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败家子宠夫之路(女尊)(171)

作者: 书空不语 阅读记录

“能量倒是消耗的不多……只是宿主千万别再强撑着传音了!!你的精神力消耗太大,意识一旦虚弱,身体也会出现问题的!!”

点点这边正在操心,那边孙思邈已经完成了诊治,季清夏的意识瞬间回到了身体。

好重……

季清夏只在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感受过这样沉重乏力的身体,不免一个趔趄,却被人轻柔扶住了,季清夏转头,看到了脸上明显带着担心神情的陈笙。

“妻主,你怎么了?”

“我没事……”季清夏拍了拍陈笙的手背:“只是有点累。”

崔兰枝和病情暂时稳定下来的林槐已经被送去附近的营地休息了,林曼自然跟着去护送自己的哥哥。县衙还被大火包围着,空气里全是火油的味道,这样洒了火油被故意点燃的大火显然不是一时一刻可以扑灭的。季清夏看着进进出出忙碌救火的士兵们,站直了身体,问一直站在旁边的影五。

“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回大人。”影五抱拳道:“我和小七进去的时候只看到那位林公子正在跟这人打斗。”

影五指了指被捆住丢在一旁的昏迷女子。

“这人当时也伤的不轻,大概是不想让任何人活着出来,才一直跟林公子缠斗,不肯罢手逃命。”

季清夏眉头紧皱。

这些私军的养法……看起来怎么更像死士,就连溪边抓获那个都不肯交代实情,若想问出口供……恐怕是极困难的事。可其他线索都被眼前的大火付之一炬,想来想去,还是得从这几个抓获的私军身上下手。

她想了想,问道:“云潇麾下可有擅长问供之人?”

季清夏说完,就见影五咧嘴一笑。

“巧了大人,在下……颇擅此道。”

季清夏有些意外。

云潇手下的影卫她虽然只见过一两面,但仅凭言谈举止便能看出几人各具性格,眼前的影五脸上一直挂着笑意,看着应该是个极和善之人。

她擅长问供?

却见一旁的影七突然龇着牙搓了搓自己的手臂,显然是想到了什么极可怕的事。

……果然人不可貌相。

“大人想问什么?不如交给在下吧。”

“好。”季清夏想了想,压低声音对影五说了几句。

直至傍晚,县衙的大火终于扑灭。

与其说扑灭……不如说是里面的一切都被燃烧殆尽,兵士们所做的不过是让这场大火不至于波及周围其他住户罢了。

县衙前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座座帐篷,主帐中,季清夏坐在案前,神情颇有几分疲倦。

“妻主。”

陈笙端着一碗汤药撩开帐帘走了进来。

将那碗汤药递给季清夏:“滋补的汤药,妻主喝一点吧。”

她给林槐看完病那会儿虚弱的样子让陈笙十分担心,军医们抵达此处与部队汇合后,陈笙就去找军医给季清夏开了这滋补的汤药。

季清夏知道自己是精神受损导致的虚弱,汤药大概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但不忍陈笙担心,于是接过汤药一饮而尽。

“苦……”忍不住皱着眉头小声抱怨。

陈笙赶紧将早准备好的冰糖塞进了季清夏嘴里。

口中的苦味渐淡,季清夏笑着问他:“哪儿来的冰糖?”

“在金小道长的厨房里拿的,想着万一能派上用场……”

“夫郎深思熟虑。”

正说着,帐外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清夏。”

季清夏愣了一下,连忙起身,就见沈大夫和沈歌撩开帐帘笑着走了进来。

“听说县衙失火,有州府来的大官在带人救火,我就猜到会是你,赶紧过来了。”

“沈大夫快坐。”

季清夏忙请两人坐下。

“我去备茶。”陈笙知道几人肯定要聊城中的事,便先端着空药碗离开了主帐。

“既然集结了部队,看来清夏对此次事件已查探清楚了。”沈大夫面露赞赏之色:“这么短的时间,清夏不愧为秦知府和……亲选之人。”

和什么?

季清夏愣了一下,见沈老不肯再说,也不纠结。

“不过是道观一行侥幸得了关键线索,可惜……证据都被这县衙大火付之一炬,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找出这幕后之人。”

“我这边也得了些线索,不知对清夏可有几分帮助?”

“沈老请说。”

“刚刚进来时,听军医们说你已吩咐此次疫病是毒非病,叫兵士们拿着崔小姐的药物去城内各处水源查验了。其实我这两日在城内医病……也发觉了此事。”

沈大夫轻叹一声:“这城中留下的百姓并非都是病重之人,还有许多老弱男子,可奇怪的是……按说这些病弱之人更容易染上疫病,但事实却是……留下的百姓中,青壮劳力往往是一家中病的最重的,而且百姓们的病情由东南自西北,逐渐减弱。现在看来,大概是因为污染的水源先经过东南,而壮劳力饮水自然比其他人多,也就病的最重。”

季清夏点头。

她当时也正是发现了相似的规律才会怀疑是毒。

沈大夫继续道:“除此之外,听前来求医的百姓们闲谈,我也知晓了一些事情。这荣县的董县令……原来并非是朝廷指派的官员。”

“哦?”季清夏听到这里立刻集中了精神:“地方官员不由朝廷指派,朝廷又怎会承认?”

“这是前朝遗留的问题了……”沈大夫叹气。

“先帝好征战四方,开疆扩土,先帝在时……我萧国版图不断扩张,所需管辖之人却是一时间无法供应,这才形成了这一股科举之风。可当时即便科举,人才仍需层层选拔,也就有那么一批……临时上任的地方小官。或是京中世家的门客们,或是地方百姓拥护之人,浑水摸鱼的成了一方父母官。总之……陛下继任后虽已查过此事,但许多人都已在任十数年……陛下若无缘无故撤了他们的职,免不得会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只是不知这董县令究竟是百姓拥护t,还是谁的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