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百味楼打烊,醉醺醺的何大老爷才被亲随搀扶着离开,次日醒来,他丝毫不记得自己曾经和闵韦达说过什么,他的记忆里只有诗词,只有他的辉煌。
对了,闵贤弟名叫闵韦达,闵?
姓闵的可不多,何大老爷首先想到的便是宫中的太皇太后,其次想到的便是阎氏的表妹。
阎氏的表妹便是闵家的姨娘,还差一点成了晋王妃的小娘,晋王妃突然薨逝,他和阎氏还遗憾了很久。
待到要出门时,何大老爷忽然发现,自己随身戴着的玉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比他那个成色好上许多的玉佩,这枚玉佩有些眼熟,何大老爷仔细一看,想起来了,这是闵贤弟的玉佩啊!
闵贤弟的玉佩为何在他身上,他的玉佩呢?
何大老爷叫来亲随,亲随也不知道,当时他被闵韦达的亲随拉着去楼下用饭了,好酒好菜,他也喝高了。
何大老爷虽然有些奇怪,但是他很快便想到了答案。
定然是昨天他和闵贤弟兴致来了,交换了彼此的玉佩,对,就是这样,他们已经兄弟相称,交换玉佩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更何况,闵贤弟的玉佩可比他那枚要名贵许多。
何大老爷心中窃喜,他告诉自己,他的窃喜与玉佩的价值无关,而是他交到了一位知音。
昨天没能找到何苒,何大老爷不死心,他不敢去劳府,但是他能去惊鸿楼,何苒是惊鸿楼的东家,她总不能不去惊鸿楼吧。
何大老爷又来到惊鸿楼,仍然没能见到何苒,他垂头丧气,只能回去。
路过百味楼时,他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却看到闵韦达正从二楼雅间的窗户里探头出来,冲他招手。
何大老爷大喜过望,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闵韦达还是那么热情,甚至比昨天更热情更亲厚,想想也是,他们已经是能谈诗论道的好兄弟了。
何大老爷问起闵韦达的出身,果然,闵韦达竟然是太皇太后的侄孙!
太皇太后没有亲侄子,她唯一的兄弟闵青传说被一条大蟒蛇咬死了,但是闵家早年也是大户,子孙兴旺,闵韦达的父亲,是太皇太后的从弟。
何大老爷忙道:“这么说来,闵贤弟还是当今的表兄?”
闵韦达连忙摆手:“莫要说,莫要说,岂敢,岂敢啊!”
何大老爷又惊又喜,闵家今非昔比,可不是当年区区阎家就能把女儿抬进去做姨娘的闵家了。
何大老爷想起这两日在惊鸿楼碰的一鼻子灰,忽然扬眉吐气,如今他与闵贤弟已是好友,哪里还用去看那个假货的嘴脸。
又是吟诗作赋的一天,又是何大老爷醉醺醺被扶回客栈的一天。
只不过这一次,一起被扶回去的,还有他的长随,主仆二人俱是醉得人事不知。
可这又如何呢?好酒好宴,好诗好人,还有醉意朦胧时,闵贤弟拍着胸脯向他保证的事,是什么事来着?何大老爷想不起来了,也许是梦吧。
何大老爷睡到日上三竿还没有醒来,前方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却已经踏着清晨的露珠送到了京城。
几位阁老刚到宫门前,战报就到了。
官军与晋军的第一仗,惨败,官军后退二十里。
不要小看这区区二十里,晋军已经攻破平山卫,战场距离真定府也不过八十余里,现在又后退了二十里,马上就要退到真定府,再退就要退回京城了。
皇帝六神无主,晋王要打到京城了吗?
他要退位了吗?
不,他十二岁登基,至今也只有三年光阴,这张椅子,他还没有坐够。
第56章 一门亲事
此番官军的主帅是忠义侯谢鸿明,这五万大军来自保定卫和昌平卫,这两大卫所都是谢鸿明的子弟兵,在此之前,皇帝对谢鸿明的仰仗,远超从边关回来的武安侯陆屏南。
可是现在,皇帝觉得让谢鸿明挂帅太失策了,无论经验还是战功,武安侯不是比谢鸿明更厉害吗?
都怕那些阁老们,尤其是兵部尚书,若非是他提议让谢鸿明领兵,朕就会派出武安侯,那么现在后退二十里的,就是晋军了。
但是这些想法,对于皇帝而言也只是想法而已。
阁老们以前每每做出决定后,会听他的意见,他同意,他们才去实施。
可是现在,阁老们你一言我一语,一番争论之后,首辅冲他深施一礼:“陛下,请下旨吧。”
皇帝一怔,下什么旨?你们都没有告诉朕,朕怎么下旨?
太监元英凑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阁老们说要让冯赞大将军率三万人马增援。”
皇帝问道:“冯赞,那是谁?”
元英叹了口气,小声提醒:“就是前年招安的那位冯老大啊,您还亲自召见过的。”
皇帝想起来了,是那个大土匪。
好吧,那就他吧。
皇帝下朝之后,便去了慈宁宫,他每天都会来慈宁宫请安,只是平时很少会抬头去看,全程低头垂目。
今天他一肚子委屈,想和太皇太后说说,他难得的抬起头来,却发现太皇太后似乎更老了。
“皇祖母,那些阁老们全都不把孙儿放在眼里,还有方毅的事,外面很多人都在说孙儿没有容人之量。”
太皇太后嗯了一声,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派了冯赞驰援?”
“是,就是那个土匪。”皇帝说道,他没想到太皇太后居然知道冯赞,他都差点想不起来。
“什么土匪啊,皇帝莫非忘了,冯赞的夫人是谁?”太皇太后淡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