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156)

作者: 木枝雪 阅读记录

颜良虽然性急冲动,却并非蠢人。他当即明白了什么,与文丑对视一眼。

“莫非军中有胡人派来的细作?”

乐进笑而不答,已是默认。

颜良文丑背脊发麻,当即想前往公府汇报。

“此事勿要告诉袁使君,未免节外生枝。”

颜良与文丑犹豫地停住脚步。他们身为袁绍的亲信,多少了解袁绍的性格。

“若不汇报,只怕事后要被问罪……”

“二位,此乃危亡之际,你们应当知晓孰轻孰重。若只是怕被问罪,便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等战役结束,一切自有分辨。”

颜良与文丑长叹一声。

“坏了。”文丑反应快,当即压低嗓音,急切道,“结盟当日,参与密谈的都是可信任之人,但在事后,那些庞大的物资被运往仓库,怕是刺史府衙的侍卫都知晓此事。若当中有胡人安排的细作……”

“无妨。”乐进勾起唇,现出意味不明的笑,“不怕他知道,就怕他看不见。”

颜良&文丑:“?”

“这一些物资可是稀罕物,有这些东西为饵,胡人只会更加迫不及待地谋取涿郡。正所谓‘事急则乱,乱则败’。胡人若被这些物资迷惑,急于谋城,这对于我们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本来,他们就没打算真来一场“塞外冰天雪地下的长征”。

带着物资行军北上,按照主公的话来说就是Plan B,候选计划,势不得已才会启用。

更好的办法,就是在边关附近将胡人之患彻底解决,既能减少士兵不必要的伤亡,也能杜绝冒险北上的隐患。

至于为什么拿出这么一份豪华的物资?

除了迷惑细作,引诱胡人主动进攻,更主要的原因,是展现实力,在袁、陈同盟中迅速拿下绝对的主导权。

效果也很显着,在那场展现“土豪之气”的密谈后,袁绍帐下的几位将军对他们颇为信服。

这种“强者效应”,不仅适用于当下,还会一直维系到战胜胡人以后。

已经见识过陈国兵将的豪富与滋润,袁绍这方的士兵,又岂会甘心原来的“艰苦”与“简陋”?

只是这一番算计,除了在袁营划水的荀谌,暂且无人知晓。

事情正如乐进所说的那般,胡人很快就派细作在袁营搞起了小动作。

众所周知,袁绍偏爱小儿子,胡人细作便拿袁绍的小儿子袁尚作文章,假装陈国士兵,在袁尚就寝的时候发起刺杀。

虽然这场刺杀很快就被袁尚身边守护的亲兵发现并阻止,但还是见了血,袁绍的右臂被划伤,拉开一道三寸长的口子。

袁绍大怒,当即发作了一通,还带着刺客的尸身,派人质问陈国的领军大将乐进。

对此,乐进的评价是:袁绍发怒的样子太过逼真,不像是演的。

事实也是如此。当知道自己的小儿子被人刺杀,袁绍简直气昏了头,哪怕明知道这是胡人的诡计,但当着陈国人的面,他还是生了迁怒之心,不假辞色。

也正是因为袁绍如此真实的态度,让胡人相信自己的计谋成功,开始下一步计划。

没过多久,陈国、袁绍势力的结盟,正式宣告“破裂”。

陈国的军队怒气冲冲地离开涿郡,带着一干物资回返并州。

胡人大喜,当即引兵南下,绕过涿郡,冲向更西部的代郡。

早先胡人窃取的那封军情曾经提到,幽州最西边的代郡虽然处于无人统辖的地带,但是主道开阔,北部有密林遮掩,便于暗中运输辎重。

加上代郡紧挨着并州的雁门,陈国之后运送辎重,会从代郡走,希望袁军在代郡与涿郡的边境安插一支护卫队,协助辎重入城。

如今陈、袁联盟“破裂”,陈国回返并州的辎重,也大概率会往那边走。

只要他们抢了物资,掉头把罪名扣在袁营的头上——既能占了好处,又能进一步挑唆陈、袁二方势力的关系,让他们互相攻伐,消耗势力,何乐而不为?

基于这样的恶念,胡人们兴奋地在代郡设下埋伏。

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物资,而是自南北两边包抄的大军。

刘昀带着吕布、张杨俘虏了这一支胡人军队,逼着胡人将军写下“事已成”的急信,送往辽东,自己则带着大军继续北上,绕过长城,来到光禄塞附近。

除了那只劫掠物资的军队,剩下的胡人大军大多分布在辽东,伺机而动。

留在光禄塞附近的,则是那些胡人的亲眷,与一部分留守的骑兵。

因为胡人在驻扎地留守的兵力不多,在双方兵力悬殊的状态下,刘昀这一方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战局,将驻扎地的胡人亲眷全部俘虏。

辽东的胡人大军并不知自己老家被抄,还在密谋夺取幽州重要郡所——涿郡。

胡人联军首领收到偷袭部队送来的急信,以为偷袭部队顺利地拿下大量珍贵的物资,当即狂喜。

“等陈国发现物资被劫,必定会向袁绍讨说法,到那时,我们再在中间煽风点火,引二军交战。袁绍对幽州的军事部署与把控能力不佳,在畏惧陈国威势的情况下,他一定会回到冀州大本营。到那时,涿郡的防守必然松懈,正是我们夺城的好时候。”

听到胡人首领的这番话,盟军小头领表示不解:“汉人们似乎喜欢一致对外。如果我们进攻中原,陈国与袁绍这一方化干戈为玉帛,再次联起手来对付我们……”

“化干戈为玉帛?哪有那么容易。”首领冷嗤一声,“只要让我们派去的细作下手,弄死袁绍的小儿子和陈王的大儿子——两边都死了重要的儿子,还怎么化干戈为玉帛?不得结为死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