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归鸾(重生)(322)
他顿了顿,继而话锋一转。
“可江南数名高官被杀,据查证皆是被一种极为锋利的匕首一刀割喉。去岁褚世子进京参加大朝会之时,我故意找人探了探他的底,他身上所配佩剑,剑鞘虽普通,但剑身却有种很特殊的花纹,乃是由镔铁所铸,不仅是他,就连他随行侍卫身上所带佩剑亦皆如此。这样一来,很多事情便可以想清楚了。”
姜澂鱼眸光一黯,“你是说,是伏舟在暗中同褚彶交易兵器?”
陆廷渊不置可否,反而问了姜澂鱼另一个问题。
“我听卓杨说,你身边的那名女侍卫,是伏舟安插在你身边的杀手?”
姜澂鱼点点头,又摇摇头。
“她是老乌斯王留下来的风卫,专司暗杀之事,不过这些年她同伏舟没什么联系,江南官员被杀之时,她与我同在玉京,没有时间作案。”
陆廷渊沉了沉眸子。
“刺杀太后的凶手,至今还没抓到,而伏舟离京的时间,正是太后被杀的后一天——”
他没有再说下去,二人对视一眼,姜澂鱼明白他话中的未尽之意,刚想要说什么,陆廷渊却摆了摆手。
“算了,逝者已矣,既没拿到证据,便先不去说这些了。”
姜澂鱼还有一个问题想不通。
“那那些载有将士的船舶是如何在海上迷航的呢?是老天有眼,还是你的手笔?”
陆廷渊笑了笑,“世上哪有那么多凑巧的事,事在人为,这主意还是含章想出来的呢。”
“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快说快说——”姜澂鱼催道。
“含章早就料到,抚东节度使一向注重水师的培养,他如果想要围攻京师,必定不会舍近求远,走水路,是最快的方式。而海上航行,最重要的不是会不会水,而是要能辨别方向,所以含章早就提前准备好了数名有经验的舵手,褚彶的征召令一发,咱们的舵手就顺理成章地混进了他的军营,保管教他们在海上找不着北。”
语罢,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笑。
可并非所有事情都在他们的掌握和意料之中,就在大军还有一日即将抵京之时,朝野内外却传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褚彶发了檄文,言说当今圣上得位不正,他手中有当年先皇传位给宸王的立储诏书,而且宸王尚有一遗腹子在世,他才是继承皇位的正统之人。
檄文一出,已有十州刺史公开表示支持褚彶的“正义之师”拨乱反正,夺取京师,并拥立宸王幼子即位。
虽说这十个州放在大祈二百多个州里,数量上并不多,可这十个州兵力加起来怎么也有三万之数,连同褚彶手中的三万兵将,真要打起来,还真是一场鏖战。
听闻这个消息后,陆廷渊终于动了。
当天夜里,他便吩咐大军连夜拔营,赶回京师驰援。
第134章 进退维谷难抉择
彼时的玉京城外, 已是杀得一片火热。
褚彶当然也想赶在陆廷渊班师回朝之前攻下城来,可玉京此时有姜绍坐镇,哪有那么容易拿下。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失踪数日的七万大军, 如今若有这七万大军助阵,区区玉京, 只怕早已是他囊中之物。
也不知道那帮废物干什么吃的,竟然在海上漂了一个多月还没登陆, 大军的大半粮草都在船上放着, 若是他们真在海上遇着了什么大风暴, 那他可真能把肠子都悔青了。
即使走陆路, 一路打过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啊。
可他如今也是别无选择,只能破釜沉舟,趁着陆廷渊还没回京,猛攻城门, 竭力突破玉京的第一道防线。
他日夜盼着大军能早日平安抵达,可盼来的, 却是陛下的王师。
这日, 他正指挥着士兵攻城之际,身后却突然传来一阵号角呜咽之声。
褚彶向后看去。
挂着天子龙旗的骑兵浩浩荡荡而来, 那是, 天子亲临!
城楼上的士兵见状却是大喜,立即将此事禀报给了在此督战的姜绍。
“太师!是陛下!陛下回朝了!”
姜绍闻言亦是大喜, 立即高声吩咐道:
“弓箭手暂停射击,骑兵步兵, 随我出城,迎陛下归京!”
城门外的褚彶见陆廷渊平安班师回朝, 心下不由得慌了慌神。
这几日光攻城门就折进去不少人,现下又被城内城外两方人马夹击,回朝的王师正是士气最盛之时,他这边渐渐有不敌之象。
如今离玉京最近的琅州已成为他的据点,当下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一时成败不算什么。
他火速做出决断:“撤——!”
明德门外。
姜绍带领着一众将士跪地,并用双手将兵符高举过头顶,高声齐呼道:
“臣等恭迎陛下班师回朝!”
陆廷渊下了马,亲自扶姜绍起身。
“太师快请起,这段时日多谢你为朕、为百姓守住了玉京城!”
君臣对视,姜绍眼里满含热泪。
“臣,幸不辱命!”
而后再次将手里的兵符呈递给陆廷渊,后者笑了笑,从他手里拿过了那枚兵符。
姜绍这才小心翼翼地朝陆廷渊身后望了一眼,两个儿子倒是都在,只是不知夫人和女儿如今是何情况。
陆廷渊会意。
“太师放心,令夫人和令嫒都好好的,朕已经安排人从另一道城门送她们进城,确保她们安全无虞。”
姜绍一颗提着的心这才放下。
“多谢陛下。”
“这里不是叙旧的地方,回去再说——”
一行人马浩浩荡荡进了城。
回宫第一件事,陆廷渊便火速召见了四辅臣以及六部九寺最高长官和军中多位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