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这个红楼不一般(125)+番外

作者: 羽淼 阅读记录

原来南安郡王竟在半月前被西南诸番所掳,只手下不敢告知朝廷,暗中与西南诸番交涉,想私下里赎出南安郡王。

不得不说这番操作也真够惊人。

至于怀远将军此时递折子的原因,昭元帝心知肚明。

朝中因为此事炸开了锅,再无人关心军饷拨放之事。苏从雁哪还敢为南安郡王讨要军饷,只觉得堂堂一位戍边的郡王竟被小小的番邦所掳,太丢人了。

要知道西南诸番都是各自为政,常年都是以弱示人,并不构成威胁。

吵了几日也不见结果,西南诸番掳了人之后就没了消息,也没有使臣和书信过来,并不知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只南安王府像是天塌了一般,南安太妃连昏过去都不敢,立刻大妆进宫求见帝后。话里话外意思都是让圣上看在南安王爷的面上好歹给南安郡王留一条生路,若是需要银钱,南安王府可耗尽举家之力。

第75章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可反观昭元帝却老神在在的,任凭朝臣打嘴仗,一点也不着急的模样。

南安太妃短短几日嘴上就长了燎泡,半个月都不曾睡一个安稳觉。到处托人打听消息,连宫中的田太妃都寻了,想要让上皇向当今施压。

这自然是最下策,可南安太妃却顾不了许多了。

南安郡王只有一个独子,还尚未成亲,家中只有南安郡王一个顶梁柱,若是他出了什么事,南安王府就要垮了。

因顾念着老臣,上皇难免要过问几句。只他也知道,朝廷还没吵出个章程出来,便是西南诸番都无使臣来访,不了解他们的诉求之前贸然试探实乃不明智之举。

南安王府不再赠医施药让领救济粮的百姓多叹了一句,南安郡王是不是被掳与他们毫无相干。即使收成没有去年好,年还是要过得热热闹闹过的。

上京城各位勋贵和朝臣倒是过了一个没滋没味的年。

出了正月之后,西南诸番的使臣果然进京来了,却不是来谈条件,而是来求和的。

众人这才知晓为何他们活捉了南安郡王之后竟无一丝动静。

这事还要从两年前赵恒回京那次说起。

昭元帝到底是拗不过赵恒,派了数百精兵跟着赵恒北上。回了北地之后,他便依照原先的计划,悄悄带人围了祖陵。

因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倒真挖出了不少事情来。为避免夜长梦多,他让亲随把义忠亲王的庶子软禁在军中的地牢里,才带人越过嘉陵关直往西疆而去。

本只想去西疆察看一番情况就回头处理旧事,却没料到正遇鞑靼借兵给西南诸番,奇袭只带着一队人马的南安郡王。

鞑靼留着南安郡王,想弄来舆图以西疆为突破口攻入内陆,事成之后朝廷自然要出银钱和粮食赎人和赎买被占据的土地。

赵恒身上有昭元帝钦赐的虎符,他用密信传书给定国公,让他点齐五万人马悄悄从嘉陵关潜行而来,杀了鞑靼和西南诸番一个措手不及。

鞑靼只派了一万人马西行,西南诸番更是一盘散沙,更何况面对的还是北地的虎狼之师和西疆军士的夹击。

两军还未交战时,鞑靼便用主帅南安郡王的安危做筹码,可见大齐军队并不顾忌他的生死,才知晓大势已去。

两军还没交战几场,鞑靼便死伤殆尽,西南诸番也被吓破了胆子。最近的几个小国还被攻破了王廷,连国主都被活捉了去,更不提在战场上被抓的主帅了。

赵恒手握虎符,自然是他主持大局,西南诸番还想拿南安郡王做人质交换,却被赵恒否了。

他留自己的舅舅在西疆主持大局,自己则带着军队押解人质进京,让西南诸番与鞑靼派使臣来大齐求和。

这些都是怀远将军写了告罪的折子之后的事。

赵恒控制局面之后,也一并囚禁了隐瞒南安郡王被掳的消息,妄想先赎人出来的怀远将军。

西南诸番使臣与赵恒是前后脚进的京,因赵恒带着大部队,只在离京郊军营二十里地之外驻军,先派人带使臣进京。

此时朝堂上还没争出个结果来。

不说文臣,就是武将这边也分了几波意见。一说无论如何要确保南安郡王的安危;一说主帅被俘动摇军心,应尽快另派主帅主持大局;一说只是南安郡王被掳,又不是西疆门户已破,向属国缴纳赎银有伤泱泱大国体面。

等戴权把赵恒的消息告知昭元帝后,他才传西南诸番的使臣觐见。

那几位使臣没料到大齐的天子竟然直接宣他们觐见,连梳洗一番的时间都不给。形势逼人,他们也只能一个个灰头土脸进了大殿。

等他们跪在地上呈上求和书,朝堂上顿时落针可闻,连一向端持的首辅大人周玉先也怀疑自己听错了,很不雅地用手指掏了掏耳朵。

性子急的苏从雁猛的朝后看去,正准备问是不是他自己听错了,却忘记了自己身后正站着林海。

林海只朝他微微一笑。

苏从雁心里骂了一句笑面虎,也来不及问林海,只听昭元帝让戴权带了使臣下去休息,议和之事等宁王回朝之后再议。

那几位使臣前不久才知晓,当初战场上领军的年轻人竟然是当朝宁王。想起当初他轻飘飘打发了他们的情形,使臣心里满是苦涩,这一次上国只怕不会轻易接下他们的求和书了。

因圣上下了令,大军再行二十里,就驻扎在京郊军营旁边,令宁王第二日一早回朝复命。

赵恒第二日卯时刚过,就点齐一百人马,又押解着数十名俘虏进了大开的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