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169)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大臣们见陆廷渊平安回来,当即便喜极而泣,跪地齐呼万岁。

陆廷渊先是给太后见了礼,又同外邦远道而来的国君与使臣道了声好。

“家里出了点乱子, 真是叫各位看笑话了。”

北境玄漠国可汗赫连锐摆了摆手,赞道:

“陛下有姜尚书坐镇, 哪里能闹出乱子来, 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他的大祈话说得还不错,不过还是能听出来有些磕绊。

相比之下, 他对面那位一身翻领长袍的少年, 大祈语说得可真是流利极了。

“我听说你们中原人有个传统,宴会开始前, 大家都得先看场戏热闹一下,陛下今日特地安排的这出戏, 真可谓精彩纷呈,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啊!”

说着便将手中折扇一展, 朗声大笑起来,动作间颇有些风流倜傥的意味。

此人便是西域北乌斯国的王君——迦檀伏舟,迦檀是乌斯的皇姓,伏舟才是名。

既然有北乌斯国,那自然便有南乌斯国。

这两国本是一国,奈何兄弟阋墙,自老乌斯王去世后,便裂疆而治,昔日的乌斯也被一分为二。

眼前这位叫伏舟的王君看上去很是年轻,弱冠左右的样子,而且生得特别好看,超出常人的好看。

西域人本就有着得天独厚的骨相条件,而且据说他的母亲来自中原。

因此,他既有着西域人精致深邃的五官、棱角分明的轮廓,又有着中原人柔美顺直的黑发、细腻白皙的肌肤。

只见他浓眉斜飞入鬓,鼻梁直挺,眼尾自然上挑,一双桃花眼天生有种多情的意味。

其相貌可谓集两族之优,无一处有暇。

陆廷渊看了二人一眼,但笑不语,随即对着底下吩咐道:

“来人,将逆贼全部压往玄甲卫暗狱,卓枫,你亲自去审。”

将人带走后,马上便有宫人进来将被弄脏的地毯收走,而后又有一拨人进来麻利地换上了新的地毯,打翻的碗碟用具也被立即一扫而尽。

不多时,新的美酒与果盘点心便一道道端了上来,乐师开始奏乐,舞女复又起舞。

方才的打斗仿佛没发生过一般,大殿里重新恢复了欢声笑语,一派歌舞升平的祥和之相。

众臣及外国使臣们也都依次呈上贺寿礼,金帛、宝器、珍玩、字画之类不一而足。

而后,大家一齐举杯,共贺陛下万寿。

没有人再去深究陛下这几日是否遇刺,又是否卧病在床,他如今完好无虞地站在这里,已经说明了一切。

明眼人都能看明白,今日这场逼宫闹剧看似凶险,实则全在陆廷渊掌控之中。

不论是悄无声息消失的叛军,还是手握兵符可调动禁军的姜问渠,抑或是恰到好处出现解救太后之危的右将军卓杨,这一切都足以说明陆廷渊早有准备。

他不过是将计就计,玩了一出请君入瓮,瓮中捉鳖罢了。

虽然寿宴之上见了血,并揭露出节度使联合宗室大臣意图谋反的罪证,外邦使臣却并不觉得这是桩丑事,反而借这件事看清了大祈的实力。

这几日即使皇帝并未坐镇宫中,且在外界传言其遇刺身亡的情况下,文武百官也并未自乱阵脚——

鸿胪寺接引使臣礼节备至,太常寺为每人桌案前所备酒澧膳馐无一错漏,至于礼乐歌舞、侍奉戍卫,亦是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更有甚者,皇帝竟将号令六军的兵符直接交由臣子,这是何等的君臣一心,才敢将如此重要的东西全权托付。

所以,佞臣在大祈朝中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如姜问渠这般的贤能之臣,甚至不必皇帝亲自出面,已将所有祸患消弭于股掌之间。

这样的君臣之谊,以铁血手段统一四大部落的崇仁可汗赫连锐不曾拥有,被兄长追杀一路逃亡,最后与兄长裂疆而治的伏舟王君更不敢奢望。

至于其余小国使臣,玉京的繁华已经迷住了他们的双眼,只会感叹大祈将领武功卓越。

见识完众臣进献的礼品后,又暗自感慨大祈真不愧是天朝上国,四方珍奇,皆所积集,果真是地大物博。

君臣们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待宫宴结束后,已是月上中天,大臣们出了宫门,各自坐上马车归家。

使臣们依旧回了四方馆,他们远道而来,四方馆便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落榻之所,就在宫城以南不远处。

不过,有的人却耐不住寂寞,宫宴结束后便撺掇着旁人与他一起出宫,同赏玉京城夜景,领略当地风土人情。

“小王初次到此,听闻玉京物阜民丰,有当世第一城之美誉,只是不知夜间哪里最为热闹?”

适逢皇帝寿诞,举国休沐三日,夜不闭市,城内张灯结彩,街边杂技表演花样百出,秦楼楚馆更是开着门大做生意,宾客盈门,好不热闹。

一位官员意味不明地笑着接话:“夜里最热闹的,自然是平康坊了。”

伏舟一听,便兴致勃勃地邀请大家与他同去,赫连锐正有此意。

陆廷渊却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指了指正在同父兄说话的姜问筠。

“那位是我朝荣国公的二公子——姜问筠,他对玩乐一道最是门清,不妨让他陪你们同去。”

被点到名字的姜问筠有些不明所以,不过还是朝陆廷渊走了过来。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阿筠,今晚你便代朕尽地主之谊,陪着两位国君好好逛逛,一定要吃好、玩好——”

他瞥了眼站在旁边看热闹的户部尚书姜问筠,“一切费用——找你兄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