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152)
他找来那么多文书,就是发愁是从顺治二年之后开始清算,还是从顺治四年之后开始清算。
主要是,他自个儿家这些年也没少圈地,一下子都还回去他也心疼。
唉,早知道就不撂狠话了,一下子撩的太狠弄得下不来台,他的头发这两天都愁的掉了不少。
隆禧托着脸听鳌拜讲几次圈地的区别,摇头晃脑听的入神。
他三哥对圈地令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以前的奏折文书,鳌拜则是亲身经历过几次圈地,讲出来的故事比他哥更详细。
话说他们家二哥猜的真不错,鳌中堂现在看着的确像想后悔,不行,他们得好好唠唠,人要言出必行,不能说话不算话。
小阿哥揉揉脸,拉着鳌拜去院子里晒太阳。
这都中午了,不能一直待在书房里干活,劳逸结合最重要,不如叫达福过来享受一会儿天伦之乐,歇好了再继续干活儿。
正好他也想知道前些年禁止圈地时说要给被抢的百姓重新分地有没有真的分给百姓,分的是良田
还是盐碱地,抢了人家房子的有没有盖新房子还给他们?
鳌拜让人搬来几张躺椅,听到这个问题有些尴尬,“上报官府的自然都还了,那时朝廷刚刚立起来,要是说话不算数,还不得被人嘲笑是草台班子。”
上报官府的有官府管,那些没上报的自然是没人管。
圈地令刚刚下来的时候八旗兵丁是什么德性他比谁都清楚,到手的地怎么可能再让回去。百姓被抢了就老老实实受着,不等去告状就被圈起来当家奴了,有机会状告旗人抢占田产的并不多。
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和小阿哥说了,他们现在已经入关,要治军严明,不能和以前一样肆意抢掠,军纪严明才是正道。
小阿哥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八旗的将士是他们满人的骄傲,小阿哥以往听到的都是将士骁勇善战一往无前,忽然知道他们推崇的大军曾经干过那么多缺德的事再心里不舒服就不好了。
鳌拜挑着捡着给小阿哥讲圈地的门道,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多说,坚决维护八旗大军在小阿哥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毕竟他自己是武将出身,小阿哥对官兵影响不好,恨屋及乌连着所有武将都不待见那就不好了。
他们满人武将居多,小阿哥不喜欢武将,能被他喜欢的不就只剩下汉人?
不妥,万万不妥,不该说的坚决不能说。
可惜他不说隆禧也能猜出来。
他是年纪小,又不是傻,还能听不出鳌拜藏着话没说完?
清军入关时是什么情况他没见过,不过他觉得可能和鬼子进村有一拼,不然各地也不会一直有叛乱。
除非他脑袋被门给夹了,不然绝对不会相信鳌拜的鬼话。
已经发生的事情他改变不了,之后的事情却可以插手,圈地越早结束越好,鳌中堂既然已经放过狠话,那就不能反悔,说话不算数不是好汉所为。
说话间,奶娘嬷嬷带着达福过来,鳌拜摆摆手让闲杂人等退下,一把捞过他实心的大胖孙子放在腿上,吱吱呀呀压的躺椅发出不堪重负的声音。
隆禧朝达福招招手,让小胖墩儿来他这儿坐,他们俩都不占空,在一张躺椅上也很宽松,不用和鳌中堂抢空间。
达福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明明看上去像个小圆球,活动起来却非常灵活,吼吼哈嘿就换到新躺椅上面,“给阿哥爷请安。”
“达福也安。”隆禧捏捏小家伙的脸,再捏捏那肉嘟嘟的小手,笑的同样看不见眼睛。
自从认识了小达福,他就知道为什么他小时候那么受欢迎了。他两三岁的时候身上瘦,脸上却和正常小孩儿一样全是肉,软乎乎肉嘟嘟的小脸蛋儿捏起来是真舒服,要不是当着鳌拜的面儿不好欺负他大孙子,他还想凑上去吸溜两口。
小脸蛋儿捏起来手感不错,吸溜起来应该和果冻差不多吧。
隆禧和达福玩了一会儿,然后捏着小胖墩儿的爪爪给鳌中堂送上彩虹屁大餐,“我三哥说咱们刚入关时民间百姓过的非常苦,民生凋敝良田荒芜,朝廷下令圈地,最开始是为了安置入关的八旗将士还有流民,只是没想到政令发布下去后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所以才紧急叫停。百姓的日子已经那么苦了,流民已经那么多了,旗下将士还要把有田产的百姓赶出去变成流民,这样不好。”
达福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奶声奶气的鹦鹉学舌,“这样不好。”
隆禧笑弯了眼,圈着小家伙继续说,“我哥还说圈地之事屡禁不止他也很为难,没想到鳌中堂会主动站出来扛起这事儿,如此有担当,不愧是满洲第一巴图鲁,我哥昨天提起这事儿的时候都快高兴哭了。”
达福感受到手上的力道加重,无师自通继续捧哏,“巴图鲁!满洲第一巴图鲁!”
两个小家伙一唱一和,听的鳌拜飘飘然几乎要上天。
他的身份地位在这儿摆着,这些年来没少被吹捧,但是那些试图讨好他的家伙的吹捧和现在的吹捧不一样,别人吹捧他是为了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小阿哥和他们家大胖孙子夸他单纯是觉得他厉害。
两个小家伙那么小,还不到学习巧言令色的年纪,他们会说假话吗?
肯定不会!
由此可见,小家伙们说的都是真心话,他鳌拜就是那么厉害,就是那么强悍,就是那么威武不屈。
他们入关后就不能再和以前一样,要像阿哥说的,打开眼界,看看他们如今要治理的江山究竟有多广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