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186)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没一会儿,伴着悠扬的笛声,天空中便传来一阵清亮的鹤鸣,一对白鹤自院外飞至堂前,延颈而鸣,时而振翅,时而上下翻飞,竟随着笛声做起了鹤舞。

众人自是没见过这种场景,不禁大呼稀奇。

一曲终了,满堂皆为之喝彩。

“大姑娘不仅舞技出众,就连养出来的鹤,舞姿也是非比寻常啊!”人群中一人出声称赞。

姜凝烟笑着看向祖母,崔老夫人脸上亦是一脸高兴。

“只要能博祖母一笑,凝烟这番准备就算值得。愿祖母海屋添筹、寿比松鹤。”

见她这副不卑不亢的样子,又有这样的孝心,众人纷纷夸赞起来。

姜凝烟面上虽不显,心里却很是得意。

接下来是其余几位孙子孙女上前献寿。

姜问渠与叶兰蕙夫妇二人准备的是一副百寿屏风,说起这屏风可是大有来历。

年初江南水患,姜澂鱼和叶兰蕙便凑了银钱,以荣国公府的名义,向灾区捐了两万两白银。

灾区民众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听闻荣国公府老夫人做寿,便由手巧些的民妇们聚在一起绣了这座百寿屏风。

前段时间叶兰蕙回阳州,带回的东西里就有这么一件。

这也是姜澂鱼特意安排她做的——越到这种时候,越得让大家记得,荣国公府于国有功、对民有情,事发后才好酌情量罪。

不出意外,对这样一份善因结善果的礼物,崔老夫人很是满意,看向叶兰蕙的眼神里也有了一丝认可之意。

姜问筠送的是一份手抄《佛说无量寿经》,东西虽平常,抄写之人却是个平日里连笔都不愿拿的纨绔,因此这份礼物便多了丝情真意切的意味。

崔老夫人亦是笑着接了过来。

最后一位是姜澂鱼。

说实话,她没送三尺白绫让崔老夫人以死谢罪已经是仁至义尽,哪里愿意费心思给这个害死她的凶手准备什么礼物。

因此她便从李家香铺——不对,现在应该叫“百香楼”了,随意拿了款之前调配的供佛香装盒,以此作为寿礼应付了事。

看见盒子里装的东西后,姜凝烟不由得轻笑一声。

如今太后娘娘、也就是她的亲姑母在场,她说话都有了底气,声音虽不高,却足以令屋子里的人都能听到。

“澂鱼妹妹归家晚,想来不太清楚祖母的习惯,供佛香这类物品,祖母平日只用我做的,就连太后娘娘佛堂用的供佛香,也俱是由我做好送过去。妹妹虽是好心,只怕祖母用不上啊。”

崔老夫人朝盒子里瞧了一眼,虽不至于嫌弃,可表情却明显淡了下来。

怕女儿下不来台,孟氏连忙上前解围道:

“都怪媳妇这几日病着,没来得及提点澂鱼一二。澂鱼,过后你再为祖母另备一份寿礼吧。”

闻言,姜澂鱼没有反驳,面上亦不见羞愧之色,只是点点头,而后规矩地退到一旁。

她抬眸看向主位上坐的那个人,眼底晦涩不明。

——原来,太后与崔老夫人佛堂里,一直用得都是同一款香。

她看了眼姜凝烟,又看了眼姜太后,不知是不是因为是姑侄的缘故,她们二人长相倒颇有些相似之处。

她这位前婆母,先皇在位时就如同后宫的隐形人,众人只知有贵妃,不知有皇后。

她也一直觉得婆母是个与世无争的性子,不过今日倒让她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件事。

是了,论血缘亲疏远近,她们才是一家人。哪有人会真的无欲无求呢?

只是,她在佛前祈祷的,到底是希求姜家一门再续荣耀呢,还是祈祷她这个母家式微的孤女早日退位让贤呢?

她若是一直存了让自家亲侄女做儿子正妻、继而母仪天下的想法,那自己这个因父兄为国捐躯挣来的王妃之位,也唯有一死让贤。

这位看起来最是仁善且与世无争的人,在当年的事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而且这些年她一直不肯回宫,是不是因为在立后这件事上,陆廷渊一直不肯妥协,所以导致母子决裂?

此时,姜澂鱼脑子里乱糟糟的,各种猜测层出不穷,不过她也知道,光在这猜是没用的,索性定了定神,不再去想。

今日她唯一要做的,就是引燃郑妈妈这根导火索。

其余的事,她相信,在得知她当年之死事有蹊跷之后,陆廷渊自会查个水落石出。

三尺盖面,当年所有的秘密也都随着她的死被带到了地下,不见天日。

她不能让崔老夫人就这么清清白白地死了——

当年的真相,她究竟如何而死的真相,即使全天下人都不知,可至少有一个人得知道。

他应该知道,他的妻子,究竟被谁所害、又因何而死。

献完寿礼后,众人便在院子里随意逛着,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说话,等着午膳开宴。

姜澂鱼朝院内一个小丫鬟使了一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走到崔老夫人身旁站着的郑妈妈边上说了句什么,随即郑妈妈便随她去了前面的倒座房。

倒座房是她们这些低阶婢女的寝房,像郑妈妈这样有头有脸的家仆,是不用住在这种地方的。

郑妈妈为何要跟着一个小丫鬟去她屋里?

原来是刚才这位小丫鬟偷偷告诉她,说是见她这些日子有些心*神不定,特意出府寻了一位得道高僧,求得一件法宝,可以镇住各路妖邪。

郑妈妈这几日被折磨得不轻,正盼着有这么件东西祛祛煞气呢,因此不疑有它,就跟着她进了屋。

“东西在哪?你这小蹄子,磨磨蹭蹭的,还不赶紧拿出来!”郑妈妈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