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这个红楼不一般(165)+番外
明明母女二人都选定好了宝钗,偏偏甄家的姑娘上京来了,王夫人又瞧上了甄家的大姑娘甄蓉。
许是宝钗年纪到了,薛家逼得紧,王夫人又让张道士传出宝玉这两年不能娶亲的鬼话来。
贾母每每想起这些,都忍不住冷笑。
王夫人的眼光可越来越不行了。
湘云便不说了,一门双侯可不是谁都能有的殊荣,她又与宝玉青梅竹马,是贾家人看着长大的。宝钗虽然出身上差一些,家中又有薛蟠这个拖累,可她本人却没什么可挑剔的。
甄蓉却不一样,虽颜色上好看,只怕是个草包美人。
况且老太太人老成精了,一眼就看出甄家母女二人都是心大的,想来是看不上贾府的,王夫人只能白忙活一场。
贾母一点都不着急,最好薛家母女也睁大眼睛瞧瞧王夫人的做派。姐妹离心这场大戏,贾母可是想看许久了。
老太太走后,薛姨妈和董氏没过一会儿,就十分有眼力见地告辞了。只老太太好不容易出门一趟,还想留在林家再陪女儿和外孙女儿说说话。
一行人出了林府,薛姨妈有些怪董氏,只抱怨道:“我原本要跪下来求贾敏,说不定她心软立时就应了,你为何把我拉起来?”
跪了老太太之后再跪贾敏,薛姨妈便觉得没有什么可难为情的了。
董氏点了点这个糊涂的小姑子:“你不曾与她相处过自然不知晓,那贾敏虽然是老太太的亲闺女,可性格与老太太完全不同。老太太吃软不吃硬,可贾敏却是心硬如铁。你这一跪下去,她倒以为你这是威胁她。”
薛姨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连声向董氏道谢,只说今日多亏了她。
“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我也没帮到什么忙,如今只能看林大人那里如何了。”董氏矜持道。
薛家的马车先送董氏回了王家,才调头往贾家去。
薛姨妈见宝钗一路只垂着头不说话,一副闷闷不乐意样子,连忙安慰她:“钗儿别怕,林夫人既然已经让林尚书去打听,算是应承下来了,你哥哥定然不会有事的。”
宝钗只“嗯”了一声,眼中明明暗暗的,不知在想些什么。
等回了梨香院,宝钗遣退了贴身的丫鬟,拉了薛姨妈在里屋坐着。
薛姨妈见她郑重其事的样子,心里也有不安。
果然宝钗坐下去后,径直道:“妈,你与姨妈说的那件事,便算了吧。”
她面上不见羞涩,只有一派平静。
宝钗本以为薛姨妈会跳起来反对,却没料到她只沉默了一会儿,沉声道:“这事日后再谈,先把你哥哥的事解决了再说。”
宝钗已经做好了跟薛姨妈晓之以情动之以礼的打算,没想到听薛姨妈的语气,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面上不犹得显出了几分诧异。
薛姨妈便笑了起来,只看着宝钗道:“钗儿,你真以为妈是老糊涂了,便是我再想跟你姨妈亲上加亲,可经过甄家和你哥哥这件事情,也能看得明白了。”
宝钗忐忑不安的心有了着落,眼里滚出泪来,这眼泪也不知是委屈还是如释重负的。
王夫人就是个佛口蛇心的,虽然面上看着亲切,但一跟自己的利益有冲突,首先舍弃的就是薛家。
宝钗无强势的娘家依靠,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王家的舅舅。可王家舅舅与王夫人是嫡亲的兄妹,到时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只会装聋作哑。
再加上上头还有个不待见她的贾老太太,宝钗日后的处境只会更艰难。
宝钗一直觉得老太太是一尊不会说重话的菩萨,可今日才知道菩萨也有几分性子。
方才从黛玉的话中便可知道,宁王与林家走得十分亲近,贾敏若是从中调停,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
可老太太直到薛姨妈跪下相求了,才松口来寻贾敏,不过是给薛姨妈一个下马威罢了。
今日因为宁王的一句话,他哥哥便受了无妄之灾。他日也可因为其他的事情让薛家陷入如此境地。
这是老太太无声的警告。
“妈你能想明白就好。”宝钗低下头,面上现出几分苦意,“其实宝玉并不是良配,不说他院子里的那些,您也知道他的性子,但凡有几分颜色的,他都能生出怜惜之意。”
袭人事发之后,王夫人便给宝玉屋子里换了一批姿色平平的丫鬟,宝玉不过郁郁了几个月,又开始故态复萌了。
宝钗性子大度,是因为对宝玉的感情并不深重,却不是面团捏的。
而薛姨妈虽然想开了,但心中还觉得十分委屈:“你看看你姨妈,那甄家的甄蓉一进京,你姨妈镇日里就围着她转了,打量别人不知道她的心思呢。”
薛姨妈越说越愤然:“还让张道士传出宝玉这两年不宜娶亲的消息,你今年可十七了,到时候耽误了你,妈心中难安。”
薛姨妈叹了一口气:“早点认清你姨妈的为人也好,日后你若嫁到他们家,还要在她手底下熬半辈子。我只是不甘心那些花在你姨妈身上的银子,加起来给你置办一份体面的嫁妆都绰绰有余了。”
宝钗面上露出几分深思之色:“该还的总是要还回来的。”
薛姨妈心里却没有这么乐观,虽然母女二人话说得硬气,可宝钗已经十七了,又是商户出身,从来是被勋贵人家看轻的。
若是有更好的人选,这些年她们也不会厚着脸皮住在贾府里,生生耗大了宝钗的年纪。
第101章
晚些林海回来的时候,贾敏便把此事与林海说了一番。
林海也没料到竟然这般巧,那登徒子竟是薛振的后人,只叹道:“当年在金陵,我也曾与其父见过一面,他虽是商人,却能称得上儒商,不料他后人竟如此品行,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