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这个红楼不一般(136)+番外
黛玉正堵着一口气,闻言一顿,点头道:“那咱们歇一会儿。”
她穿着一身黛蓝色的胡服,愈加衬得肤色白若凝脂,两颊殷红,汗水顺着鼻尖,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滑落下去。
赵恒怔怔看着她,像是凝固住了一般。还是贾敏看着不对劲,在下头喊道:“你们两个还待在上头做什么,仔细出汗吹了风,快进屋子里歇歇。”
赵恒这才缓过神来:“妹妹先回去吧。”
黛玉点了点头,赵恒在她身后看着她的背影,良久之后突然长叹了一口气。
待黛玉换了一身衣裳出来,正赶上砚哥儿下学的时候,他记事之后鲜少见过赵恒,如今只听是那位送马和送鹦鹉的哥哥,就与他亲近了许多。
“小红如今已经愿意载着我了。”砚哥儿骄傲地挺了挺胸脯。
小红刚来林家时,因只记得赵恒身上的合香气,只肯亲近黛玉。
等日子渐长它记忆中的味道渐渐淡去,再加上砚哥儿从来都是亲自照顾它,不假人手,他便只认砚哥儿这个主人了。
倒是挂在廊上的那两只鹦鹉已经长大了,黛玉屋子里的丫鬟不时喜欢逗逗它们,能学舌的话也就多了起来。
连翘二人只陪着黛玉习武,此时已经下去休息了,换了小满跟在身边伺候。
黛玉身边的凝碧和藕荷早已满了二十,按理说早就应该出去婚聘了,只她们二人还觉得黛玉年幼,身边的丫鬟又没个稳重的,因此一拖就是好几年。
去岁惊蛰和谷雨这些丫鬟渐渐成了气候,贾敏也就放她们自行回家婚聘,又给她们添了妆。她身边的几个大丫鬟也同样如此。
凝碧嫁的是家生子,因舍不得伺候了这么多年的姑娘,早就与贾敏说好了,若是将来黛玉成婚了,便让她家做陪房跟着黛玉一道去。
黛玉对北地之事还有些好奇,又想起先前去北地的冯先生,一别也已经五六年了。
除了每隔半年之久会给黛玉写一封信外,便再无音讯。
黛玉也曾派人去冯家问过冯先生的弟弟,得知他也只有书信往来的消息外,便不再向冯家打听了。
“北地辽阔,倒不曾见过冯先生。”赵恒明白黛玉的担忧,“妹妹不必担心冯先生的安危,北地虽然民风彪悍,但百姓也多爽朗淳朴,况且跟在她身边的两位侍女若是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自会求助北地的定国公府。”
黛玉的心稍稍放了下来,又问北地风土人情如何。赵恒一一与她说了,见她面露向往之色,便道:“日后若是有机会,我也带妹妹去看看。”
第82章
贾敏一口茶顿时呛在了喉咙里,绯红立刻上前来拍她后背,还特意假装埋怨道:“太太喝茶总是这般不小心,呛住了就知道难受了。”
贾敏用帕子掩住嘴,只胡乱点点头。
只能怪赵恒上来就是这样的惊世之语,也怪她自己没端住。
林海都已经在六部走到底了,若无意外的话,想来是不会外任了。赵恒却说将来有机会带黛玉到北地去见识一番,这个机会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二人日后成亲。
也不知赵恒是别有他意还是随口一提,但听在贾敏耳里也不能怪她多想。
“西疆的高地上还盛产一种花,长得晶莹剔透,闻之冷香扑鼻。我本想摘一些,干燥起来回上京时给妹妹看一看。”赵恒见黛玉有些意动,只叹息道,“可惜摘下来没一盏茶的时间,就无一例外枯死了,想来是不能离根保存的。”
“应该问一问当地人有什么法子,只咱们不知道罢了。”黛玉紧跟着说了一句,她素来好奇心重,这种奇花没得一见也确实觉得可惜。
赵恒的形容绘声绘色,不说砚哥儿和黛玉,便是贾敏都听住了,不仅感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
林海年轻时也曾游学过一段时日,只言关在家中如井底之蛙,是做不好学问的。正好黄先生有带着孙儿去游学的打算,林海早先便与他说好了,到时候也带着砚哥儿一道去。
不过那也是砚哥儿十岁之后的事情了,现在能让贾敏操心的只有黛玉的亲事。
“妹妹如今还喜欢做香吗?”赵恒被砚哥儿歪缠着说了半车的话,连茶水都上了三四次了,才寻着空闲问黛玉。
这本就是十分寻常的一句问话,黛玉原本面色还正常的,又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冷下脸来,只淡淡道:“倒是比先前做得少了,我的香做起来都费劲,就怕好好的心意被人糟蹋了,因此也只做些自己用。”
赵恒听着她的话有些不对劲,却没有深想,只从怀中拿出一本册子:“这是我这几年在各地搜集的所有香方,上一次回来得匆忙把它忘在北地了。我把它们装订成册,这次正好一并给了妹妹。”
黛玉盯着那本薄薄的小册子,半晌才道:“是特意为我寻的吗?”
“那是自然,喜欢香的人不少,也只有妹妹有本事做出来。”
这一句不知怎么又拍到了马腿上,黛玉先前已经让小满去接了香方过来,此时正兴致勃勃地要接过去看,闻言手上的动作一顿,只让小满收好放在一旁。
赵恒的心随着黛玉的动作七上八下的。
他知道黛玉的心思重,也明白黛玉这个模样想来是不高兴了,却不知自己是哪句话说错了。
贾敏冷眼看着二人的互动,心不停地往下沉。黛玉心性敏感,那也是对亲近的人而言。若是不熟悉或者不喜欢的人,她一贯都表现的不怎么在乎。
新提上来的几个小丫鬟不清楚,可绯红跟在贾敏身边多年,也是看着黛玉长大的,如何不明白黛玉今日的举止与往日里不同,便引着砚哥儿岔开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