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珍馐(247)
特制的酱料裹着酥软的肉末,浓郁的香味唤醒味蕾,手工制的面条根根分明,哪怕经过沸水煮熟,依然保留着劲道,像拉紧的线一般,骤然断裂,拌着酱汁在口中起舞。
可惜,酱汁口感过于厚重,让这面条整体上有些偏油腻,潘文清教授暗道。
他放下筷子,正准备给出点评,突然间,仿佛深悠山谷中送出的一缕清风,鲜爽清冽的茶香渐生,随着一口口咀嚼,茶香的存在渐浓,酱汁厚重的口感在这一刻被茶香所调和,此起彼弱,直至呈现一种莫名均衡的状态。
“酱香而不腻,茶香而清冽,面软却不失劲道,口感风味俱佳,这就是你说的双味拌面,”
潘文清教授拿着筷子挑起一株咬断的面条,细细观察。
只见面条截面处,明显地呈现着内外两色同心圆,外圈是面条的米白色,内圈是一点淡淡的绿色。
他惊讶道:“这是……”
被他用这泛着精光的眼神盯着,温礼有些拘谨地点点头。
“面条,我用了千层思路,一段加入抹茶粉的面条,外面再裹上一层普通面粉揉制成的面条,然后不断摔打,反复拉长,最终呈现出内外两层不同口感。”
梵云谣看着筷子上的面条,默默点头:大胆而不失心细,又能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中,考虑到不同食材调料的特性,进行创作。
她的眼光果然没错,如果是温礼的话,那后面自己也能放心地把八珍阁交给他。
其他评审闻言,纷纷夹断面条观察。
果然,每一根的截面处都是一白一绿同心圆,他们动筷试吃,接着纷不约而同地点头。
经过试吃环节,评审们依次给出自己的评分。
最终,温礼的这份“双味拌面”综合得分95.7,在目前已经比赛评分的选手中,仅次于今安和方楚舟。
“这寸头小哥哥还挺厉害的,目前全场第三,光看得分的话,比江筵食府的江叶秋和江渊省的横竖兄弟还厉害强啊”
“我是一路看着他的比赛过来的,面食可以说是温礼的统治区,不过这手双层拉面还是秀到我了”
“是啊,我家也有个面点摊,别看他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要做到这样内外层根根分明,粗细均匀,可不简单”
“这个评分是高,但别忘了这场的比赛规则,双人1V1PK,可不是初赛那样按照总分拉通排名,温礼能不能晋级,关键还得看接下来梵云谣的得分”
“梵厨可是目前唯一的双百选手啊,她的得分肯定不低,”
“依我看,温礼悬了,倒霉地碰上梵云谣这个大魔王,以他这分数,但凡换一个对手,那不都妥妥晋级吗?说到底,还是运气不好”
“不是,你们未免也太笃定了些吧,我承认梵云谣确实厉害,但再厉害的人也有失手的时候吧,结果未出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没错,这场我反倒比较看好温礼,他的这手双层拉面真的太绝了,你们难道没注意,评审们个个对这道菜都很满意吗”
“怎么办,这两个我都好喜欢,淘汰谁都会心痛的好吗呜呜呜呜”
在观众议论纷纷中,下一道菜品的评选开始了。
梵云谣上前两步,停在评委席前,开口说:“我这道菜,名为——新枝。”
第176章
浅墨色圆碗中铺着一层浅浅的汤汁,三颗如珍珠般奶白色的汤圆盛放其中,汤圆表面勾勒着枝丫的纹路,其间零星点缀着粉色小花,远远一看,仿佛一枝探出墙头的海棠枝。
杨会长舀起一颗汤圆。
汤圆表面沾着一层汤汁,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星星点点的光,细细打量,能看到表面盘旋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轻嗅一番,隐约间,一股淡雅清甜的茶香钻入鼻尖,一扫萦绕心里的忧虑。
送入口中细细品尝,汤圆皮软糯的口感,让人仿佛踩在云朵之上,随着咀嚼,被包裹其间的馅料流出。
淡而纯净的茶香味在唇齿间久久盘旋不散,芋泥味的馅料比汤圆皮更软更稠,两种口味在口中相汇,并未产生冲突,反而莫名契合,相互调和交融。
隐约间,仿佛看到雨后的晶莹露珠挂在新出的芽间,一曲山间茶园的笛声悠悠奏响,涤荡心灵。
杨会长闭眼回味了片刻唇齿间的残香,缓缓睁眼:“汤圆皮的口感甚佳,茶的清甜和芋圆的浓香搭配得恰到好处,味道绵延悠长……”
他用勺子挖开一颗汤圆,紫色的馅料缓缓流出:“你这芋泥馅料里,还加了别的东西吧。”
说着,杨会长闻了闻,然后又吃了一颗汤圆,细细品尝,仔细辨别着口中的味道:“虽然很淡,但确实有一股酒香味。”
梵云谣点点头,解释说:“制作馅料时,为了平衡茶香和芋香,以恰到好处地融合这两种风味,我加了点青梅酒。”
酒香除了起调和味道的介质作用,还能让余味更加缠绵悠长。
福三唐首席周泰鸿主厨单独尝了尝汤圆皮,思索道:“这汤圆皮里加了茶,滋味柔和清爽,有点像绿茶,又像是白茶。”
“是白茶,”梵云谣拿出一罐开过的茶叶,说,“白茶不炒不揉,只经过萎凋和干燥,是最接近茶叶本味的一种茶,这种特性也正是我选中它的原因,并且白茶在口感上偏柔和清甜,与芋泥更加适配。”
“糅合了白茶香味的汤圆皮,配上青梅酒酿的芋泥,”冯书钧看着碗中的汤圆,朝梵云谣投去赞赏的目光,“这碗名为‘新枝’的汤圆,完成度非常高。”
如果说初赛的五谷粥更多的是炫技之作,那么这碗‘新枝’则展现出了烹饪之人对食材了解之深刻,以及运用之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