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社恐小学官伴读日常(52)

作者: 赵不鱼 阅读记录

邓衿松开他手指,把他带到小火灶旁烤火,“不冷也不洗了,我来,你在这里看火。”

宋子须换了厚衣服,本也没觉得多冷,现在坐到火灶旁,还有些热,“殿下,我没事,我能洗。”

“知道,”邓衿往石槽里倒水,冲掉菜上的泥,“坐着吧。”

宋子须犟不过邓衿,只好坐在小板凳上看邓衿洗菜。

菜洗好,邓衿说什么也不让宋子须干活,可单他自己,又不会做成一桌饭菜。

宋子须只好站在邓衿身边,教他洗米加水蒸上。

又站在菜板前,看邓衿拿着菜刀,盯着面前的菌子,用练武的刀法去切。

菜刀“邦邦邦”地打在菜板上,听得宋子须耳朵疼。

“殿下,斜着切会轻松一点……”宋子须忍不住道。

邓衿顿住,刀身往左斜,无师自通地抵在左手指节上靠着切,“这样?”

“对。”宋子须笑了笑。

切过菜和菌子,深割鸡肉便于煮透,又备上小米辣和葱姜蒜以及八角桂皮香叶的小料。

邓衿拿着锅铲,在宋子须的指导下热了锅,往微冒白烟的锅里丢下一小块猪油,油化滋滋响时丢下小米辣姜蒜和八角香叶小料,快速翻炒出香味,又把切好的菌子和焯过水的鸡肉放下去爆炒,最后猛地浇上一勺水炖煮。

邓衿在做饭上自有一套感觉,准备盖锅盖时发现了不对劲,“仔,少了什么?”

宋子须递来一小罐盐和一小坛酱油,“是这个,放完慢慢炖熟就好。”

“放多少,”邓衿打了勺盐,“这么多?”

宋子须连忙拦下他,道:“太多了,”他接过邓衿手里的勺子,把盐抖掉大半,才放进锅里。

邓衿在一旁细细看了一阵,道:“仔,如果放在饭里用多少。”

宋子须顿了顿,“炒饭吗?”

“不是,看饭量加盐,大概加多少。”邓衿掀开饭盖。

宋子须估量了下,抖了一小勺盐出来给他看,“应该这么多,不咸不淡的量。”

邓衿点头,重新盖上饭盖。

鸡肉快炖好时,邓衿另起了一锅汤煮下白菜汤,他捞了一小勺盐,“仔,这个量?”

宋子须只看了一眼就点点头,“是,”他笑了笑,“殿下学得好快。”

邓衿轻笑。

这顿饭邓衿没让宋子须动手,只让他在旁指导,因而宋子须没沾什么水,浑身被小火灶烤得暖融融的。

邓衿把做好的饭菜盛到饭盒里,拿去给大黄送到大爷那,然后打了十几盆狗饭。

又单独留了一盆奖励了小鸡腿的狗饭盖好,等大黄回来拿给它吃。

一顿饭毕,人吃饱,狗也吃饱,邓衿和宋子须午休。

不睡不要紧,睡了过后,宋子须醒来时脑袋昏沉,浑身发冷,这是要病的征兆。

他穿上更厚的衣服,拿了药包去小厨间煎药。

邓衿做过一次午饭后,似乎颇有心得,醒来就在小厨间琢磨晚饭怎么做。

他见宋子须带着药包缓缓走进来,放下了菜刀,“仔,不舒服?”

宋子须反应有些慢,好一会儿才缓缓道:“有点冷。”

邓衿洗过手,手背搭到宋子须额头上,触感温良,没有烧起来的迹象。

他接过宋子须的药包,关门挡风,“你去灶边烤暖,我煮。”

“……殿下,我没事,我可以自己来。”宋子须道。

邓衿:“坐着吧。”说完解开药包。

宋子须昏昏沉沉,还冷,于是没跟邓衿犟太久,最后坐到板凳上烤火了。

邓衿把药包里的药倒进碗里,顿了顿,道:“仔,和煮菜一样下水熬?”

宋子须反应了一会儿,缓缓站起走到他旁边,准备打水,道:“先洗一遍。”

邓衿道:“你说我做。”说完从他手里拿过水瓢。

洗药,泡药,煎药,熬药。

加武火炒,减文火熬。

捣鼓了有两个时辰,邓衿端来一碗浓苦汤药,“仔。”

宋子须慢慢喝下,喝完又浑身发热,嘴里发苦,胃口大减。

晚饭时邓衿做的饭他也吃不出什么,看邓衿皱着眉说没滋没味,他也没什么感觉,早早沐浴躺下。

次日,早时秋风催刮,天色昏昏。

邓衿摸了摸宋子须的额头,仍然温凉,他轻声,“仔,今天先休息,等好点再和大爷出去。”

宋子须闻言,点了点头。

他睡了一晚,不仅没好一点,还愈发不清醒,身体很沉很冷,胸口又闷。

这时候逞强容易病倒,到时候让人照顾更麻烦。

邓衿穿戴整齐后出门,和大爷说了下情况,大爷进来看看宋子须,给他煮了碗热腾腾的香汤软粉开胃,邓衿又熬了碗药给他喝下去。

等宋子须吃完睡着,大爷拿着农具道:“小衿,我那边农活紧张,不能看他,你在院子里看他喔?”

“嗯。”邓衿边洗碗边应了声。

洗完碗,邓衿回屋看了看宋子须。他阖着双眼,面上平静,但看着呼吸困难,胸口起伏不大,停顿太久,一滞一滞的。

邓衿出门,凭着记忆一路走到村口,找到了住在村外的守殿太监。

小顺子正在守殿太监住的大院里吃着早饭,扭头一看邓衿站在村门,立刻放下筷子跑过去行礼,“太子殿下。”

邓衿:“张伯许勉他们在哪。”

“在屋里,”小顺子道:“殿下,我把他们叫出来?”

“嗯。”

小顺子跑去里边叫人。

没一会儿,张伯、许勉和郑叔都走了出来。

邓衿:“他病了,来一趟。”

几人连忙跟着邓衿回小院,张伯试了试宋子须的体温,看眼舌,诊腕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