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237)

作者: 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还有那位薛凤祚薛先生,河道总督王光裕上次回京述职的时候提过一嘴,说是想把那人调到山东河台,只是这些天一忙给忙忘了。

回头让吏部查一下,如果那人没有问题就准了王光裕的折子,黄河这两年遭灾的地方多,等南边战事平息了就让国库多批些银子过去,再这么年年发大水,不光老百姓

受不了,官府也受不了。

康熙打定主意要拿耿精忠来立威,这次说什么都不会善罢甘休,要不是朝臣拦着死活不让他去前线,他甚至想亲自去指挥。

老臣们说话实在不给他面子,不让去就不让去呗,还说什么怕他只会纸上谈兵,他虽然没有真的打过仗,但是教他的先生……额……这么一解释,还真有点像纸上谈兵。

皇帝天天埋头奏折堆里,隆禧和常宁轻易不去打扰,两位小阿哥送走薛凤祚后没再问钦天监要人,自个儿带着身边的宫人动手,还真让他们把简易版的蒸汽铁罐儿给弄出来了。

宫里的太监宫女不是只会伺候人,想在众多宫人中脱颖而出不容易,能在阿哥爷身边伺候的各个身怀绝技,在这次全员大合作之前,隆禧都不知道他院子里种花的太监会打铁,扫地的小宫女会做木工。

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虽然过程有些奇奇怪怪,但是他们的蒸汽铁罐儿还是成功做了出来。

铁罐车头用蒸汽当动力,后面挂个木头做的车厢,因为是做来玩的,车头的体型不大,也用不着锅炉来烧水,跑起来速度不快动静却不小。

两位阿哥折腾了一整个冬天折腾出来这么个玩意儿,一时间可谓是扬眉吐气走路都带风。

然后事情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玩具铁罐儿他们能自己折腾出来,只要第一个做出来,接下来是放大还是缩小,拉人还是拉货,烧锅炉还是改成烧油,三轮还是四轮,等一系列问题就都会被万能的匠人琢磨出来。

论起动手能力,还得是世代浸Yin此道的工匠们。

活儿被抢了也没关系,俩人找乐子的本事还是有的,常宁没有封王出宫,但是该给他准备的府邸和田庄什么的都已经准备妥当,两个人去年在他们家二哥的庄子里住了好些天,今年就换个庄子住。

反正庄子在城外,带上几十个侍卫也不会扰民,他们老实了一个冬天,眼看着天气转暖,也时候出去透透气了。

春寒料峭,阳光正好。

官道上往来的人比冬天的时候多了许多,冬日里天寒地冻,大家能不出门都尽量不出门,结结实实过了一个安稳的冬天。

天气刚开始转暖,歇了一冬的农户就坐不住了。

田里有查看庄稼的老农,山里有砍柴打猎的年轻人,河边有下水摸鱼的小孩儿,村口也有聚在一起做针线的妇人。

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京郊的村子田庄都从寒冬中醒过来,带着春天特有的朝气,准备迎来一个丰收年。

他们扎根在土地上,消息却并不闭塞,时常有走南闯北的行商路过村子,一个村子知道某件新鲜事儿,过不了多久附近的村子就都能知道。

今年冬天不太平,南边正在打仗,他们不知道打起来的具体是谁,私下里说话的时候猜什么的都有,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倒也讨论的热火朝天。

皇帝年前大婚,场面极其盛大,京城的百姓几乎都得了赏钱,他们这些住在京城外面的农户也不例外。

皇家不是普通人家,人家从手指缝里漏下来一点东西都够他们舒舒服服过一整个冬天,他们今年能过的那么安稳,多亏了皇帝大婚的散的喜钱。

皇帝有那么多钱用来成亲,想来南边打仗也不缺钱,不然那些行商也不会都往北边跑,所以这次的仗朝廷肯定能打赢。

别的不说,就是花钱耗也能把对方给耗没。

他们没离开过京城,但是也知道南边更赚钱,听说江南的富商个个富可敌国,如果在南边就能挣钱,何必大老远的跑北边来。

村口说闲话的人群中很多不知道南方究竟有多大,他们只知道江南富庶,连带着就觉得所有在他们南边的地方都很富庶。

反正都是南方,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

今天是

个大晴天,村口的大树底下坐了很多人,手里有活儿的一边做活一边说话,手里没活儿的就单纯的晒太阳,享受这难得的安逸时光。

放到十年前,谁敢想他们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三十年前也不行,三十年前过的更惨,村子里年纪大的都知道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都是满人入关对他们来说是灾难,其实对他们来说,改朝换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老小能不能活下去。

住在京城附近好也不好,好的是京城贵人多,只要肯吃苦,进城做工一个人就能养活一家人,坏的是一旦京城有什么纨绔之类的让他们遇到,那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往前几十年,京城周边大片大片的地都被那些宗室王亲据为己有,那些贵人不把其他人的命当命,那时候的日子才叫苦。

他们村儿里有几户是从其他地方逃难过来的,宗室藩王在封地里搜刮的更过分,以为来京城会好点,没想到是出了虎穴又入狼窝。

京城的大官不会因为这里是天子脚下收敛多少,他们只是比那些藩王会伪装,搜刮百姓之前知道给自己扯一张遮羞布。

他们村儿以前有个卖炭的老翁,因为是外面逃过来的,没有地可种,为了糊口辛苦上山砍树烧炭,冬天卖炭,夏天卖柴火,日子虽然过的辛苦,却不至于吃不上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