吧!”
闻言,众人方才谢恩起身。
既然天子到场,那定然要请其上座。
荣国公夫妇连忙起身让座,小厮眼疾手快地又加了一张椅子,二人顺势将座位朝天子下首移了移,方才落座。
而崔老夫人因不良于行,且这几日身子又有些不好,因此并没有到场。
至于当今太后,更是常年在山上养病,轻易不下山来。
请帖送去后,只让身边的陶姑姑给二位新人备了份礼,并没有到场。
待上首三人坐定,在司仪的赞唱声中,经过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方才礼毕,又有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将新郎新娘引入洞房。
因着这场大婚,荣国公府连宴三日,京中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桩喜事。
三日后便是回门的日子,不过回门那日,天却有些不太好。
乌云过境,将雨未雨,颇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
看样子像是要下一场大雨。
孟氏和姜澂鱼在门口看着小厮将带回去的回门礼装上车,见天色不好,便叮嘱新婚的小夫妻二人道:
“今日这天不好,怕是要下大雨,你们早去早回,不过若是雨势过大,也莫要着急往回赶,留在娘家那儿等雨停了再回来也是行的。”
姜澂鱼也上前打趣道:“嫂嫂,回了家可不要舍不得回来啊!”
叶兰蕙嗔了她一眼,随即才同姜问渠登上马车。
姜澂鱼看着二人马车渐渐走远,才挽了孟氏的手,同她一起回了院子。
不知怎么,她这心一直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他二人走后没多久,果然,暴雨忽至,噼里啪啦地砸着屋顶。
没一会儿,院内青石板上就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大雨如注,一直下到夜里才方歇。
姜澂鱼早早就歇下了,睡得正沉,忽然觉得床仿佛被谁晃了一下。
她那时犹在睡梦中,还以为自己出现了错觉。
紧接着,床又被左右晃了两三下,她虽觉得奇怪,但依旧没清醒,只以为自己在做梦。
这时在屋外值夜的绛朱急急跑进内室,一撩床帐,一边拉她起身,一边焦急唤道:
“姑娘!快醒醒!地动了!”
这一声将姜澂鱼从睡梦中彻底惊醒,她一下翻身从床上坐了起来,二人甚至顾不得穿鞋便跑了出去。
门外正狂风大作,院子里的树都被刮倒了好几棵。
这时青黛也从另一间房里跑了出来,她出来时随手拿了一件披风,见状连忙将手中的披风披到了姜澂鱼身上。
屋子里的陈设肉眼可见地摇晃着,只听得里面的茶几、瓷瓶东倒西歪噼里啪啦摔碎在地的声音。
姜澂鱼几人也有些站不稳,互相扶着才堪堪稳住身形。待平静后,几人站在原地犹自惊魂未定。
地动,竟然是地动!
第067章 巨厦将崩洪河决
饶是姜澂鱼两世为人, 也从未有过如此经历。
因着没穿鞋袜便跑了出来,她现在双脚和裤腿全是湿的。
不过当下也顾不得那么多,刚要出门去寻孟氏, 就看见荣国公和孟氏疾步朝她院子这走过来。
看见姜澂鱼毫发无损地站在那儿,孟氏的心才落了一大半, 随即又打发下人去瞧姜问筠,心里又牵挂着大儿子和儿媳, 也不知他们在叶家状况如何。
孟氏轻叹了口气, 亏得这国公府建造时用料厚实, 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皆是上品, 因此在如此天灾面前,也兀自岿然不动,屹立于飘摇风雨之中。
望着夜色中的国公府,姜澂鱼此时却有些心有戚戚。
悲风已至,霜华将坠;苦雨不绝, 大厦将倾。
难道天也有所感,故而提前预示了国公府接下来的命运吗?
在院子里站了没一会儿, 大雨便倾盆而下。
于是大家又赶忙跑到回廊上避雨。
天地间仿佛升起了一道雨幕, 轰隆隆的雷声与雨声响彻了一夜,他们也在廊椅上枯坐了一夜, 因为谁也不知道地动会不会再次发生。
今夜, 注定无眠。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时,雨势也渐渐减弱, 院子里已经满是积水,可想而知外面的境况肯定比府里还要严重得多。
发生了这样的大事, 即便今日并非常朝,又下着雨, 大臣们却没一个敢耽误的,天不亮便早早进了宫,等待着陛下升朝。
散朝后,荣国公是同姜问渠一起回的家。
这次灾情异常严重,连夜的大雨冲垮了玉京郊外一处大堤,洪水四溢,淹没冲毁了不少村落。
数以千计的百姓被洪水困住,再加上地动造成的房屋坍塌,死伤人数虽还在核实当中,但看如今这阵势,情况不容乐观。
朝廷已在最快时间内派出将士去开道清淤,并动用国库帑金,迅速拨款赈灾,开官仓放粮稳定民心,又在城里城外设立粥铺,搭建起临时避雨休息的草棚,并严令各级官员紧密配合,共抗灾情。
此时,距离万寿节还有四日。
虽然朝廷上下反应及处置还算及时,可地动加上暴雨,民众心里到底是恐慌。
仅一日,上天降罪失政无德之君的言论便在民间大肆流传,甚嚣尘上。
等到了第二日上朝,就有大臣直谏,言称陛下此时应立即前往京郊祭告天地,以平山川之怒,以安黎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