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185)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前几日宫宴上, 姜凝烟大出风头, 还得了陛下的赏赐,几乎可以用一雪前耻来形容,以前交好的贵女们又纷纷上门走动起来,言说到时一定会来参加崔老夫人的寿宴。

姜凝烟心里很是得意,回来便将陛下赏赐的布料送至绣房, 吩咐府里绣娘们加紧为她赶制出一身新衣,她要在祖母寿宴那天穿。

崔老夫人寿宴前一日, 她便来绣房拿衣服, 正巧遇上了同样来这取衣服的姜澂鱼。

姜凝烟看着姜澂鱼手里拿着的一身素色裥裙,上面仅用金线绣了简单的云纹图样, 比起自己那件可是差远了。

她不由地得意道:“澂鱼妹妹, 你这身衣服是不是有些太素了?陛下赐了我两匹宫缎,我倒是可以分你一匹——”

随即话锋一转, 语气惋惜地感叹道:“只是若是想在祖母寿宴之日穿的话,这时间上, 怕是来不及了。”

听完这一番话,姜澂鱼突然缓缓笑了起来。

她靠近姜凝烟, 用只有她俩才能听见的声音悄声道:

“烟姐姐,宫缎你还是自己留着吧,我也不缺那一点半点的。前几日,你得知我同陛下一起遇险,心里一定很嫉妒吧?想知道我们发生了什么吗——”

她刻意放缓了语调,用更轻的语气在她耳边补充道:

“我们一起过了七夕,接下来的三天,我们每天都在一起。烟姐姐,不知道这个答案,你听着可还满意?”

她直起身,笑意盈盈地看向姜凝烟,随即拿起自己那身衣服,淡定地走出了绣房。

剩下姜凝烟独自一人站在原地,脸色铁青,手指都攥白了。

姜澂鱼,她果然对陛下起了心思!

不行,她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思及此,她回房拿了一盒东西,坐上了出府的马车。

到了崔老夫人寿宴那日,一早,远处便有低沉的雷声过境,天地间仿佛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雨。

虽天色有些不太好,但玉京几乎所有有头有脸的人家,当家主母们几乎倾巢出动,甚至有些年近花甲的老夫人们也都亲自来了。

毕竟是荣国公府的老夫人做寿,不看她儿荣国公的面子,也要看她的孙儿——当朝四辅之一、户部尚书姜问渠的面子。

何况,崔老夫人本就是世家出身,又是先帝亲封的一品国夫人、当今太后的亲娘,谁敢推辞不来呢。

因此,寿宴当日荣国公府真可谓门庭若市,车马骈阗。

短短两个月,荣国公府已是连办三次宴席——主母孟氏寿宴一次、大公子姜问渠大婚一次,再加上崔老夫人做寿这次。

众人心里不由得感慨着,荣国公府真不愧是大祈第一世家府邸,这样场场宴席贵胄如云的排面,玉京再找不出第二家能与之相匹。

听闻上次孟氏寿宴就是她的女儿姜澂鱼一手操办的,而这次崔老夫人寿宴则是交给了长房大姑娘姜凝烟来操持,众位夫人不由得在心里起了比较的心思。

几位同姜凝烟交好的贵女早早便来了府里,帮着一起布置。

平心而论,这次寿宴姜凝烟是花了不少心思在里面的。

宴会地点选在延寿堂,院子里摆放的菊花皆是名贵品种。

因为崔老夫人信佛,她还专门请来有“大祈第一寺”之称的相国寺僧人,为崔老夫人念经祈福,并为宴席烹制素斋。

众位夫人见状连连点头,夸赞着崔老夫人真是有一位好孙女。

崔老夫人说话虽不利索,但是脸色上能看出来是极高兴的。

正说话间,却听见门口小厮急匆匆跑进来通传道:

“老夫人,太后娘娘到了!”

众人一惊,忙起身往外看去。

什么?太后不是一直在梵伽山养病吗?

听闻前些日子陛下寿宴上她曾短暂出现过,不过第二日便离宫了。

今日她竟然会亲自到场,来参加崔老夫人的寿宴!

不过细想也正常,崔老夫人可是太后的亲母,她这些日子身体一直不太好,身为子女,过来为母亲贺寿顺便探望一番,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姜凝烟一听太后到了,面上一喜,不过不是惊喜,而是那种见事情照着自己所预想的方向发展后意料之内的喜悦。

姜澂鱼瞥见她脸上的喜色,心里便明白了。

太后亲临,众人连忙上前行礼问安。

姜澂鱼默默打量了这位前婆母一眼,只见今日她一身暗色宫装打扮,并不华贵,面色看上去倒还好,不像传闻中病了很久的样子。

既然身体没有大问题,这位太后娘娘——如今大祈地位最高的女人,为何要避居山上,不肯还宫呢?

姜澂鱼有些想不通。

进门后,姜太后先是来到崔老夫人跟前,询问她的身体状况,无奈老夫人如今口齿不清,嘴里只依稀听得出“阿妩”等字样,阿妩正是姜太后的闺名。

见祖母说不清楚话心里着急,一旁的姜凝烟便代为答道:

“回姑母,如今祖母身体日渐好转,已是能自己下地行走几步了,只是言语尚还有些不利落。今日您亲自前来贺寿,她虽然无法言说,心里肯定高兴呢。”

闻言,姜太后握紧了崔老夫人的手,母女二人相对而视,俱有些泪眼婆娑。

姜凝烟上前扶姜太后挨着崔老夫人坐下,待坐定后,府里众人便一一上前,为老夫人献寿礼。

荣国公夫妇准备的是一尊白玉观音像,由整块羊脂玉雕刻而成,很是名贵。

作为孙辈中最为年长的一个,第一个走上前献寿礼的是姜凝烟。

只见她拿出一支长笛,轻轻吹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