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285)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本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希望的原则,姜澂鱼并没有反对。随行的卓杨将军见姜澂鱼点了头, 也没有提出异议。

见状,一旁的伏舟意味不明地笑了下。

能让一个正三品的将军俯首听令于一介女郎, 又派出天子六军中最受信重的玄甲军一路相送——

陆廷渊,你最好是将她当一个替身在宠。

因为不该属于她的东西, 她承受不起。

一行人马齐齐朝孟府赶去。

孟府如今是二房当家,也就是姜澂鱼的小舅舅一家。

他们这一行人数众多,虽都作寻常打扮,并未暴露兵将的身份,可也足够惹眼,路过街坊时,引得左邻右舍都出门来看。

“这些人都是谁?”

“听说孟家三娘要回来省亲,这样的派头,这条街上的人家,也只有她有份脸面了。”

“孟三娘?是那位远在玉京的荣国公夫人——孟三娘?”

“除了她还能有谁?”

“天爷,这排场,也忒有面儿了……”

在众人的议论纷纷声中,姜澂鱼扶着孟氏下了马车。

她朝围观的人群看了一眼,大多是生面孔,偶有两张略显苍老的面容,依稀能看出旧时模样。

小孩会长大,老人会死亡,在她与这片故土阔别多年的岁月里,依旧有新的人源源不断在此出生、长大,而后各自谱写着不同的故事。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注1]

这或许就是每个归乡的游子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时,都会生出的感慨吧。

小舅舅孟柏、小舅母宁氏还有他们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一家人全都出了门来迎。

孟氏同弟弟孟柏二人执手相看泪眼,半晌,谁都没能说出一句话。

最后还是姜澂鱼打破沉默。

“小舅舅,小舅母,外面风大,咱们先进屋去吧?”

孟柏这才如梦方醒,他一边擦了擦泪,一边迎道:“快,快进家来——”

小舅母宁氏也适时上前扶住孟氏的手臂,温声问道:

“阿姊,你们一路舟车劳顿,是想先休整一会儿,还是先吃饭?”

孟氏压下心里的汹涌的情绪,努力挤出一抹笑意。

“无妨,我想先去看看母亲,此行陛下还专门派了江太医随行——”

说到这,她仿佛才想起来有一位贵客忘了介绍,因此连忙略带歉意地补充道:

“方才忘了介绍,这位是北乌斯国的王君,我们这次回来,便是同送王君和使臣归国的队伍一道,这才一路畅通无阻,平安抵达。王君也带了御医,顺便来府上给母亲瞧瞧——”

接着,孟氏又对着伏舟介绍起孟府的人。

“王君,这便是家弟孟柏、弟媳宁氏和他们的儿女。”

话落,孟府众人连忙上前见礼。

孟柏拱了拱手,“王君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快请进——”

伏舟摇了摇手中的扇子,朗声道:“先生不必多礼,说起来,教小王学习大祈语的师傅,曾经也是先生的学生呢。”

“哦?如此倒是有缘。王君,请——”

孟柏侧身让了让,伏舟便带着那位随行御医进了门去。

孟氏接着介绍道:“这位便是江询江太医,旁边这位是卓杨卓将军。”

闻言,孟柏再次拱了拱手,寒暄道:“久仰久仰,快请进——”

如此,一行人才进了门,一路往钟老夫人所在的静和堂而去。

其余兵士及随从则留在前院稍作休整。

到了静和堂,孟氏一个病了数日咳疾未愈的病患,竟然走出了健步如飞的架势,直奔到钟老夫人榻前。

只见她扑通一声跪地,而后颤颤巍巍握住钟老夫人的手,声音里也带了些哽咽,而后小心翼翼唤了声:“母亲——”

可躺在榻上的钟老夫人似乎浑然未觉,孟氏试探性地拍了拍她的身体,仍旧没有反应。

孟氏大惊失色,连忙直起身扑到钟老夫人身前,边晃边大声唤道:“母亲,母亲?”

见状,孟柏夫妇也慌了。

“今早上母亲还清醒着呢,我告诉她阿姊马上就要带着澂鱼回来看她了,她好像是听懂了,嘴里咿咿呀呀的,看着高兴极了,比平日里还多喝了小半碗粥呢……”

宁氏颇有些六神无主,边说边急得掉下泪来。

姜澂鱼亦是心急如焚,扭头去看江太医。

“江太医,麻烦您快些为外祖母看看吧!”

江询连忙上前,“别慌别慌,我这就看看——”

看诊期间,江询一直眉头紧锁。姜澂鱼暗道不妙,她从没见江太医神情如此严肃过。

果然,江询号完脉便摇了摇头。

“钟老夫人年事已高,想来是一时高兴过度,髓海过于活跃,这才导致的昏迷,为今之计,我也只有尽力一试。各位,请先去外间暂候。”

闻言,众人连忙退了出去。

众人退出去后,江询打开随行的药箱,取出银针,在脑部几处大穴相继为钟老夫人施了针。

说实话,他现在也是紧张的,额头都冒出了一层汗来。

半晌后,钟老夫人才悠悠转醒。

不过这“醒”仅仅是指眼睛睁开了,眼神看起来仍旧呆滞无光,神智也不是很清明的样子。

江询叹了口气,让众人重新进了里间。

“我的医术也只能做到让她醒过来而已,钟老夫人伤了神智,想要恢复如常,老夫却是无能为力了。”

老人得了糊涂病,自古以来就是无药可医。

一听这话,孟氏的泪再也忍不住了,她扑上前去,声音凄切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