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小学官伴读日常(57)
邓衿一动不动站在殿外,看马车缓缓上路。
马车行了没一会儿,忽然间,他看到车厢的帘子被掀起,宋子须探出头来,“殿下。”
“……落了什么?”邓衿上前一步。
宋子须摇摇头,又对他挥了挥手,“我明年二月过来。”
邓衿忽然间笑了,也对他挥挥手。
马车渐行渐远,埋没在风雪之中。
学殿又上了两个多月,赶在年前歇课。朝廷也摆了休朝宴,让大臣们好好歇一歇回去过年。
夜宴,灯火辉煌,文武满座,酒盏碰撞声久响不绝。
邓衿坐在高处,意懒把着酒盏,兴致缺缺。
“太子,”皇上看着他道:“朕这些天看你不大高兴,为什么?”
邓衿:“没什么。”
还待再问,忽然被一个匆匆忙忙赶来的太监打断,那太监一副焦急之色,低声,“陛下,送礼的那群奴婢拿错了宋家的东西给虞府,这会儿不好拿出来,只能另备了。”
邓衿离得近,捕捉到了些许字眼,“宋家?”
太监顿住,一时不知道该不该说,见皇上点头,才道:“回殿下,是宜州宋府双儒士那边的礼,被下面这群奴婢弄错了送给虞府,您说说这都什么事啊!”
邓衿忽然道:“二老喜欢什么。”
太监一愣,一旁的皇上道:“太子,你要做什么?”
邓衿放下酒盏,“菱州好东西多,从本宫储库里支来更快,告诉我二老喜好,东西我来备。”
皇上看他一阵,挥了挥手,太监立刻道:“殿下,宋老爷喜端重之物,宋老夫人喜奇新奇巧的小物件。”
邓衿倒满酒,对皇上举杯,“儿臣失陪。”说完饮尽,走出殿外,“小顺子,备马。”
第 30 章
宜州。
这日晴好,宋子须吃过早饭,在院中的躺椅上晒太阳。
祖母坐在一旁,摸了摸他的头,“仔仔,回来这些天,怎么闷闷的?”
宋子须一愣,缓缓道:“没有,就是累了。”
“那怎么会累这么多天,”祖母笑了笑,打趣他,“是在皇都有想的人了,不舍得回来,不高兴了?谁家的姑娘啊。”
宋子须脸色涨红,“没有,”似乎觉得不够,他又强调:“没有姑娘。”
祖母渐渐止笑,捧着他圆圆的脸,“仔仔,这么多天了,先前你回来路上受寒生病,我和你阿爷不好问什么。现在病好了,有什么事你跟我们说,不好让我们一直担心,好不好?”
宋子须看她一阵,轻声,“阿母,我没有姑娘。”
“说笑的,”祖母笑笑,“没有就没有,以后再娶。”
“……阿母,”宋子须沉默许久,低声,“必须是姑娘吗?”
祖母渐渐收了笑,“也不定是姑娘。”
宋子须沉默许久,轻声,“谁都可以吗?”
“……可以啊,”祖母拍拍他,“你们自己喜欢,谁也不好拦着。”
宋子须没说话,斟酌再三,再三斟酌,反反复复,最后还是没说什么。
祖母面上渐肃,“仔仔,阿母瞎猫碰上死耗子,猜准了一半,对方是小公子吗?”
宋子须默然。
“是谁家的小公子?”祖母略一思索,“学官制没变的话,要外出实修,一般要分好几组。你是太子伴读,应当和太子朝夕相处……”
宋子须没说话。
祖母说着说着顿住了,好一会儿没说出话来。
许久,她才轻声,“是太子啊?”
宋子须一下子泄了气,默认了。
正僵着,突然一个家仆跑进来,“老夫人!老夫人!”
“……哎,哎,”祖母半晌才应了声,站起来,“不急,不急,慢慢说。”
家仆气喘吁吁,“太子、太子亲自送礼来了,现在人在门外!”
宋子须怔住,随即从躺椅上坐了起来。
祖母看了宋子须一眼,道:“仔仔,来。”
宋家大门敞开,宋老爷年近七十,仍然站如青松,气质儒雅,欲要拜下,“见过太子殿下。”
然而还没躬身,就被邓衿扶住,“不必多礼。”
另一边的宋老夫人带着宋子须过来了,邓衿看过去,正好见宋子须眉眼弯弯,声音轻快,“殿下。”
邓衿也笑了笑。
“哎哟,都别杵在这里儿了,快进来坐来。”祖母边说边叫家仆跟着宫仆把年礼搬进来,然后把邓衿迎去前堂。
前堂中间放了张小木桌,邓衿和宋子须对着坐,一旁是安安静静的祖父,和活络的祖母。
“殿下啊,赶路累不累啊,从皇都来这里要走不少路呢。”祖母道。
邓衿:“走走停停,没怎么累。”
“那有没有住的地方啊?我们府里有一间空院子,可以过来住。”祖母道。
邓衿笑笑,“叨扰了。”
“不叨扰,”祖母道:“我们这里也不常来人,过年热闹热闹也好。仔仔没什么朋友,刚还念你,你就来了。”
邓衿:“是吗。”
“是啊,”祖母摸摸宋子须的头,“仔仔回来这几天不怎么高兴,看见你来,笑到眼睛眯缝了。”
宋子须面色涨红。
几人聊了几句,祖母就让邓衿先去休息,而后留下宋子须,嘱咐:“仔仔,我和你阿爷腿脚不便,出不了宜州了。既然太子肯来,那索性趁这个时候摊开说清楚。但是他身份毕竟特殊,我和你阿爷商量商量,看看这件事怎么个解决法。你也去看看他,问问他怎么想的,以后要不要一起,你们先自己想明白,好不好?”
宋子须点了点头,“谢谢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