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158)
说完,他无视了身后模糊的嘶吼,大步离开。
出了监狱,一直跟在身侧,过于安静的刘晔忽然开口:“不知主公要如何处置此人?”
“他们既然如此残忍地对待三州汉民,那自然得由受害者的族人与乡人——来制定、实施对他们的处罚。”
以直报怨,自古如此。
只有受害者有权利决定复仇的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稍稍缓解一丝仇恨与伤痛。
刘晔若有所思地颔首,没有再说什么。
半个月后,在关内犯下恶行的胡人,被带到幸存者与亡者亲属的面前,由他们处置。
这一天开始,并州下起绵绵春雨,仿佛要将冬日沉淀的苦痛全部洗刷。
细雨缠绵的第五日,益州传来喜讯,陈王率领的部队利用“滑翔翼”悄悄潜入益州,在法正、张松等益州势力的帮助下,成功拿下整片州土。
交州士燮被江东山越势力威逼,不堪其扰,正式乞降。
自此,天下初定。
董昭给刘昀送了一封歌功颂德的奏笺,大肆赞美他的功绩与德行。
随后,董昭再次劝进。这一回,不再是私下奏请称帝,而是群臣的面,正式提议。
“而今天下即定,十三州臣服。臣,斗胆恳请主公,顺应天命,继承汉之大统。”
重臣纷纷附议。一时之间,宽阔的议事堂内,响起山呼海啸之声。
刘昀暗叹一声,做出最后的挣扎:“等陈王凯旋,再议此事。”
众人只当刘昀尊重老父,履行“三劝三拒”的传统,没有多想。
没人知道,他们“年少有为,谦恭下士,温润而泽”的主公,在独处的时候把脸皱成包子,长吁短叹。
终于,在长达月余的休整后,陈王带着益州的主要官员北上,来到并州。
知子莫若父,陈王一看刘昀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陈王没有第一时间提及称帝的事,反而说起了袁绍。
“袁本初那边有什么动静?”
“袁本初交出了玉玺……已暗示了称臣之意。”
闻言,陈王捋了捋乌黑的长须:“袁本初偏爱幼子之事,你可知晓?”
刘昀点头。
袁绍偏疼幼子袁尚,这事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刘昀也时常听到乐进的吐槽,对“袁尚受伤,袁绍发飙”这件事记忆犹新。
“你可知,袁绍帐下的几个重臣为何相互攻讦,乱象频出?”
见刘昀不语,陈王继续道,“若是袁本初死了,他的谋臣会拥立哪一位公子上位?”
刘昀一点就通:“我明白了。”
让他父亲陈王登基,倒也不是不行,毕竟他家家庭关系和谐,父亲又正值壮年,亦有明主之相。
但——
不说人心是否会变,光是“稳定臣心”这一方面,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就如同史书所写的那样,袁绍死后,袁氏势力分裂,各自拥立。
他父亲陈王不会像袁绍那样偏心,却也难保有心之人不会从中作梗。
何况,如今陈国的事业,有一大半出自他的手,许多人才只是追随于他,而并非隶属陈国。
如果他不称帝,让他的追随者们如何自处?
“你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当局者迷,容易对于未知之事心存顾虑。”
陈王伸出手,轻轻按在刘昀的肩上,
“不管前路如何,都有你阿父、阿母、妹妹、弟弟在。阿菟想要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
刘昀读懂了父亲眼中蕴藏的勉励,郑重地点头。
新历六年(公元203年)夏,汉明帝刘庄之来孙,陈王之子刘昀继任汉之大统,定都陈县,改年号为“延光”。
延光,有继承前人荣光、流传声华之意。
刘昀之父被加封为太上皇帝,弟刘巍被封为宛陵王,妹刘仪被封为汝宁长公主,舅舅谢源被破格加封为公,赐九锡。
同样功劳累累的谢家兄妹与其他功臣各自封侯,各有奖赏。
自然,对于孙坚、曹操、袁绍这样的“前诸侯”,也少不了封赏与安抚。
等一切尘埃落定,刘昀独自回到房中,一直陪伴他的“图书馆app”突然发出一声“叮”的提示音。
[阅读总时长:8000天,图书阅读率:85%,图书应用率:50%,恭喜读者,完成“日复一日,持续阅读二十年”,“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基建达人”,“第一高效率读者”等成就。]
这是图书馆app第一次出现提示,即便早已见惯各种大风大浪的刘昀,在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都不免生出一瞬间的诧异。
二十多年以来,他都把这个金手指当做一个中规中矩的,用来看书、做笔记的脑内工具……从未想过它还有不一样的功能。
出于职业习惯,刘昀反射性地问道:
“收集这些称号有什么用?”
[图书馆隐藏的第二层自动解锁。同时,可以兑换到豪华的终极奖励——“回家”。]
回家……难道是指……
刘昀蓦然一怔,陡然涌现难以言喻的复杂心绪:“如果我兑换了这个奖励,会立刻‘回去’吗?”
[……读者,做事应当有始有终。你既然继承了这个世界的汉祚,并且为这个世界开启了一条崭新的科技线,那么就该为这个世界承担起自己作为帝王的责任。登基成帝只是个开始,图书馆隐藏的珍贵典籍还等着你探索。等你在这个世界寿终正寝,“回家”的奖励会自动解锁,将你送回二十一世纪,在三墩大学的图书馆本体内复活。]
[你在这个世界达成的成就,会全部转化为“健康值”,注入你现代的身体内。以后你可以放心地卷,刷再多的题也不怕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