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200)
众臣: “唯!”
随后嬴政和大臣们商议在长城附近建泥砖房和打井的事,其实是嬴政决定要做,大臣们做补充,权力完全掌握在皇帝手里。
老百姓收了冬小麦,种下绿豆,交了赋税,募兵的告示在关中和陇西郡各个城池几个城门口贴出。
绝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征兵和募兵的区别,于是告示旁边有小吏换班给老百姓们解释清楚。
老百姓们听说这次征兵不是强制,是自愿,挑年轻力壮的人,每个月给发钱,每个月给发钱是个大诱惑,不少年轻人心动,和家里人商量后去报名。
秦人好战,很多人年轻男人不愿意在家种地,大秦兵部很快在关中和陇西招满三万精兵,布署好后出发去九江郡。
同时,沿长城的北方各郡官方在附近招人修路,平整土地。
这天酉时过后,嬴政看着相里垣画出的皇宫和新城大图,心里有些不爽,他原本计划征几十万民夫开建皇宫,但是钱不够,只能分步建起来。
他越看大图越不爽,卷起图放到一边,出宫找阿叔喝酒聊天。
唐启阳边倒酒边和嬴政说:“现在三伏天,人容易心浮气躁,咱俩少喝点。”
嬴政听到咱俩两个字心里舒服,说:“你是怕被兰从母骂吧?就按你说的。”
唐启阳撇嘴:“我喝多她才不会管,她担心你喝多伤身。”
徐兰端着两盘凉菜进堂屋刚好听唐启阳的话便问:“你们在说我坏话?”
唐启阳忙摆手:“没有,没有。”
嬴政嘴角露出笑,阿叔嘴硬。
徐兰放下两盘菜说:“我再去炒两个菜,你们少喝点。”
嬴政说:“我会看着阿叔不让他多喝。”
徐兰笑笑转身出去。
唐启阳没好气看嬴政,等徐兰出去后说:“幼稚。”
嬴政脸上得意拿起酒杯喝一口,好酒。
嬴政只是单纯地来喝酒,两人闲谈无关紧要的事,期间唐启阳跟嬴政提信陵君入秋想去海边吃海鲜的事,嬴政一口气答应,他相信信陵君。
戌时嬴政一身轻松回宫。
第二天唐启阳去和信陵君说皇上允许他去海边的消息,信陵君听后高兴说:“多谢你了!”
唐启阳:“不客气,吃海鲜会过敏,过敏严重有生命危险,吃什么你都要先尝少许,无事再多吃。”
信陵君笑:“知道了。”
……
现在扶苏和公主们不再来唐家上课。
唐启阳和徐兰搬去风溪庄住,每天给红枣和白云刷刷毛,今年红枣的体力下降得厉害,性情变温顺起来,白云体力下降不明显。。
夫妻俩每次给它们刷毛都和它们叨叨,红枣和白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场面温馨,有时流云和它几个孩子也挤进来,他们只好都给它们刷毛。
这天傍晚,徐兰和唐启阳分别给红枣和白云刷毛,徐兰和唐启阳说:“扶苏十七岁了,没有听到他谈亲事的消息。”
历史上好像说扶苏娶李斯的女儿,李斯的儿子尚公主,但哪能呢,李斯比政儿足足大二十一岁,他现在所有的孩子已成亲。
唐启阳:“可能谈了,没有公开吧。”
徐兰:“那应该是吧。”
红枣见主人停下不给自己刷毛,“咴咴”两声提醒,徐兰笑摸它的头:“好了,给你刷。”
徐兰夫妻俩在风溪庄住一个多月后稻谷成熟,王业和季安安排人收割稻谷,他们有三个打谷机,收稻谷比以前更省事。
在种冬小麦前,全大秦发关于科举的告示,关于科举的事早流传出去,发告示等于消息确定,天下轰动。
读书人蜂拥至告示前挤着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总结:背景清白,祖上三代无犯罪记录的人可报名参加科举,男女不限,考试内容包括法学,墨学,儒学,算经,农学,天文地理。
还要一阶一阶向上考,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考上秀才能免十亩地赋税,考上举人能免五十亩地赋税,考上进士若不做官能免一百亩赋税。
很多读书人看告示后脸色很难看。
有读书人在背后跟同伴表达不满:“女人居然也可以考,考试范围也太广了,免税的土地太少,还不能免徭役。”
同伴问:“那你要考吗?”这是去咸阳的唯一机会,再难他也要考。
这人咬牙:“要!”
荀子躺在躺椅上,脸上挂着微笑听着李方读科举的告示。
李方读完后高兴说:“老师,这是个伟大创举!”一般士族有一条向上的路,再也不用去给人做门客,让人介绍才有出头的机会。
荀子悠悠说:“是啊,是个伟大创举,开始不会容易,好在始皇帝能压住,真好啊,我都有点羡慕现在的年轻人。”
李方笑说:“我也羡慕。”当初自己快四十岁了还一事无成,投在信陵君门下找机会,不想来给唐君当先生后改变了命运。
信陵君已经出发去琅琊郡,在路上看到关于科举的告示,他原来魏国贵族的身份到第四代方可参加科举,也就是说他的曾孙长大后可以参加科举,那时自己已变成白骨。
无所谓了,他这么多儿子孙子没有一个有才,没有才就算了还不努力,他早就不期待了。
唐君和兰娘子无儿无女,潇洒豁达得不行。
第111章 病逝
张良仔细看了科举告示,像他这样身份的人只要不做过坏事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思考,自己要不要参加科举,入朝为官?
这几年他逐渐看出来了,这时候正处前所未有的时代变局中,变局的中心是皇帝和唐君兰娘子。