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归鸾(重生)(272)
姜澂鱼接过圣旨,仿佛早就提前知晓一般,语气宠辱不惊:
“我知晓了,辛苦蔡内侍。青黛——”
闻言,青黛上前一步,双手奉上一只做工精致的红色荷包。
按照惯例,宫里来人宣旨,尤其是此等大喜事,是得准备封红的。
姜澂鱼早就心中有数,是以提前就让青黛备下了,以备不时之需。
“哎呦,姑娘真是折煞老奴了,能来办这趟差事,是陛下给老奴的脸面,哪里还用得着赏。”
蔡玄嘴上虽这么说,可还是笑着伸手接过了荷包。
未来皇后娘娘给的赏赐,他哪里敢推辞不受。
接着他又对着姜绍与孟氏夫妇二人道喜道:
“恭喜太师,恭喜夫人,常言道凤凰不栖凡木、不入等闲之家。姜家一门四后,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绝无仅有之事,依老奴之见,贵府的牌匾,恐怕没多久就要再换上一换了。”
蔡玄说这话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依据往常惯例,陛下大婚后都会为皇后的母家赐爵。
而姜绍太师的身份又摆在那,即使无法重新获封公爵,一个侯爵之位应当是手到擒来的,要不就没有封赏的必要了。
姜绍与蔡玄相视而笑,彼此心照不宣。
而后,姜绍拱了拱手,“那便多谢蔡内侍吉言了。”
“老奴还得赶紧回宫复命呢,不便多留,这便先行告退了。”
“不敢耽误蔡内侍办差,来人,送送蔡内侍。”
蔡玄带着一众宫人们走后,正厅里突然陷入一阵诡异的安静,大家都没有先开口。
对着这位即将成为皇后的妹妹/女儿,说恭喜吧有点奇怪,可不说点什么,又显得有些过于生疏。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姜问筠。
“澂鱼,你和陛下……是什么时候的事?我不过是外调出京一阵子,究竟错过了什么?”
见他脸上一片茫然之色,厅里众人不由得都抿嘴轻笑。
孟氏笑骂道:“你这野猴子,整日不着家,还有脸问呢。眼见着妹妹都已经有着落了,你自己的亲事不知道着急啊?”
姜问筠瘪了瘪嘴,“阿娘,现在正说妹妹的事呢,怎么又扯到我身上来了……”
他见话头不对,连忙转移话题问姜澂鱼道:
“澂鱼,一眨眼你竟然要去当皇后了……那往后再见你,我是不是不能再喊你名字了啊?”
闻言,姜澂鱼不禁有些失笑。
“阿兄说的哪里话,不论我嫁给谁,爹娘永远是我的爹娘,兄长也永远是我的兄长。你们若是因此疏远我,我才要伤心呢。”
听她这么说,厅里原本有些沉寂的氛围这才一扫而空。
姜绍招呼道:“都别杵在那儿站着了,咱们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秋绾,叫厨房传膳吧。”
姜绍发了话,众人这才相继入座。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第二日是大年初一,宫里例行举办宫宴。
宫宴虽然是晚间才正式开始,可朝臣命妇们都是下午太阳未落就赶着进宫了,一时间朱雀大街上车马如流,随便抓一个官,最小的都有五品。
许是昨夜出来看焰火时吹了凉风,今早起来,叶兰蕙便觉得头昏昏沉沉的,额头也是一片滚烫,叫了府医来看,说是感染了风寒。
于是孟氏便嘱咐她在家中好生歇着,又让人将阿弃抱去了另一间屋子,这才忧心忡忡地同姜澂鱼进了宫。
孟氏和姜澂鱼一进殿,立刻就收获了无数道热切的视线。
虽说姜澂鱼立后的诏书还未公布,可在朝为官的哪个不是耳聪目明。
前有陛下邀她同车回京,后又有除夕夜流水般的赐宴,那阵仗,真是恨不得把御膳房都搬到姜府去。
知情的自然心中了然,不知情的也咂摸出味来,姜家这是又重获帝心了啊。
于是夫人贵女们又开始对着孟氏和姜澂鱼热络起来,她俩一来,众人便围上来夸赞着。
“孟夫人今日气色真好。”
“就是,都是做祖母的人了,瞧着竟比我这三十出头的还年轻些呢。”
“你家姑娘几日不见,出落得愈发明艳了。”
孟氏客气地笑笑,不置可否。
这时,宣平侯夫人徐氏及时出现,将孟氏和姜澂鱼从众人的围拥之下解救了出来。
“咱们位子正好是挨着的,快随我过去坐下说会子话。”
宣平侯夫人笑着拉过孟氏的手,看向姜澂鱼时眼神里闪过一丝惋惜。
可惜了,这么好的姑娘,到底不能给她家做媳妇了。
孟氏也看出了她眼中的惋惜之意,故而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
“你家秉臣那孩子,可是年轻儿郎中的佼佼者,多少姑娘惦记着呢,这成亲的事啊,说快也快。”
宣平侯夫人笑笑。
“话是这么说,可儿女之间的缘分,强求也强求不来。如今你家澂鱼被那位看上,我知道这事再没有转圜的余地。我呢,自然是极喜欢你家澂鱼的,女儿可比儿子贴心得多,可惜我就生了那么一个木头,唉……”
她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指地感叹道:
“若是澂鱼能给我做个干女儿,我也无憾了。”
孟氏闻弦知雅意,没有多做思忖,当即便答应道:
“这有什么不行的,我们家出事的时候,多亏你照应着,澂鱼喊你一声干娘也是应该的,多一个娘疼她顾她,我求之不得呢。”
闻言,宣平侯夫人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喜色。
“当真?”
“那有什么好骗你的。”
得了孟氏的首肯后,宣平侯夫人才拉过姜澂鱼的手,殷殷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