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记糖水铺(151)
为何不待见他?
崔瑄垂眼,“你们郎君醉了,扶去歇息吧。”
崔琰叫嚣着没有醉,可是鼾声很快隔着半个院子都挡不住,实在有辱斯文。
待有了空闲心,崔瑄才有心思思考起二郎惹下的麻烦,有些意外,也棘手。
对方好意,虽别扭,他也怪不得。
只是这样一来,沈小娘子定是要恼了,尚不知要如何才能哄好。
想到家里,人多口杂的烦恼的确是……他便是不喜这样氛围,才不常回去。
但便如崔琰说的那样,又不知对方是否会介意……看她旁的行事虽然随意散漫,于感情上倒是认真,从对那几个仆婢就可以看出,还有当初破釜沉舟离家之勇。
离家——
崔瑄忽然蹙眉,无论那日公堂之上眼泪有几分真,对方为那张姓士子一路追随的行为不假,又确确实实将自己折腾得一身伤。
端着杯的手微微一抖。
风雪渐息,剩些沫子在空中乱飘,没有傍晚那会阻人的劲头了。即便归家时亲眼见着了沈记打烊的告示,店里也黑着灯,崔瑄仍旧披衣起身,提了灯笼,缓步走出宅子。
“我出去散散。”
阿青要跟着:“郎君吃了不少酒,我给郎君提灯吧。”
“不必,还算清明。”他的声音在这萧瑟风中显得温和,“就在附近走走,你去歇着吧。”
郎君一个大男人,又会武,不似小郎君,阿青行礼后便退下了。
今晚月色是不错,虽非满月,自有残缺美感,很容易叫人联想起过往遗憾不得事。
譬如那个叫阿绯的小厮。
二郎与三郎都配有两个长随,他身边却只有阿青,除了他不需要那么多人伺候以外,也是因为心中有愧,既保护不了身边人,就不要再连累更多人好了。
因着他与二郎差些从高台上摔下之事不知被谁捅到了前院,他们院中的下人免不了受罚,又因着二郎的推卸责任,他近身的人被罚得尤重。
其余人都撑了下来,唯有瘦弱些的阿绯留在了那个秋夜。
时至今日他已记不清阿绯的面容长相,只记得面色异常红润的父亲,反常激动地将他压在那间院子里,听着隔壁高低起伏的哀叫求饶声与板子打在皮肉上的钝声交织在一起,数落他不“稳重”,还要带累二郎差点儿受伤。
后来才知道那红润跟激动是因为磕了丹药的缘故。
大宅门里,似“阿绯”这样代主受罚的下人并不少见,没有第二个人将他的死放在心上。
二郎的赔罪亦是冲着他来的,觉得愧对于他。
他始终沉默在无声中。
当时心中有激愤,抿嘴缄默是不愿恶语伤人。现在想起,内心已经无比平静。
连律书中都道“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主家有随意处置的权利……那他这样的激愤,似乎没有必要?
走着走着,又到了熟悉的小巷中。
月上中天,满院清辉。
旁人都睡熟了的时候,唯有沈朝盈还在厨房做云片糕。
白如雪,薄如纸,一点即燃,又是超市里常见的老朋友,也是南方人过年必备年货。
口感绵粉,有点粗粝,但又神奇地很快化开。
无论是洁白一片的,还是里头夹了坚果仁的,亦或是桂花味,都是从小吃到大,早就腻了。
沈朝盈曾与一北方同学戏言,当她开始吃云片糕的时候,这意味着——她是真的饿了。
哪里想到还会有想念这东西的一天呢?
这时候做云片糕,少了半成品材料可现买,至少得提前两三月做准备。
炒米、磨粉、陈化,而后熟粉有了,还要提前一晚润糖。
她早上便将饴糖、细糖跟猪油掺上了,放了一天,晚上这会子拿出来用。
将润好的糖浆跟熟粉混起,搓散,再擀开,总之叫饴糖与粉充分融合,直至一抓成团、一捻即散的程度,接着细细过筛。
之前做雪月饼也有这一步,只不过云片糕的米粉与糖混了,格外湿黏费力,于是她想了个法子,用两方大石固定住那底下碗盆跟网筛,这样能专心过筛,不必一手扶着网,省下不少力气。
若想吃带馅的,这时候可以加些核桃仁进去,沈朝盈想着那么老些开心果还没吃完,便顺手拿来用了。
一半纯白原味,一半夹仁,入模具压实再上锅蒸。
真做起来才知道,这些工序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得很。
等锅中烧水煮沸以后转小火才能上锅蒸,三分钟以后脱模,再蒸三分钟定型。
最后撒上层熟粉防止水分流失,也是粗粝口感的来源。
一搓一切,片片要薄而均匀,三浅一深,切出来书册状,又叫“书册糕”。
前置准备太长,以至于才花了不到一个时辰便蒸出来一大锅时,沈朝盈满脑子的:就这?
甚至困劲儿过去了,觉得还能趁时候准备准备别的。
她们今年走亲访友的年礼便打算送云片糕。
名字好听,外形寓意也好。谁家没几个读书人?谁没个科举梦?来年又是春闱,再合适不过了。
她又觉得这两日柜台上也可以搭着卖些云片糕,照样出礼盒装,上回订制的盒子还剩不少来着,用完也该更新换代了……
这般想着,沈朝盈熄了灶火,收拾台面,扫地泼水,最后检查门闩——
呃?
夜风微拂,灯光摇曳,适才这人缓步走来,穿一身雅淡常袍,闲闲雅雅,温然玉立,面目虽带几分憔悴,又被绯色酒意掩盖,神怡气肃。
“小崔大人对墙角还真是‘情有独钟’。”沈朝盈闲闲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