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结婚,三年逃跑(177)
可他一个糙老爷们,打了几十年光棍,实在不适合照顾一个小姑娘。
县城里没有福利院,周毕就带着她一路北上,送到聊海的福利院来。
这样偶尔有空,周毕还能来看看小姑娘。
小姑娘读小学那会他倒是常来,后来到了初中、高中,周毕反而不常来了。
一方面是刑侦工作越来越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嫌。
中年大叔来看小姑娘,很容易被人多想。
虽然周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直关照的那个小姑娘完全不在乎这些,还因为崇拜他专门考了警校,就在周毕所在的派出所,成为了他的小徒弟。
*
现在是国内午休时间,聊海市青源派出所内,李文惠刚去食堂打饭回来,一眼看到周毕还在研究桌上“李顺德案”的相关笔记。
“师父!”李文惠故意走到他旁边,跟打报告似的大声喊他。
周毕吓坏,差点骂人,“干什么你?”
“先吃饭再干活。”李文惠把他那份盒饭放到桌角。
周毕没动弹。
“最近怎么又看上我爸的案子啦?”李文惠端着饭,就站在周毕对面,边吃边疑惑。
早在李文惠很小的时候,为了能让她正常长大,派出所的人就告诉她,她的爸爸因公牺牲了,其他再黑暗的猜测一概不提。她来派出所之后,有关李顺德案的调查周毕更是从来不让她插手。
李文惠只是大概听人说过,周毕跟自己父亲友情深厚,一直对这个案子有执念,始终不相信李顺德的死,隔段时间就要打报告继续调查。
她也劝过周毕挺多次,人死不能复生嘛。
连她这个女儿都已经能接受爸爸的死,准备好好迎接新生活了,周毕有什么不能接受?
可每次她这样说,周毕都会发火,严重的时候还叫她以“不尊重群众生命”为由写检查。
现在李文惠的检查写够了,也不再劝他,只要他不折腾自己这把浑身毛病的老骨头。
“先吃饭。”李文惠伸出一只手挡在周毕和记录纸之间。
周毕没办法,只能抬起头,可脑袋里装得还是案子那点事,“对了文惠,你在福利院和肖川关系怎么样?”
“不怎么熟。”李文惠蹙眉,“怎么了师父,你又怀疑肖海洋?不是你跟我说的,二十年前就排除他嫌疑了吗?”
周毕放下手上的材料,叹了口气。
当年他第一次见到肖海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身上那副儒雅绅士的气质。那时候周毕还想,山沟沟考出来的大学生,还真是和一般人不一样,也难怪李顺德之前愿意跟他交朋友。
肖海洋和李顺德表哥不同,非常配合周毕的调查。每次周毕约他见面,一定提前到,问的问题也都老实回答,谈吐清晰,面带微笑。
他说当初想来聊海,是觉得这边发展好,再怎么说他也拿了个大学文凭,想着到这边还能多挣点钱养娃。
谁知过来以后才知道,城市大,大学生也多,工作更不好找。
现在娃没养好,死了一个,另外两个暂时寄养在别人家,打算以后挣到大钱,再把娃接回来。
那时候他人还挺穷,成天东奔西走找工作,找到一份被辞一份。
周毕印象最深的是有年冬天下大雪,自己在所里值班,肖海洋一身单衣背着一个大包裹,正好路过派出所门口,脸和手都冻得通红。
周毕看不下去,让他先进屋暖和一会,还拿了自己的大衣给他穿。
肖海洋脸上带着感激的笑,本就不大的眼睛眯的快看不到,傻里傻气地说:“没事,周警官,我这人特抗冻。”
可刚说完,立马打了个喷嚏。
周毕坐在自己工位上,皱着眉:“再抗冻你也受不了成天过这种日子啊。你那个工作到底怎么样了?再说找工作难,你个大学生也不至于难成这样。”
“是不至于,但我这不是有文凭不敢用吗?”他坐在凳子上,瑟缩着搓手。
“为什么?”一句话把周毕问懵了。
他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解释,“上回来调查,您不是跟我说,案子查完之前,跟李警官相关的所有东西都不要随便外传吗?”
“你的文凭和李警官有什么关系?”周毕没懂。
肖海洋说着吸吸鼻子,“这张文凭,以前,是李警官亲手交给我的。”
周毕听了半天才知道,肖海洋的文凭曾经弄丢过,是李顺德给他找了回来。
这么一点小事居然让他记住这么久,听得周毕一个局外人还怪感动的。
大概也是那时候,他开始对单纯的肖海洋放下怀疑。
那一晚他对肖海洋开导半天,不住安慰他不要太难过。往好处想,万一李顺德还活着呢。大家总还要好好生活,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失踪自乱阵脚。
周毕劝肖海洋先拿文凭赶紧去找工作,李顺德的事有他在。
肖海洋就这样被劝好离开,后来几年,人生像按下加速键。
周毕亲眼目睹肖海洋一路从冬花集团的小职员,攀升到董事会,又在左家有了名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街头流浪的傻子了。
肖海洋大婚前,特地来问周毕休假的时间,就赶着他休假的时候办婚礼,拜托他一定要去。
婚礼上他管周毕叫“恩人”,感谢他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滴水恩,涌泉报。
他说完,当着在坐所有商圈大佬的面,敬了周毕这个基层警察一杯酒。
就在一众精英名贵的赫赫掌声中,周毕又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台上这个西装革履,举止从容、精瘦干练的儒雅男人,此时此刻正带着一脸势在必得的玩味,品鉴着在场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